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蓓蓓
摘 要:為響應國家政策,緊緊圍繞武鋼集團“聚焦向外、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武新公司積極配合武鋼集團金資公司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公司立足自身的資源、技術優勢,將武鋼二次資源的循環利用與海綿城市建設的“滲、滯、蓄、凈、用、排”六字理念緊密對接,從而實現二次資源向海綿城市建設所需系列產品的成功轉化,聚力打造6+1“武新模式”,助力海綿城市建設。
關鍵詞:武新模式 海綿城市建設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3(a)-0000-00
1 海綿城市建設時代背景及意義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中極容易遇到洪澇災害、雨水徑流污染、水資源匱乏等問題。這些都是當下城市水系統建設中急需解決的難題。習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強海綿城市的建設,提出“在建設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和凈化的“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建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為城市老舊城區“海綿體”建設提供了新思路。可以減少城市內澇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城市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從經濟意義上來說,海綿城市建設非常注重對天然水系的保護利用,減少了給排水管道的混凝土工程量,經濟效益顯著。另外從生態意義方面來說,建設海綿城市有利于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
2 聚力打造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武新模式”
2015年4月,武漢市被評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之一。武新公司反應迅速,搶抓機遇,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緊緊圍繞武鋼集團“聚焦向外、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采用內外結合(強化內功+借助外力)6+1模式傾力打造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武新模式”,用“武新模式”助力海綿城市建設。
2.1 國家強調要加強海綿城市建設,對企業來說,有機遇也意味著有挑戰,企業只有強化內功才是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作為武新公司面對如此好的機遇,也做足功夫迎接各項挑戰,要想從激烈的競爭中“突出重圍”,必須要有過硬的本領,要有強大的“內功”。
2.1.1 立足自身優勢,開發系列產品
公司立足自身的資源、技術優勢,將武鋼二次資源的循環利用與海綿城市建設的“滲、滯、蓄、凈、用、排”六字理念緊密對接,從而實現二次資源向海綿城市建設所需系列產品的成功轉化。
為積極抓住武漢市海綿城市建設機遇,開發多元化產品,提升公司競爭力,公司于2015年即開始進行海綿城市相關產品(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磚)的開發研究,從零起步,經過膠材、骨料、外加劑篩選、配比優化等一系列的實驗摸索,2016年初便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磚的配比方案。相關透水產品已成功應用于青山區各大海綿城市改造項目中,并得到青山區政府、青山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部和設計單位的高度評價,同時,產品在推廣應用過程中得以不斷地完善、優化。為滿足新的市場需求,公司正積極嘗試面層透水混凝土的開發,目前已完成配比優化,下一步將繼續進行顏色調試,并開展施工工藝調試。
2.1.2 提升產品認可度,給予產品“身份證”
為提升公司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公司對所開發的透水系列產品(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磚)開展了產品檢測工作,目前已分別通過國家權威檢測機構即國家建材檢測中心(CTC)、武漢市、青山區地方指定的武漢市中和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檢測和武漢路通市政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的檢測認證。其各項指標均超過設計標準,其中透水率高于國家標準20%,此次認證的通過,標志著武鋼成功取得海綿城市產品“身份證”,有利于武鋼海綿城市建設系列產品的市場化推廣運用。
2.1.3 提升團隊力量,營造海綿城市建設研發氛圍
2012年12月武新公司成立研發中心,為推動研發工作高效、有序地開展,武新公司大力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目前團隊共有人員10名,其中碩士研究生5名,本科3名,專科2名。
同時,堅持與國內知名高等學府密切聯系,進行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多專業、多學科的整體優勢,提高科研成果的檔次。聘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徐德龍為武新公司首席專家,并邀請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新加坡昂國集團陳恩義、浙江大學錢曉倩教授、武漢大學梁文泉教授等10名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組成武新專家委員會作為公司科研后盾,指導研發工作方向,并每周兩次邀請武漢大學梁文泉教授來我公司對攻關課題進行項目跟進,提出可行性建議,并對全員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授課培訓。
2.1.4 制訂研發規劃,強力打造企業“四大平臺”
