
于詩嘉畢業于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現在是一名電影分鏡師。因為對繪畫的熱情以及對電影業的興趣,她在大學畢業之后選擇了留美繼續深造,從而有機會更深入的接觸電影行業。在校期間,于詩嘉就常常與電影系的同學合作設計廣告宣傳片的主要情節場景,設計了多部廣告與電影短片的分鏡頭。
我們知道,一部電影的制作離不開一個團隊的努力。如果說導演和演員是電影的血肉膚發,那鏡頭后的工作人員可以說就是電影的骨架。分鏡師就是這骨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們根據劇本在紙上畫出具體鏡頭,推動情節的層層遞進,掌握著整個電影的與敘事節奏。
作為一名分鏡師,于詩嘉在美國參與了多部不同類型的電影短片制作。有恐怖片劇情的《琳達韋斯塔酒店》,有關于愛與迷失的劇情片《美好回憶》,更有感人至深關于ASL病人的《大提琴》。
電影《大提琴》參加了眾多國際影展,如好萊塢國際電影節,羅馬電影節,金熊貓電影節等,并獲得了多個獎項。在這部劇情短片中,于詩嘉全程參與了導演從初稿到定稿完整故事,期間多次修改和導演反復溝通,她用繪畫分鏡來展示了一個一個故事情節。《大提琴》是關于著名大提琴師Ansel在對抗ASL疾病時與他孫女的故事。由于這是基于導演的個人經歷編寫而成的電影,因此導演的劇本背后,常常懷著很濃烈的情緒,跌宕起伏的情節,以及對感情對人性的深層理解和想法,這時就要求分鏡師在短時間內繪制出場景故事與人物動態表情,用以更好的詮釋導演想表達的意思。于詩嘉運用分鏡技巧都一一幫助導演完整呈現出來,并幫助導演選擇關鍵故事情節,在后期拍攝時也幫助攝影師更有效的捕捉鏡頭。在《大提琴》這部影片最主要的一個大型演出場景中,為了體現更多Ansel的演奏和內心活動,導演要求多角度拍攝并穿插其他場景。在和導演溝通后,于詩嘉分別繪制了不同角度的場景,細致的呈現了不同的故事情節。
在她看來,分鏡的設計不僅僅是繪畫出文字描述,而是要理解劇本,設計出最能體現故事走向的畫面。她一直用著她對電影的熱情在行業中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