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趙樹理在我們國家的近代文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位被文學界以及大眾讀者所普遍認同的文學藝術宗師,在當時的中國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本篇論文將著重從趙樹理小說作品當中的語言風格著手,分析他對語言的錘煉以及運用,并且從用詞的通俗化以及所用的句式這幾個方面來整體對趙樹理的創作風格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趙樹理;語言特點;通俗化風格
作者簡介:陸淼焱(1973.8-),女,壯族,廣西南寧人,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漢語方言。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8-0-01
趙樹理有著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因為他特立獨行而又極具特殊魅力的語言風格,形成了“山藥蛋”風格的小說流派。趙樹理本人也成為了“山藥蛋”的小說流派的開山鼻祖之一。因為趙樹理是在農村的土地上出生,長大的,所以,在鄉村當中的生活經歷就是他創作小說的靈感源泉。下文就從趙樹理對小說語言的運用和修飾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一、詞語的錘煉
對于什么是詞語的錘煉,大多數的文學家認為,這就是對于小說作品當中所用辭藻的反復提煉。一部文學作品當中,其中所蘊含的含義以及所能得到的收獲與其實才是這個小說的根本意義,。假如不把小說的根本意義作為主要目的來進行語言上的錘煉,就會使得整部小說的語言較為繁瑣,并且通讀下來內容比較空洞。趙樹理所書寫的小說的語言風格不同于當時其他作者的風格,他的小說的用詞比較特別,個性比較鮮明,具有著非常強的表現性。因為這個原因,使得趙樹理的小說在語言的風格上有著比較鮮明以及個性化的特點,他可以用三言兩語,用十分簡單明了,輕快利落的語言把一些比較復雜和繁雜的事情描述的一清二楚,讓讀者可以一下子就讀懂。比如在趙樹理的經典小說——《小二黑結婚》當中,作者有關于福的人物描述就非常的寫實并且所用的語言簡單明了。“于福是個老實后生,不多說一句話,只會在地里死受。”在這一句話當中,如果使用“只會在農田里埋頭苦干”的話,就會使得這部分人物描述與實際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不盡相符,如果把這句話改成了“只會低著頭在地里干活”,就會給人一種平淡無奇的感覺,并沒有讓人覺得出彩。而趙樹理選擇了使用“在地里死受”,一個“死”字就使得于福的人物形象鮮活起來,表現出了于福的人物性格,“死”要比悶頭干活的意思要重一些,而“受”有代表吃苦受罪的意思,這種描述就使得于福的人物形象躍然于紙上。因為《小二黑結婚》這一部小說主要描述的是農村的生活,所以使用一些富有當地特點的語言來進行寫作會更加的有助于人物情感的投入。
二、語言的通俗化
2.1 小說中語言的形象化
在趙樹理的小說當中,極具農村化的語言是他最鮮明的創作特點。因為趙樹理從小在農村長大,對于農村地區的鄉土生活十分的熟悉,所以他的創作語言當中會帶有著較為強烈的鄉土色彩,并且具有農民所深知的鮮明的形象特點。在通過趙樹理對于小說語言的文學藝術塑造之后,他的小說又有著淳樸、鮮明、簡單明了、輕松幽默的文學藝術特色。比如說,在趙樹理的經典小說《小二黑結婚》當中,他是這么描述小芹的美麗的——“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輕薄人說,比她娘年輕時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們,有事沒事,總想跟小芹說句話。小芹去洗衣服,馬上青年們也都去洗小芹上山采野菜,馬上青年們也都去采。”只是憑借著這么幾句簡簡單單的話,趙樹理就把小芹的人物形象躍然于紙上,并且讓讀者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小芹是何等的美麗。趙樹理在進行小說的創作過程當中,一直都是盡可能地使用一些比較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話語來對小說人物進行描述,并且使每一句話都盡可能地表現出人物的身份以及心理狀態。
2.2 小說中語言的口語化
在趙樹理的小說作品當中不難看出,他所采用的小說語言不是單方面的鄉土化,而且還具有較為鮮明的口語化特點。雖然鄉土特點是趙樹理小說創作的主要特色,但是在他的小說作品當中,不單單在人物的表述上采用農民的口語,在作者對于事件的敘述上,也采用的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口語化語言。不管是人物描述還是事件描述,都給人感覺是一個農民在講述一件故事。但是又不是簡單的鄉土化、口語化的語言。趙樹理在進行小說創作時所采用的語言都進行了充分的加工與錘煉的,這樣就使得他的小說富有著淳樸,通俗,輕松幽默的特點,在輕快的語言當中,呈現出了人民群眾的積極、聰明以及樂觀的特點。比如說,在趙樹理的經典小說——《小二黑結婚 》當中,他是這么描寫三仙姑的,說她“老來俏”、“頂門上的頭發脫光了”,而在她回家有進行精心打扮之后,在區上被村子里的村民圍觀,并且對她指指點點的時候,她又覺得羞愧難當,“恨不得一頭碰死”。
結語:
在我們國家的近代文學史上,趙樹理被大眾所稱之為近代文學界的語言藝術大師。作為“山藥蛋”小說流派的創始人之一,他為小說的創作風格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流派,他的大眾化語言和簡單明了的敘述方式深受讀者的喜愛和好評。趙樹理的小說沒有讓人讀不懂的感受,反而讓人覺得簡單明了,通俗易懂,比較貼合人民群眾的生活,他的小說作品讓人有一種比較親切,隨和,就像人們平時日常說話時的自然感受一樣,這也正是趙樹理的小說作品當中吸引讀者的地方。也正是他語言風格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崔婭輝, 趙樹理小說語言特點芻議,《語文知識》,2016(01):46-47.
[2]高力娟, 聽的藝術——淺談趙樹理農村小說中的語言運用, 《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7(06):123-123.
[3]陳宏遂, 農村婦女翻身解放的生動記錄——淺談趙樹理小說里婦女形象的典型意義,《高校教育管理》,2016 (11):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