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平 李愛霞
摘 要:體育旅游產業強調以體育資源為基礎,引導人們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感受自然的新型旅游方式。體育旅游產業雖然是旅游產業的一個分支,但是也具有其特殊性。從廣義上來說,體育旅游是旅游與體育競技、鍛煉、文化等活動相結合的綜合。而從狹義上來說,體育旅游是將體育資源商品化,在旅游過程中為游客提供可需求的商品服務。本文就此展開了討論,先是分析了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然后詳細闡述了其發展對策。
關鍵詞:體育 旅游 產業特征 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3 (a)-0000-00
1 體育旅游產業特征
1.1 公眾性
旅游產業本就是需要公眾參與的社會活動。體育旅游產業亦是如此,而且體育旅游更能讓人們迅速參與到其中,并給人們留下比較深刻的旅游體驗。這也是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體育旅游產業的公眾性參與就是旅游產品與體育資源的融合,開發出能夠滿足人們生理、心理需求的旅游活動。可以說公眾性對于體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影響非常大。
1.2 以人為本的文化資源
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以體育資源、旅游資源為基礎,創設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從而讓游客感受到體育旅游產業的文化性,并使其獲得精神需求。為此,體育旅游產業就應當突出其以人為本的文化資源特征。比如黑龍江以其獨特的自然氣候,形成了以滑雪、滑冰等活動為主的旅游體育產業。
1.3 適應性
與傳統旅游產業有所不同的是體育旅游能進行深一步的開發。如健身館、體育場等。而傳統的旅游則是以景點為主,其可創造性比較低。當人們對旅游產業的需求發生變化時,旅游企業就可以對體育旅游景點進行改建、開發等,從而為人們提供各種更輕松、自由的旅游活動。從中能夠看出體育旅游產業中旅游服務、基礎設施設施等的改變就是其對市場的適應。
1.4 “綠色”環保
在旅游行業高速發展的時期,旅游行業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問題也非常嚴重。這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是相悖的。而體育旅游以其明顯的環保、綠色的特征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且體育旅游還能為人們提供更加深刻的旅游體驗,從而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做出雙重貢獻。
2 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策略
2.1 明確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目標
雖然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體育旅游產業仍處于無清晰發展模式、無規模化企業、無核心特征的狀態。為此,若要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結合國內旅游行業、體育行業形勢,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從而為體育產業規模化、行業化、產業化提供方向。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可將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戰略目標定為三個層次:一是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等,為體育旅游產業的后續發展奠定基礎;二是建立能夠滿足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需求的各種組織機構,促進體育產業組織的模式化;三是結合體育產業發展需求,完善產業政策等。
2.2 重視體育旅游產業產品的研發
若要真正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就要加大產品的研發,確保有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的核心產品。需要注意的是體育行業、旅游行業的下屬領域極多,產品研發具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在開展體育旅游產品前應先明確一下問題:一是體育旅游產業的核心產品是什么,線上產品和線下產品的側重點。二是體育旅游產業的目標人群是哪一類?三是如何建立初步的商業模型,并使其形成市場規模。只有綜合考慮各種問題,才能進一步研發出能廣泛推廣的產品。
另外,在目前環境下,體育旅游產業遇到了新的發展契機。比如互聯網的發展,大型國際賽事的舉辦,家庭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運動潮流的興起等等。在良好的大環境下,旅游企業、政府等相關組織機構應結合現有資源優勢,研發出經濟價值較高的體育旅游產品。例如“青海湖騎行之旅”、“瑞士滑雪主題游”等。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相對于傳統的旅游產品來說,體育旅游產品結構重心在于輕度體驗類旅行產品,其產品多樣化程度較低。為此,在后續的產品研發中,應重視產品的多樣化、國際化等。
2.3 完善體育旅游產業模式
在全民健身、全域旅游兩大理念推行的過程中,大力發展體育旅游行業,促進旅游行業發展,提升全民身體素質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體育與旅游產業的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且在發展體育旅游產業時也無法再沿用體育產業或是旅游產業的產業模式。因而,若要大力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就要完善產業模式。
首先,雖然在我國運動休閑仍是新生事物,但是在發達國家運動休閑已經成為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國旅游產業的重心由觀光逐漸轉型為休閑度假型,尤其是冰雪運動、濱海運動、山地戶外運動等旅游休閑產品已經成為熱點旅游產品。從我國旅游市場形勢來看,相信運動休閑娛樂在我國也會普及開來。因此,可以大力發展體育健身休閑與旅游相融合的產業模式。其次,應大力發展體育競賽表演與旅游產業融合的模式。這種發展模式還可分為觀賽型體育旅游和參賽型體育旅游。如世界杯、歐洲杯等屬于觀賽性體育旅游,而攀巖、馬拉松等更適合旅游者參與,屬于參賽型體育旅游。最后,應大力發展體育場館與旅游業融合的模式。我國在2015年就提出有關體育場館發展的意見,倡導將大型體育場館與旅游開發結合在一起,創建集運動建設、旅游休閑于一體的旅游中心。另外,舉辦過大型賽事的場館與旅游業融合還能進一步形成地方旅游特色,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而且旅游場館還可開發成為文化表演空間。如我國首都的水立方,廣州的冰上迪士尼等都是結合體育場館資源,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體育旅游產品。
2.4 實現推廣方式的多樣化
產品推廣與產品研發同等重要。只有將產品推向市場才能發揮出產品的經濟價值、使用價值。因而,在信息時代發展體育旅游產業應從多個方面入手,利用各種各樣的資源、工具,實現體育旅游產品的多樣化推廣。如可以應用電視臺廣告方式,創建網路平臺公眾號、實體店體驗宣傳、資助體育賽事等方式,吸引游客的注意。例如國家旅游局推出的“ 中國體育健身游”的主題活動,就是推廣體育旅游的一種重要方式。另外,還可以通過應用巡回展銷,舉辦博覽會等途徑,提高體育旅游產品的受眾面。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體育旅游產品推廣,旅游企業還應重視塑造出特點鮮明的體育旅游產品形象,并加以推廣。總之,在信息時代應綜合利用各種資源、渠道,創新體育旅游產品的推廣方式。這樣才能在進一步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才能真正促進體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旅游產業是一種新型的旅游產業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也能有效動旅游產業的轉型。為此,在新形勢下結合市場形勢,重新建構體育旅游產業模式,制定產業目標等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才能更進一步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爾斌.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J].商,2016(27):284.
[2] 牛磊.體育旅游產業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06):23.
[3] 楊皓,王龍海,馬鋼,吳云紅.體育旅游產業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4,4(33):2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