為協助公司積極抓住武漢市海綿城市、地下管廊、地鐵以及住宅產業化的建設機遇,研發中心將緊緊圍繞市場,充分利用武鋼二次資源優勢,新三板掛牌融資優勢、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優勢、德國進口設備研磨優勢,著力打造“集研磨、融資、資源、研發為一體的四大平臺”,助力武新公司更高發展。為此,公司初步擬定近三年的科研規劃,確定“V系列超細粉、海綿城市系列產品、二次資源骨料、專用膠凝材料”四大研究方向,力爭實現對鋼渣、重礦渣等二次資源骨料的無害化處理,為其在V系列超細粉項目、海綿城市項目中應用作鋪墊。
2.1.5 系統開發利用資源,繪綠色產業園藍圖
金資公司以武鋼升級轉型為契機,以海綿城市建設為載體,以武鋼二次資源為保障,提出打造武鋼“綠色建材產業園”的戰略思路。在武新公司冶金廢棄物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團隊共同探討下,2016年2月形成了項目規劃,確定打造綠色建材產業園的指導思想,指導后期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工作的開展。
圍繞此“綠色建材產業園”的戰略思想,公司開展熱悶渣工藝改造、V系列礦渣粉以及透水磚三個項目的可研、建設工作,為綠色建材產業園建設奠定基礎。
2.1.5.1 熱悶渣工藝改造項目,已初步確定三種選址方案,方案建議書已遞交金資公司待進一步審核。
2.1.5.2 V系列礦渣粉項目,目前已經在武新公司二期廠區建立生產包裝線,截止到目前,共計銷售V800約75噸,V1000約4噸。
2.1.5.3 透水磚項目,現已完成海綿城市建設用透水磚工業化生產。
2.2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以及出臺的相關政策的支持,好的項目亦如此。在練就了一身“內功”后,需要政府的“牽線搭橋”,將其展示,從而讓“武新模式”在助力海綿城市建設中大放光彩。
借力政府政策,加強項目合作。在青山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順利與青山區已開工項目(青山港雨水濕地項目、青山區臨江港灣項目、臨江大道改造項目)業主單位對接,并實現合作,具體開展了如下工作:
2.2.1 于2016年1月12日在青山區臨江港灣項目停車場成功鋪設透水混凝土試驗路段,將二次資源完美地應用于海綿城市建設中,實現了武漢首塊“海綿”試水成功,為后期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產品的推廣、與項目部對接作了良好的宣傳鋪墊工作。隨后在臨江港灣小區又先后多次成功鋪設了近千方成品混凝土以及2000多平透水磚。
2.2.2 與青山港項目部成功接洽,5月23日順利啟動了透水混凝土供應。
2.2.3 成功獲得臨江大道項目約1萬平透水磚供應機會,現已向項目現場供貨6000余平透水磚,鋪設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3 “武新模式”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取得的成果
3.1 透水混凝土成果工程應用
隨著青山區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全面鋪開,市場上呈現多家透水混凝土生產廠家的激烈競爭局面,為占有更多市場,武新公司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走訪市場,深入攪拌站調查,收集武漢市市面上不同骨料、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并通過實驗進行數據摸底,開展大量實驗并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優化配合比設計,同時開展透水混凝土生產全過程質量監控和技術把關,確保公司銷售的透水混凝土產品指標最優化,性能最穩定。
3.2 透水磚成果工程應用
武新公司研究中心以武鋼冶煉鋼鐵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鋼渣、重礦渣為基本材料,通過不斷努力,在大量的實驗數據積累分析和科技攻關的基礎上,成功研發出強度在Cc30以上,透水性在3×10-2cm/s以上,產品尺寸符合要求、骨料級配更為合理,產品密實度更高、透水率等各項性能指標遠遠超出國家標準GB/T 25993-2010《透水路面磚和透水路面板》要求的透水磚,成為武漢市第一家成功研發出滿足要求的透水磚企業。
截止目前,武新公司在青山區海面城市建設中,累計供應約6萬㎡透水磚。
3.3 產品榮譽
2016年12月份,公司參加第七屆全國混凝土設計大賽,并憑借自主研發設計的透水混凝土項目獲得企業組三等獎,是華中地區唯一獲獎的企業,對促進建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4 結語
海綿城市建設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海綿城市建設任重而道遠。雖然武新公司在前階段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遠遠不夠,接下來將圍繞武新公司年度生產經營目標,重點開展以透水混凝土和V系列礦渣微粉兩大產品銷售為工作方向的研發工作,秉持“管理為市場服務、管理為生產服務、管理為效益服務”的理念,繼續采用6+1“武新模式”助力海綿城市建設。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A].2015.
[2] 崔廣柏,張其成,湛忠宇,等.海綿城市建設研究進展與若干問題探討[J].水資源保護,2016,32(2):1-4.(CUI G B,ZHANG Q C,ZHAN Z Y,et al.Research progress and discussion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J].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16,32(2):1-4.(in Chinese))
[3] 吳丹潔,詹圣澤,李友華,等.中國特色海綿城市的新興趨勢與實踐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6(1):79-97.(WU D J,ZHAN S Z,LI Y H,et al.New trends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sponge ci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China Soft Science,2016(1):79-97.(in Chinese))
[4] 唐克旺.海綿城市建設存在的誤區[J].水資源保護,2016,32(4):160.(TANG K W.Misunderstandings i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J].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16,32(4):160.(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