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生 李貴圓 寧龍飛 張永奇
摘 要:對擬建水庫的長、短旁通洞排沙效果進行了水工模型試驗研究,試驗中率定了旁通洞的泄流能力;觀測了旁通洞進口及洞內流態;測量了長、短旁通洞在正常水位下、宣泄不同流量時的含沙量等。試驗結果表明在閘門全開情況下,長、短旁通洞的泄流能力均超過200m3/s;在輸沙模數1200t/km2考慮下,長旁通洞方案中水典型年過機年平均含沙量為51.3g/m3,短旁通洞方案中水典型年過機年平均含沙量為59.0g/m3。研究結果證明:長、短旁通洞泄流能力均滿足分流要求、旁通洞進口段與導流洞結合段無不良流態、短旁通洞的輸沙能力略優于長旁通洞方案。
關鍵詞:模型試驗 摻氣坎 挑坎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3(a)-0000-00
1 工程概況及研究內容
該水電站為引水式電站,總庫容60.4萬m3,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112km2,多年平均流量47.3m3/s,工程開發的主要任務為發電。工程主要建筑物由首部樞紐、左岸引水系統、發電廠房及其附屬設施組成。首部樞紐主要包括混凝土重力壩和右岸旁通洞(排沙洞),混凝土重力壩從左至右依次為電站左岸副壩、庫中沉沙池、沖沙底孔壩段、表孔壩段、右岸副壩,壩頂高程EL.1493.00m。引水系統主要建筑物包括進水口、引水隧洞、調壓室和壓力管道。引水隧洞直徑為4.1m~4.9m,全長8037.75m。發電系統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副廠房、安裝間、尾水渠、開關站。廠房位于河床左岸,為地面廠房,廠區地面高程962.7m,,并通過下游跨河橋與右岸對外公路連接。攔河壩由混凝土重力壩組成,從左到右依次由左岸非溢流壩段、沖沙底孔壩段、泄洪排沙底孔壩段、泄洪表孔壩段及右岸非溢流壩段組成,沉沙池布置在左岸沖沙底孔上游側。壩頂高程1493.00m,壩頂寬8.5m,最大壩高35.0m。壩頂長度為115.00m,其中左岸非溢流壩段長9.5m,沖沙底孔壩段長17.0m,泄洪排沙底孔壩段長16.5m,泄洪表孔壩段長25.5m,右岸非溢流壩段長46.5m。
本文研究內容包括:比較長、短旁通洞排沙效果。主要內容包括率定旁通洞的泄流能力;測量分析兩旁通洞在正常水位下,宣泄不同流量時的含沙量,計算中水典型年過機年平均含沙量,為方案比選提供依據。
2 模型設計及制作
根據本項模型試驗技術要求,修建試驗河段的正態水工泥沙模型。模型由進水量堰、庫區、壩段、泄水建筑物、進水口、下游河段、尾水調節設施、回水溝等部分組成,其中泄水建筑物與進水口全部采用有機玻璃制作。模型全長約40.0m,模型高度1m左右,模型寬度2~3m,模型最大擺幅約7m。在地形圖上每50m布設一制模斷面,并在局部地形變化較大的區域,加密控制點,以保證模型與原型的幾何相似。在整個模型制作過程中,進行河道主槽,主要控制點反復校對與修改,在制作完成后全面進行檢查,取水河段高程誤差在0.05m(原型)以內,平面誤差均在0.10m(原型)以內。不存在系統誤差,模型與原型是幾何相似的。
3 試驗結果及分析
3.1 泄流能力
試驗測定了長、短游旁通洞在正常水位(1491.0m)、不同開度下的泄流能力,短旁通洞進口底板高程為1480.0m,弧門尺寸為5m×4.2m;長旁通洞進口底板高程為1482.0m,弧門尺寸為6m×4.2m。流量系數計算方法如下式:
式中:A——孔口面積,為弧門寬度×開度;
H——計算水頭,為旁通洞進口底板至水位的高差,上游H=Z庫-1482.0,下H=Z庫-1480.0;
Q——試驗實測流量;
g——重力加速度,取9.8m/s2。
取試驗實測數據作圖并進行公式擬合得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閘門全開情況下,長、短旁通洞的泄流能力均超過200 m3/s,滿足分流要求。
3.2 旁通洞進口及洞內流態
圖3與圖4為旁通洞進口及其與導流洞結合部位流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各流量下旁通洞進口處水流平穩,無漩渦出現;短旁通洞與導流洞結合處水流略有擁起,試驗測得最大水深4.45m,未超過導流洞高度(6.5m);試驗通過在上游斷面撒入墨汁來追蹤粒子軌跡,結果顯示被染色水流大部分經旁通洞流出。
各流量下旁通洞前段水深比后段稍大,在旁通洞與導流洞結合處水深最大,但是最大水深為4.45m,未超過導流洞高度(6.5m)
在原進水口軸線基礎上,下旁通洞軸線順時針旋轉了10°,調整后的旁通洞進口段及與導流洞結合段無不良流態,導流洞內最大水深為4.45m,未超過導流洞高度(6.5m)。
4 結論
1、試驗測定了長、短旁通洞在正常水位(1491.0m)、不同開度下的泄流能力,長、短游旁通洞全開情況下的泄流能力分別為228.4及225.6m3/s,均滿足分流要求。
2、試驗測量了沖刷前及沖刷后、電站引用流量為42.3m3/s、旁通洞分流量分別為0、20、42.3、80、150及200m3/s情況下,旁通洞棄水、電站引水及庫尾的含沙量。根據試驗成果,按輸沙模數1200t/km2考慮,得到長旁通洞方案中水典型年過機年平均含沙量為51.3g/m3,短旁通洞方案中水典型年過機年平均含沙量為59.0g/m3。從水庫沉沙效果而言,長旁通洞方案與短旁通洞方案是基本相當的,其中長旁通洞方案略優。
參考文獻
[1] 方彥軍,張紅梅,程瑛.含沙量測量的新進展[J].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55-57.
[2] 李德貴,羅珺,陳莉紅,李春學.河流含沙量在線測驗技術對比研究[J]. 人民黃河,2014年第10期:16-19.
[3] 張羽,李想,吳騰,洪建.懸移質動床模型試驗含沙量比尺計算方法研究研究[J].人民黃河,2007年第12期:33-35.
[4] 李云中,葉德旭,黃光華.一種單樣含沙量計算方法探討[J].人民長江,1994年第6期:19-22.
[5] 李萬壽,馮玲,高學軍.龍羊峽水庫泥沙淤積量估算[J].西北水電,2001年第4期: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