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
萬能的互聯網再次扮演起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角色。在一路高歌的中國電影票房事業中,“貓眼們”堪稱“功勛卓著”。但如同所有的資本主體,一旦完成獨角獸的蝶化,其黑白無常的屬性必當暴露無疑。一部《后來的我們》便是這種屬性淋漓盡致的解剖。
中國電影的票房如同默片時代的膠片暗房,世人永遠只能在外界敬仰其中藝術的神秘,真正能獨享美妙的只有那些在昏暗的光線里上下其手的資本者。癡情的觀眾永遠只是用支付寶和燦爛的微笑去支持那些神奇神秘的各類數據,尤其是暗房黑手們的分賬。
但這種被覆蓋真相的數據決不能成為中國電影繁榮的裝飾品,中國電影的受眾必須擁有清晰的觀影選擇權,中國電影的票房需要健康、科學、精準的營銷,拒絕毫無底線的欺詐。中國電影的票房必須是觀眾審美思想的自然展示,決不能成為被任意支配的貨幣游戲。
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需要投入,需要眾多的資本元素,但更需要有情懷、有擔當的良心金元;中國電影的市場需要創新,需要培養,但更需要符合法制的規則,需要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和引領。中國的電影事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能白璧無瑕,難免會泥沙俱下,但電影偽軍必須被踢出群,防火墻的機制必須執守,違規的成本和代價必須讓其不可承受。
《后來的我們》只是中國電影大市場中的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的票房貓膩也只是電影市場的一段亂像,但這絕不是“后來的我們電影”的全部縮影。我們堅信,在中宣部管理下的“后來的我們電影事業”一定會成為后來我們的文化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