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敏
摘要:數千年歷史的陶藝,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們是幾千年華夏文明的寫照。通過一件件陶藝作品,我們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作品所折射出的時代的歷史、文化、藝術已經生活習俗等情境。當代的陶藝師也是記錄時代的藝術工作者,必須深入思考時代的精神、審美和思想,把它們融進制陶之中,并賦予它時代的特征和時代風格,讓這門傳統手工技藝能夠永葆青春、源遠流長!
關鍵詞:彩雕黑陶;傳承;發展
中國是陶文化的發祥地,陶器在中國已有上萬年的歷史,陶承載著文化,傳承著文明,是我們祖先智慧與心血的結晶體,被稱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黃帝以寧封為陶正”、“舜陶于水濱”是經久不衰的傳說,“陶唐舜虞”享譽了數千年的榮光。如今,蘊含著歷史與文明的陶制品已融入現代社會,游刃有余的游走在傳統藝術品與現代工藝品之間。
彩雕黑陶是在具有4000余年歷史的古滇藏式黑陶基礎上,傳承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用藏傳佛畫藝術表現手法和納西族雕花填彩傳統工藝開發出來的,在材、型、雕、色四方面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工藝特色,既有使用功能,又有審美價值。彩雕黑陶特有的避光、吸熱與透氣特性,以及用藝術表現視覺文化符號的特點,使它成為云南專屬標志之器。可作為禮品、紀念品贈送各方賓朋,也可做為裝點廳室的藝術裝飾品,具有豐實的藝術內涵和珍貴的收藏價值。作為云南本土手工文化藝術品,彩雕黑陶深度融合匯聚了古滇高原的地質精華和藝術精髓,忠實傳承再現了云南最絢麗的多民族文化和原生態色彩,是云南最具傳承和創新特色的現代文化藝術精品。它既有實際使用功能,又體現現代審美價值。
彩雕黑陶采用滇西北地區豐富的特質陶土和傳統的配料工藝,使其呈現“黑如漆”的天然成色,,同時彩雕黑陶力求從高原地區的特殊生活環境出發,從地區特有的宗教信仰出發,開發制作具有強烈云南特質的器皿造型并精心挖掘出代表地域文化的標志性符號,通過藝術的二度加工,使其在實用造型、使用功能、文化表象和精神寓意方面都具有強烈地域文化的典型特征,成為新時期云南特色的標志性代表產品。民族手工藝品的造型、款式和圖案,表達了各族人民祈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反映了特有的審美觀念、信仰宗教和風俗習慣。以滇西北為代表的云南少數民族人文習俗、文化符號、宗教禮儀以及他們頂禮膜拜的精靈、圖騰、民間藝術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等特有的符號元素為素材,使用手工雕刻、手工彩繪等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在黑陶形體上刻畫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少數民族特有的淳樸的精神追求和信仰崇拜,構成極具代表性的云南民族藝術風格。其中尤其強調民族對原生態色彩的真實反映,從視覺上到感悟上,忠實地再現并代表著云南的民族特色文化。
彩雕黑陶整個生產過程全部采用手工制作,“熏煙滲碳”的特殊工藝使坯體變得黑如墨。彩雕黑陶制作使用本土特殊土料,土取來不能直接用的,還要晾曬、過濾,用清水浸泡、沉淀,反復的絞拌,最終才可以成為純凈、細膩、可塑性的陶土。做好的坯晾成半干后要進行修整、壓光,壓光讓陶土間的結合更加的緊密,壓光過的坯畫上圖案就可以雕刻了,畫圖一般是精心設計好的。雕刻好的作品,此時還需經過些許天的陰干,然后方可由工人小心地對每件作品進行精心細致的拋光打磨。拋光好的陶器,稱生陶器,要繼續的放在陰涼處上些天。最后的燒制階段,決定制陶的成敗。升溫、停火、退火等所有一切都要在把握和控制中,若窯沒燒好,前期的創作和護理都是白費。燒到快結束時要往窯內浸碳,用泥把窯口封閉,讓火熄滅產生濃煙,讓煙氣中的碳微粒緩緩滲入到陶器的氣孔,從而形成的天然的黑色陶器。經高溫燒制成型后的黑陶,再由工人應用云南重彩畫工藝,用不浸水不褪色的丙烯顏料,在燒制成的半成品陶體上做畫,最終形成彩雕黑陶工藝品。
彩雕黑陶將東西方現代繪畫技巧與古今技法熔為一爐,其色彩瑰麗、構圖飽滿、造型嚴謹、生機勃勃、肌理新穎和諧、筆墨色彩厚重,具有極強的透視感與時代感。將云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人文景觀表現在陶器形體上,夸張與寫實結合的人物實體,構成極具云南濃郁地方特色。例如:用彩雕黑陶制成的茶罐既有使用功能又有現代審美價值,彩雕黑陶茶罐特有的吸光性、透氣性和儲存性,可陳香普洱,使彩雕黑陶茶罐成為后發酵普洱茶的最佳存儲、醒茶和陳化容器。現在餅茶與散茶都可以用多元化的彩雕黑陶器皿存儲。彩雕黑陶茶罐被云南普洱茶界驚喜地稱之為最優質的“普洱茶陳香罐”,被譽為茶馬古道上最具代表的“茶馬古陶”。彩雕黑陶茶罐是傳統藝術品與現代工藝品之間的實用藝術,在存茶的同時還可以作為居家飾品或是饋贈親友。彩雕黑陶的流變和綿延,體現出了人類藝術地把握世界的開始和審美意識的產生、凝結和發展。
彩雕黑陶蘊含著云南少數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來自基層的原生態工藝技藝,如今它也面臨著生存危機和發展的困境。首先,融資難。目前,彩雕黑陶一般都是小作坊,由于資金的匱乏很難在市場上有一個穩定的發展方向。基本上是自家攢下的錢,來維持生產,融資相當困難。資金的不足,決定了生產者的融資條件;另一方面,從政策上,對于彩雕黑陶的資金輔助體系不完備,缺乏相應的政策及專項資金的支持;其次,缺乏繼承人。在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同時,造成了從事彩雕黑陶的人員越來越少,對彩雕黑陶發展感興趣的人也少之又少;最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護和存在制度性困境。由于傳統手工藝本身的特點,彩雕黑陶的保護缺乏有效的法律細則,并且存在知識產權保護不完善、體制不健全等諸多困境,制約了彩雕黑陶行業的發展。我作為一名彩雕黑陶藝人,從事彩雕黑陶的銷售和制作12年有余,已經將具有民族特色的陶藝創新和傳承做為我畢生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并大膽探索且付之行動,在繼承優秀傳統技藝,融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新的視角去選擇新的立足點,創造出富有時代感的彩雕黑陶新作。
參考文獻:
[1]王沛智,王紅武,趙敏,寸云激,楊曉堅.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07(S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