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標 黃弼昌 吳彩華 黎年坤 羅其光
摘 要:人力資源是國有林場體系管理與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廣西河池市28個國有林場基本情況的調研基礎上,著重從林場在職職工年齡、學歷及職稱結構等進行了較系統的調查研究,揭示了該市國有林場人力資源現狀的內在變化規律性,并根據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國有林場 人力資源 現狀調查 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8)03(a)-0000-00
人力資源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經和社會發展、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因此,研究某個系統在某一時期內有關人力資源的動態變化規律,并根據存在問題進行及時調控與采取相應對策,對于不斷地發展和提升生產力具有重要要意義。通過對CNKI數據庫(1938~2017年)查詢,有關“人力資源”文獻已經發表了44余萬篇,其中多數是從醫療系統及高等院校教師隊伍結構等方面進行了報道【1-26】。但是,有關基層林場來說,報道極少。本文是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的大好形勢下,緊密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從職工的工資收入、文化程度、年齡狀況、職稱結構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研,探討各林場之間以及各要素的趨同或趨異,并根據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或者建議。為本地區本系統主管部門的決策措施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和基礎數據。
1 調查區概況
廣西河池市地處桂西北貧困山區,全市共有國有林場28個,占全區國有林場18.5%。主要分布在巴馬、東蘭、鳳山、天峨、南丹、環江、羅城、宜州、都安、大化、河池11個縣(市、區)內。全市國有林場共有職工人數6162人,其中離退休2816人,占45.7%;林業用地總面積為114366.7hm2,其中人工林面積76166.7hm2,天然林面積為34760.0hm2;各林場之間的年平均收入差距很大,有的林場最低年平均收入僅0.72萬元/人,最高年年均收入為5.92萬元/人,貧富差距懸殊。全市人年平均年平均收入為2.52萬元,即月平均收入2100元/人,達到小康水平還有一定距離。
2 結果與分析
2.1 年齡結構狀況
將調查數據的平均值繪成圖1。由圖1可看出,該市國有林場在職職工的年齡結構大致呈現出正態分布規律,其中以41~45歲年齡段的比例最大,占28.82%;46~50歲年齡段次之,占20.86%;≤35歲占16.32%;≥56歲年齡段的比例最小,僅占5.46%。但就個別林場來說,則存在很大差別,例如,坡桃林場≥56歲年齡段就占11.9%,而≤35歲年齡段幾乎為零。表現出職工年齡嚴重老化、年輕力量嚴重貧乏等局面,這是由于年輕人大量涌入城市打工的緣故。
2.2 學歷結構狀況
圖2是在職員工學歷結構的平均狀態。由圖2可看出,高中畢業生及其以下學歷為62.32%、中專17.87%>大專14.32%>本科生5.31%>碩士生(包括在職函授)僅占0.18%。在這一學歷結構中,非林學專業人員就占大部分(61.31%),表現出對口專業偏低等不良局面。就個別林場來說,學歷結構就顯得更加不合理。例如,百樂林場高中及其以下就占96.32%,而中專以上的僅占3.68%。雖然出現在個別林場,但可以足以說明是個嚴重的問題,應引起領導決策層的高度重視。存在這一問題的原因多方面的。一是大、中專畢業生普遍留戀在城市環境里生活,不愿深入偏遠山區扎根。二是工資待遇低,文化生活單調等原因所制約。
2.3 職稱結構狀況
將調查數據的平均值繪制成圖3。由圖3可看出,該市林場職稱結構顯示工人(占80.79%)>技術員(占9.84%)>工程師(占4.53%)>高級工程師(占0.06%)。總體上表現出技術力量較為薄弱等現象。就個別林場來說差距就更大,例如,久文林場和百樂林場的在職職工人數依次為134人和187人,但工程師僅為零。又如三匹虎林場在職職工為79人,連1個助理工程師都沒有。可見,該市國有林場的技術力量是極為薄弱和不平衡的。存在這一問題的關鍵首先是實施職稱與工資掛鉤不利,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其二是上級主管部門對職稱結構的調研與調配失調有關。
2.4 科研成果狀況
通過對地區近十幾年來的調研顯示,主持或者參與科研項目共4項,獲得省級或者市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合作發表論文32篇;其中75%國有林場的科研成果為零,表現出科研成果極少、科研水平低下等現象。這是由于歷年來林場文化水平低、學歷結構不合理、缺乏實施“產學研”相結合的理念,除此之外,還與上級主管科技部門對林業系統經費投入不足與不平衡,科研經費短缺等因素有關。實踐充分說明,凡是實施“產學研”相結合較好的單位,其科研成果就顯著,例如林朵林場、山口林場和慶遠林場,他們不僅科研成果顯著,而且經濟效益也最佳。
3 結論
通過對廣西河池市28個國有林場的調查表明,多數林場顯示出職工收入低,離退休人員比例偏大,后備力量不足,學歷及職稱結構欠合理,科研成果貧乏等諸多問題。因此,建議各林場黨政組織以及上級主管部門應該作出相應的決策措施,為該地區林業職工的真扶貧、奔小康,加強生態環境良性循環與保護,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苗豐濤,葉勇.亞熱帶地區國有林場可持續經營指標體系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6,36(6):558-564.
