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龐大偉
摘 要:中國北方草原青銅器是游牧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載體更是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本文主要的研究范圍是北方草原青銅兵器獨特的審美取向、造型特點、裝飾風格及文化寓意,并探索北方草原青銅兵器元素在包設計中的方法原則,在具體設計案例中展現了草原人民的文化精華與審美,并就其設計過程及設計構想做詳細論述與解析,冷兵器遇上暖裝飾、剛烈遇上幽雅。
關鍵詞:北方草原 青銅兵器 審美 裝飾特點 現代設計
中圖分類號: J5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3(a)-0000-00
1 北方草原青銅兵器元素文化價值分析
1.1 青銅器兵器的審美傾向及裝飾特征
審美傾向
北方游牧民族用利刃的兵器征服世界,如果說青銅兵器代表北方男子的陽剛與烈性,青銅兵器身上的裝飾圖案則代表草原子民的精神內涵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審美意識,動物造型與植物圖案搭配的構圖設計,體現一種欣欣向榮、和諧自然的優美畫面,形成一種北方民族淳樸自然的藝術風格。青銅兵器整體體現一種男子的剛烈與女性化的幽雅審美風格,展現一種特別的審美觀,剛烈遇上了幽雅-是一種雄性與雌性精神審美的綜合體現。
裝飾特征
青銅短劍:從青銅短劍柄端的形式有零首、獸首、瘤狀首、“觸角式”首、“變形觸角式”首以及環首等樣式,其大部分都是選用鹿、馬、鷹、鳥、羊等動物形象,造型極度精美;短劍柄部為了便于持握和美觀,一般都會裝飾有草原人民較喜愛的紋樣—橫點紋、魚鱗紋、云形紋、幾何紋、凸棱紋、動物紋等,喜好用單一圖案講究其其對稱性。
青銅刀:青銅刀外在裝飾習慣與青銅短劍很是相近,但是在細節特征以及形體上,仍存在很大差異。刀柄樣式繁雜多且形式精美具有獨有的修飾特點:排列多個二維圖案化動物形象,且在刀柄的邊緣習慣留細窄邊緣及繩索紋,二者在刀柄上協調的松緊有序,使整個裝飾畫面非常飽滿且完整;復雜巧妙的三維柄端常常喜歡與二位圖案化的形象做配搭,產生較強的視覺沖擊力。
棍棒頭、流星錘:倆者的體積大小很是接近,但其外表又各有千秋。棍棒頭整體大多數為瓜瓣形和瘤狀形,在此基礎形上均勻方分布主要元素及瘤狀球,其講究勻稱性、單一性、機械性、幾何性的美。流星錘整體則主要分為四方立體狀、四方錐形和橢圓形,有的表面只是光滑的幾何面有的則會結合棍棒頭的瘤狀元素,提現一種打破陳規的創造型,完美的呈現出一種北方游牧民族男子的剛烈氣勢。
1.2 青銅器兵器的文化內涵
據研究資料可知,北方草原民族崇拜大自然,崇尚將某一個生命視為一種象征,向往它的超能力可以維護族群的安然無恙,追求它們威猛的戰斗力、生存力,并期盼著這種能力可以賦予到自己身上護族人且征服世界的精神思想。在青銅短劍、青銅刀的柄端會設計自己崇拜的生命造型及鳥首、馬首、羊首等,首先,這種是由早期的圖騰古俗發展而來的順時隨俗的一種文化,代表著早期各族群,是一種象征性的標志,其次,它又將祖先崇拜、神靈崇拜與地位、身份相結合,成為權力的象征。
2 北方草原青銅器兵器元素在箱包設計中的運用
本文以北方草原青銅元素為設計資源設計了倆款女性背包,主要裝飾部分運用草原青銅兵器中的裝飾元素并結合現代審美思想,與青銅文化做心與心的交流,對草原文物的精神文化做傳承,結合古代草原青銅兵器裝飾原則與近代著名建筑設計大師密斯凡德羅“少既是多”的設計原則。第一款“惦念”(圖一),整體外觀形式呈扁長,呈長25厘米寬10厘米左右大小的長方體,背包選用單色黑色,背包整體形式很是簡約;裝飾形式上融入一些草原青銅兵器的裝飾特點,材料選用金色金屬,整體配色較激烈,呈現了濃濃的主題特色且散發豐富的精神內涵。第二款“和悅”背包(圖二),是長25厘米寬25厘米的偏正方體,皮質顏色選用棕黃色,背包中心的位置設計了圓形牌飾,牌飾造型復雜,材料為金色金屬,整體設計松緊互補,空中有重,配色溫柔,呈現簡介大方的裝飾效果。
背包“惦念”的中心牌飾(圖四),圓形牌飾以鏤空雕刻的二維平面圖案為主,大體有倆個圓環和一直鹿的形象組合而成,靠里面的圓環體積較小,邊緣的位置有只邁向體積較大圓環的鹿形象,這只鹿的頭部朝向遠方更大的圓環,外圍較大的圓環內設有排列的卷云紋,表現了鹿掙脫現實中小環境而奮發追求更大的世界的生動畫面,文化寓意旨對心中惦念的追求、奮斗及拼搏,展望更大的世界的目標;背包“和悅”中唯一的裝飾牌飾(圖五),是半徑為2.5厘米厚為0.5厘米的圓形牌飾,此牌飾上運用的紋樣是選用青銅刀和青銅短劍上的裝飾紋樣,牌飾最外圍有倆只對臥的草原馬的動物形象,采用浮雕的形式,期間有繩索紋的搭配;依次向內部設有三圈相對較細圓環,內分別設有不同種類的三種圖案依次是三角折線紋、水波紋、植物紋;緊接著有倆只蜷縮呈圓形且對望的綿羊浮雕,倆羊中心圍繞著一顆寶石,其神情悠然自得,厚度高于相鄰的三圈紋樣。其采用了環環相鄰的裝飾布局,英勇的馬牽著繩索紋安然的對臥,表現的是一種捍衛;在穿越山脈、跨過河流、踏遍草原看到了逍遙自在的彎角綿羊在嬉戲;蘊含著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對穩固事業的追求、對悠然生活的憧憬等協和寓意。
3 結語
本文通過對北方草原青銅兵器深入研究分析之后,發現北方草原青銅器文物中蘊含著不僅僅是表面的物質形式,而更多的是其暗藏的精神內涵,而這種文化深度文物之所以被流傳至今靠的是其精神力量,為促進直接、有效傳承與保護歷史文化,將原始文化經過改良重組并運用到現代設計中,是現代設計領域的一種新的嘗試同時也是對文物的一種有效的認識方式,是文物可以活起來,生動的存在于我們現代的生活當中。
參考文獻
[1] 田光金.鄂爾多斯式青銅器.文物出版社出版.1986
[2] 遠祖的傾訴 楊澤蒙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8
[3] 北方草原鄂爾多斯青銅器 王飛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