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思想文學對日常生活產生了多樣化的態勢,中國現當代文學也出現了審美先鋒和日常寫實兩種形式,顯示了傳統和現代以及新奇和陳舊之間的關系,形成了新時期的日常生活詩學,帶有文化和想象的價值。本文從日常生活詩學的含義入手,論述了三個階段的現當代文學日常生活詩學。
關鍵詞:現當代文學;日常生活;詩學
作者簡介:唐藝瑋(1997-),女,廣西省河池市人,壯,本科學歷。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8-0-01
前言:
日常生活是現代化的標志和產物,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出現了多向化的發展,總結了反復性的習慣行為和日常價值,從美學和詩學的角度對文學中的思想和方式進行重構,給人們的日常生活的提供美感和詩意。為此,對日常生活詩學的發展階段進行分析是重要的文學發展內容。
一、日常生活詩學
日常生活詩學的提出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提出,像《三里灣》這一作品就是典型,但這一時期的日常生活性質的敘事作品是在大的意識形態上形成的,并沒有很好地展示出來日常生活的詩學空間。所謂日常生活詩學,簡單來說將人的日常生活形態為作品的描述重點,基于社會群體或個體情況思考,隱含著對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尊重和肯定,彰顯了日常生活的理性、價值和意義,還將人的存在狀態通過寫作技巧凸現出來,就像《日瓦戈醫生》這一作品就是以主角在日瓦戈的生活為主線,對將西方從二十世紀初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等重大的歷史事件濃縮到主角尤利·日瓦戈的四十年生活中,從人的日常生活視角反映了時代變革和思想[1]。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日常審生活詩學發展
從二十世紀末期,日常生活被引入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范圍,帶動了新文學形式的出現,重新地賦予了日常生活的詩學意義,形成了新寫實風格作品和垃圾美學的風景和意蘊,具體地可以從發展的三個階段進行研究。
(一)日常生活詩學的開拓期
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形成和發展時期是從二十世紀初期至今,經過了古典文學和一系列的文學革命。對于日常生活詩學的發展而言,新文化運動在進入低谷期之后,對待這一思想的態度就出現了兩種形式,一種是應付日常生活的消極性態度,一種是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社會審美先鋒文學。而在我國這一時期的作品中,也形成了對日常生活的對抗和重視日常生活的常理兩種,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就是魯迅。1924年到1925年的一年時間內,魯迅將自己的視十篇文章整理成為《彷徨》這一小說集,從首篇的《祝福》到終篇的《離婚》都是對當時的時代生活進行描述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無一不是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但剝離時代社會的特色,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作品本身,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就是作者在經過思考后對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和反復的社會行為中頹唐審美管觀念的抵制和反抗,并沒有將日常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省去,從客觀的角度對生活中的風險進行規避并提升了生活的價值。而同時期的另一種思想則是由周作人提出,將重點放在了常識和人情層面,將理性思維完全地排除在日常生活中,反對了“中國人重視理學思維而不近人情”的思想,簡單來說就是“凡人”這一觀念,之后陸續出現的《竹林的故事》等作品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常理為主,從實際上看與魯迅的反抗思想不同,帶有明顯的頹廢心情[2]。
日常生活詩學在這一時期在中國文學的沖擊下,重新地對內容和思想進行了重組,城鄉的矛盾就是典型的形式,可以說日常生活詩學實現新與舊的影響下,進入了開拓的時期。這一階段的作品,大多是以大城市和小鄉村之間的沖突為的主線,既將作品的風格變得舒緩,也通過兩相日常生活的對比,從側面反映出了當時那個年代的情況和文化思想。諸如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就是以城鄉之間的矛盾為線索,展示了日常生活的詩學。
(二)日常生活詩學的“轉型期”
經過了新文化運動之后的一段時期后,日常生活詩學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逐漸地被概念廣泛認可和的接受,從中國現代文學轉入了當代文學。這一階段主要是建國之后,毛澤東對文學和藝術進行指示,將重點放在了對日常生活的描述和集中表現上,但初期的作品中還是想要以日常生活為線索,表現更高層面的思想價值觀念,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新文學方向得以確定,將文學美感同生活聯系到一起,相繼出現了《受戒》等日常化的文學作品。
(三)日常生活詩學的新發展
日常生活詩學是和諧和變化的統一體,會隨著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等方面的發展,出現新的變化。自1990年以后,社會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文明程度也不斷地提高,日常生活詩學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像本雅明的“垃圾美學”等都是新的發展。我國的文學作品也從歷史大格局的表現,越加向日常生活專轉變,如余華的《兄弟》。
結語:
總之,日常生活詩學是中國新當代文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了開拓期、轉型期和新發展三個階段,不僅反映了歷史和時代信息,也是社會與文學的交匯點。
參考文獻:
[1]郜元寶,“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史學化”趨勢[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16(02):1-25.
[2]郭戀東,論中國文壇對海外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接受與反思[J].學術月刊,2017,49(01):1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