[2] 張同超,趙麗婷,呂翠霞,等.山東省參與艾滋病防治社會組織人力資源現況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55(1):20-23.
[3] 郭小鵬.加強國有林場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0,(5):59-62.
[4] 孫超.基層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績效考核體系構建初探[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12):298-299.
[5] 尹奎,孫健敏,吳艷華.人力資源柔性研究評述與展望[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7,19(2):102-112.
[6] 鄭阿萍.職業學院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創新思路之研究[J].中國培訓,2017,(9):99.
[7] 楊敬宇,王蓉娟,葛勇宏,等.甘肅省特色醫療改革下中醫藥人力資源存量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7,24(3):9-13.
[8] 崔艷.我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7,39(10):67-72.
[9] 謝凌玲,江新會,鄧麗芳.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研究路徑的演化、比較與選擇[J].現代管理科學,2017,(3):103-105.
[10] 戴先紅,談應權.高等院校R&D;人力資源狀況分析及建議--安徽省高等院校R&D;清查數據[J].現代農業科技,2017,(20):274-276.
[11] 彭劍鋒.從二十個關鍵詞全方位看人力資源發展大勢[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2):6-11.
[12] 潘潔瓊.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探析[J].管理縱橫,2017,(9):17-18.
[13] 朱艷艷.探究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1):142-143.
[14] 萬娜.高速公路人辦資源管理現狀與健全措施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5,(24):112-113.
[15] 狄燕燕.試論事業單位中人力資源管理的激勵機制[J].人才資源開發,2015,(8):10-11.
[16] 楊浩,劉佳偉.最佳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專刊):265-271,278.
[17] 戴志勇,陳瑤琴.縣級供電公司人力資源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市場,2015,(28):160-161.
[18] 姜慧艷.我國人力資源會計應用現狀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16):6-7.
[19] 蔣麗娟,顧偉敏,劉雄鷹,等.上海市醫院人力資源結構現狀與預期調查[J].中國醫院管理,2013,33(10):38-40.
[20] 孫仿,覃新成,楊文光.廣西地方志系統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J].廣西地方志,2013,(1):48-53.
[21] 聶會平.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對教師積極組織行為的影響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5,(8):42-43.
[22] 朱芬菊.高校師資隊伍結構的統計分析及優化對策研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8(4):73-74.
[23] 唐梅.某高校師資隊伍狀況調查與分析[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5,7(4):56-58.30.
[24] 李庶品,牛錦山.高校教師職稱結構分析:以不同類型高校為分析樣本[J].中國電力教育,2011,(35):47-48,65.
[25] 吾熱凱西·阿布力米提,張向陽,等.新疆喀什地區衛生人力資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7,40(3):389-391.
[26] 閆艷紅,商華.馬爾可夫模型在遼寧沿海經濟帶人力資源供給預測中的應用[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3,專刊):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