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錦旺
摘 要:獼猴桃是營養價值極高的一種水果,有“水果之王”的美譽。福建清流縣將獼猴桃作為重點發展產業,對新農村建設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病蟲害對獼猴桃的產量與品質均會造成嚴重影響,一旦防治不力,將給果農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為此,本文簡要介紹了當地獼猴桃常見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技術,以期提高獼猴桃的產量與品質。
關鍵詞:獼猴桃;病蟲害;防治技術
獼猴桃屬于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植物,果肉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被稱為“水果之王”。經常食用不僅能預防感冒、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還兼具抗衰老作用,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市場需求量巨大。清流縣位于福建西部,武夷山南側,九龍溪上游。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在18.5℃,年降水量在1400~2000毫米之間,土質肥沃,非常適合發展獼猴桃產業。目前,流流縣獼猴桃栽植總面積140公頃,掛果面積80公頃。主要品種有米良1號、徐香、華特、紅陽、金桃等。病蟲害是為害獼猴桃的主要因素,為此,本文主要介紹了病蟲害的防治關鍵技術,以供參考。
一、獼猴桃常見病害防治
1.蛀果蟲
(1)發生特點:主要為害果實,一般從果腰蛀食,蛀孔處凹陷,孔口為黑褐色,蛀孔有膠質物流出。一年發生3~4代,第一代主要為害新稍與果實,進入6月后成蟲將卵產在果蒂部位。第二代幼蟲啃食果皮,進入果肉內,老熟后爬出孔外,集聚在果柄基部、枯卷葉間開始作繭化蛹。7月下旬到8月,第三代幼蟲開始為害獼猴桃。
(2)防治方法:利用菊馬乳油或氯氰鋅乳油2000倍液在成蟲期內防治,10~15天防治1次。或者利用糖醋液或性誘劑進行誘殺。
2.軟腐病
(1)發生特點:花與果實是主要危害對象。花朵受害后病斑呈水漬狀,為褐色團塊,不再綻開。多雨季節病部出現白色霉狀物。果實受害后有白色斑塊、病斑凹陷,逐漸軟腐,容易腐爛。
(2)防治方法:栽植抗病性好的品種,在冬季清園后施肥,然后深翻土壤,深度以10~15cm為宜,以減少初侵染病源。在落花期與收獲期各噴施1次藥物,防治效果明顯,藥劑選擇50%乙烯菌核利或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
3.潰瘍病
(1)發生特點:多在春秋兩季流行,春季最為嚴重。主要為害主干、側枝及分杈部位。2月下旬開始,從芽眼、傷口等裂縫會分泌出蛋青菌膿,揭開表皮為橘紅色,7天后菌膿變為鐵銹紅色,用手擠壓病部發軟。進入4月有的病株會枯死。該病害已成為危害獼猴桃產業的主要病害。
(2)防治方法: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加強預防管理,嚴格控制相關病菌的傳播。采用抗病品種,并重視肥水管理,增強植株的抵抗力。于2月份開始檢查,及時清除發病的枝干。對發病的主干與大枝應及時刮除,刮到發病部位10cm以外的地方,再涂50~100倍代鋅溶液。早春與晚秋用藥物涂抹主干,藥物為65%代森鋅或 50%甲基托布津50~100倍液。若在傷流期不可用刮治方法,需在傷流前后進行刮治處理。將剪掉的病枝、刮掉的病組織統一收集到田外進行深埋或燒毀處理。
4.根腐病
