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一部中篇小說。這部小說圍繞一位老漁夫捕獲大魚,但最終大魚卻被鯊魚吃掉,老人無果而歸的故事,著力展現(xiàn)老人身上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老人生活貧苦,但并不自卑,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命運帶給老人種種磨難,但他接受命運,積極迎接挑戰(zhàn)。本文試對老人的抗爭精神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抗爭精神;命運;硬漢精神
作者簡介:馬逸超(1996.11-),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本科生在讀,現(xiàn)就讀于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8--01
引言:
《老人與海》主人公圣地亞哥雖已年邁,體力大大衰退,很長時間內(nèi)都不曾捕到魚,但他從未絕望。他在同行的諷刺挖苦中,開始了又一次出海。然而這次歷經(jīng)艱險的出海,卻并沒有給老人帶來回報。老人肯接受命運,但卻從不向命運低頭,他身上有著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和硬漢精神。
一、永恒的自信
老人圣地亞哥年輕時是一名捕魚好手,備受人尊敬和羨慕。但當他年老體衰之后,卻再難征服大海,再難依靠從前的捕魚事業(yè)獲得榮光。面對同行的挖苦嘲諷,日益窘迫的生活境況,老人終于再次出海。他依靠的是他對命運的自信。
那條大馬林魚出現(xiàn)時,老人明知不是他的對手,但依然選擇與它斗爭到底,。他用了所有能夠當武器的東西,對付這條罕見的大魚,老人與大馬林魚經(jīng)歷了很長一番殊死搏斗后,最終還是殺死了大馬林魚。老人勝利了,但這卻是老人接受挑戰(zhàn)的開始。在遇到鯊魚后 老人無論如何不肯放棄自己捕到的食物,與鯊魚又是一番惡斗。
無論遇到什么,老人都敢斗,敢抗爭,因為他是自信的。他曾經(jīng)獲得捕魚冠軍的時候,他自信,因為他也確實有能力;年老與孤獨衰老為伴,外加鄰里同行挖苦,他卻仍然自信,他也必須自信,因為他必須為了尊嚴而戰(zhàn)。即使面對大馬林魚和鯊魚的懸殊力量對比的情況時,老人也不會不做任何抗爭就放棄,無論結(jié)果如何。他只能自信地迎戰(zhàn)——老人是一位硬漢。
二、不息的奮斗
老人從年輕的捕魚好手漸漸成為同行眼中帶有晦氣的人,這之間數(shù)十余年的光陰,老人在經(jīng)歷著別人對他態(tài)度的一點點轉(zhuǎn)變。但是這個過程中逐漸衰老的身體和逐漸失去的力氣,卻沒有把老人折磨成一個失去尊嚴和自信的人,因為他在奮斗,一刻都不敢停地奮斗。若生命不息,圣地亞哥的奮斗便不止。
老人在一個本應在家安享晚年的時期,成為了一個最寂寞孤獨的窮人。妻子過早離世,老人也不曾有兒女。老人的晚年,便注定是要靠自己奮斗的。老人出海遇到任何困難、危險,都只能面對并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命運強加給老人磨難,老人便只能選擇用不息的奮斗作為回應。老人試圖通過奮斗與命運的抗爭,但他總是失敗,卻又總是抗爭。老人是傲骨錚錚的硬漢。
三、不止的抗爭
老人的抗爭過程是艱難的,抗爭的結(jié)果是悲劇的。每一次悲劇性的抗爭會使老人迅速投入下一次的抗爭中,盡管結(jié)果仍不盡如人意。但老人絕不會灰心失望,任聽命運的擺布。
最后大馬林魚被鯊魚吃光,僅剩骨架后,老人扔將它帶回港口。那是老人抗爭的結(jié)果——一條大魚,一條只剩骨架的大魚。這是一次物質(zhì)上失敗的抗爭,卻是精神上成功的抗爭。面對這樣的結(jié)果,老人只能自我安慰后沉沉睡去,因為第二天老人必須繼續(xù)他的事業(yè)。老人的抗爭,很難有結(jié)果,但卻永遠不能停止。
總結(jié):
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老人圣地亞哥本身是一個具有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是一個永遠對明天充滿希望、充滿自信,不向命運妥協(xié)的硬漢。他平靜坦然地接受命運給他的打擊和苦難,但又不得不為此永遠奮斗,永遠抗爭。老人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對無情命運的響亮應答。
參考文獻:
[1]海明威.《老人與海》[M].李玉超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2]吳元邁.外國文學名著導讀[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3]于冬云.硬漢神話與生命理論[J].外國文學評論,2000.
[4]鄭克魯.外國文學史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