(1)發生特點:發病初期植株根頸部可見水漬樣斑塊,呈暗褐色,隨后逐步變大形成白色絹狀菌絲。發病部位的皮層與木質部開始腐爛,有酒糟味。菌絲大量形成后約8天左右形成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呈淡黃色。之后根系開始變黑腐爛,植株逐步死亡。
(2)防治方法:建園時應選擇透氣性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塊,防止積水引起病害。在幼苗定植后,運用5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每株用量為15g。每月澆一次定根水。盛果期屬于病害高發時期,一旦發現病害必須馬上清除病根,或將病根掏土曬根,同時,用藥劑防治,每株取50~100g敵克松粉劑與10kg水混合后灌根。在此過程中可添加少量赤霉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增強防治效果。此外,多施廄肥,改良土壤結構。在運用化肥時應增加磷、鉀肥的用量,并科學配置鋅、硫、硼等微量元素。
二、獼猴桃常見蟲害的防治
1.桑白蚧
(1)發生特點:一年有2~3代,以成蟲越冬,次年4月中旬蟲卵開始孵化。
(2)防治方法:加強蟲情的監測預報,在早春4~5月份開始監測,了解蟲情。對蟲害較輕的果園,用刷子擦掉枝干上面的越冬蚧殼蟲。 用40%速撲殺或波美5度石硫合劑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在萌芽前進行。5月中下旬~7月中上旬是防治此害蟲的理想時期。可選擇40%樂斯本1500倍、30%蠟蚧靈1000倍液進行防治。
2.金龜子
(1)發生特點:每年6~7月份成蟲危害葉片。
(2)防治方法:由于金龜子成蟲有假死習性,以黎明與傍晚時分危害最嚴重。可拿個簸箕在下面,拿住上部枝蔓進行抖動,這樣成蟲就會掉下來。將掉在簸箕內的蟲子殺死或喂雞鴨。利用金龜子的趨光性,安置誘蟲燈進行誘殺。對蟲害嚴重的果園,可用白僵菌粉與濕土混合,配比為每畝2.5kg、70kg。混合均勻后將其施入樹盤周圍溝內,以清除金龜子幼蟲。
3.根結線蟲
(1)發生特點:線蟲主要寄生在根皮與中柱之間,導致幼嫩根組織增長過度,從而產生很多大小不一的根瘤,如綠豆般大小。新生根瘤通常為乳白色,再逐步轉變為黃褐色與黑褐色。其中,小支根與細根受到的危害最嚴重。細根受害在根尖上面產生根瘤。小支根受害后不僅會出現根瘤,而且會出現扭曲、腫脹、短縮等問題。粗大的側根與主根受害后通常只出現根瘤,不會變形扭曲。當受害嚴重時方形成次生根瘤,并形成很多小根,導致根系交互盤結,形成須根團,最終老根瘤腐爛,病根壞死。
(2)防治方法:加強檢疫管理,嚴禁從線蟲發生區調入苗木。對外購苗木必須經過嚴格檢疫方可定植。在播種前半個月運用殺蟲劑,如10%克線磷顆粒劑 5~lOkg/畝。然后深耕覆土,以消滅土壤中的線蟲。加強肥水管理,適當增施有機肥。雨后及時開溝排水。
4.吸果夜蛾
(1)發生特點:鳥嘴壺夜蛾和枯葉夜蛾是為害獼猴桃最常見的兩種吸果夜蛾。在果實快成熟時,成蟲用虹吸式口器刺破果皮吮吸果汁。由于刺孔微小很難被發現。刺孔部位果皮發黃呈凹陷狀,開始流出膠液,傷口呈海綿狀,隨后形成橢圓病斑,呈水漬狀,從而造成果實腐爛。幼蟲主要為害葉片、芽、幼苗,導致葉片只殘留葉面表皮或殘缺狀。一年發生3~4代,以幼蟲與成蟲越冬。通常每年5月下旬~11月中旬均有發生,以第三代成蟲為害最嚴重。
(2)防治方法:加強果園的日常管理,科學施肥,合理澆水,以增強樹勢。科學修剪,及時清除病殘枝與茂密枝,以改善通風透光,保持果園合理的溫濕度。加強果園消毒,及時連根鏟除果園及周邊的木防已與漢防已。幼果期開始套袋,并安裝黑燈光進行誘殺,或用8%糖與1%醋的水溶液與0.2%氯化鈉溶液自制誘殺液,掛在樹干上即可。
三、結語
總之,為做大做強清流縣獼猴桃產業,必須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同時,要科學選擇果園,種植抗病性、豐產的獼猴桃品種。加強果園日常管理,水肥管理要科學,以增強植株的抗病害能力,盡量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