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歐洲戲劇界享譽盛名的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一生創作了多部膾炙人口的德語戲劇名著,其中《老婦還鄉》的問世直接奠定了其在戲劇界的泰斗地位。該劇在借鑒傳統戲劇表現形式的同時,也利用大篇幅夸張,荒誕的戲劇表現形勢呈現出作者對“悲喜劇”戲劇效果的靈活運用。為什么作者要在同一個戲劇中運用如此強烈的悲劇與喜劇色彩對比,本文將以《老婦還鄉》為例解析迪倫馬特借此想要達到的戲劇效果。
關鍵詞:迪倫馬特;《老婦還鄉》;悲喜劇;戲劇理論
作者簡介:李歡歡(1990.5-),女,漢族,遼寧營口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德語語言文學戲劇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8--01
一、悲喜劇
悲喜劇又稱正劇,是將悲劇與喜劇因素同時呈現在一部戲劇中的表現方式,結尾通常是由喜劇突然轉為悲劇,或由悲劇突然轉為喜劇。這種劇目的人物不再僅僅局限于偉大的英雄或擁有高尚品德的人,也可保羅社會各個階層的形形色色人物,甚至是品德低下的人。同時其題材也更為豐富,可以描述整個社會的嚴肅問題,同時也可以描寫身邊平凡的小市民生活,這種戲劇表現形式受到包括莎士比亞在內的許多劇作家的喜愛,主要盛行于19世界后期。在悲喜劇之中作者一般會通過夸張的表現手法實現喜劇效果,而在喜劇因素慢慢推進之前作者便已經為悲劇情結埋下伏筆,而在達到喜劇高潮之時又急轉直下變為悲劇,或反之從悲劇轉向喜劇結局。其主要目的是批判社會不公,貧富差距過大等現實問題。
二、《老婦還鄉》
《老婦還鄉》以一個破落的小城居倫為地點,講訴了女富豪克萊爾為了報復讓自己淪為妓女的初戀情人伊爾,買回自己的“公平”而回鄉買通全城人殺害初戀情人的故事,而大家在面對著克萊兒出錢拯救破產的工廠,衰敗的小城的誘惑時,最終選擇了幫助克萊爾一起完成了當眾的謀殺,淋漓盡致的體現的人性在金錢的誘惑下的丑陋以及資本過于集中,貧富差距過大等嚴肅的社會現實問題。
三、隱含在《老婦還鄉》中的戲劇效果
迪倫馬特在《老婦還鄉》中借鑒傳統戲劇的表現形式,將整篇戲劇分為三個序幕,分層次進行描述。但與傳統戲劇不同的是,讀者并非是隨著劇情的漸次發展才推測出故事的結局,而是在引言及第一序幕的前部分就已經能預料到市民在面對女首富金錢的誘惑會最終妥協,男主人公將被殺害的悲劇結局。這種戲劇表達手段非但不會使讀者在一開始就因猜到結局而失去繼續閱讀的興趣,而更會給讀者提供繼續探尋下面劇情中的蛛絲馬跡,進而來驗證自己猜測的動力。而迪倫馬特接下來就在第二序幕里面按照自己的設計給了所有讀者一個驗證自己猜測的機會,第二幕開篇讀者就能看到居倫城里的市民已經開始借錢“大肆揮霍”,因為在他們的眼里仿佛已經看到了女首富克萊爾承諾給他們的那筆巨款。通過這一情節的描述讀者便更能斷定居倫城里的市民在內心深處已經做好殺害男主人公的準備。這種戲劇表達方式與傳統戲劇相比,更能使讀者樂于參與到戲劇之中,而不是僅僅被動接受作者的戲劇描述。
除此之外,《老婦還鄉》中的男主人公的角色定位也有獨到之處。在序言及第一二幕中,他是一個為了利益拋棄初戀情人,使其失去孩子淪為妓女的壞人,在前兩幕劇情中他的內心深處都沒有對之前的過錯進行過任何反省。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在第三幕劇情即將拉下序幕時卻發生了本質的改變。他在看出市民將會接受克萊爾的要求殺害他的端倪時是害怕的,但是隨著內心深處的掙扎之后他認識到了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有多嚴重,同時認為早些死亡對自己而言是個解脫。這種單個人物本質變化的描述除了讓戲劇效果更加突出,劇情發展更讓人難以預料之外,也從另一個層面使得其能夠跟整個社會大環境作出鮮明對比。男主人公通過自己的死亡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華,而整個社會卻彌漫著金錢的誘惑,甚至人民竟然能夠通過殺死一個人而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在他們心中集體殺人仿佛無關自己的過錯。正是通過這樣的鮮明對比才使整個劇本所要描述的核心問題更為人們所注意。
參考文獻:
[1]Angela von Steit. Friedrich Dürrenmatt 1921- 1990. ChungAng Uni.
[2]Bauman, Elena. Der Besuch der alten Dame, Antike, Analytisches Drama, Aufbau und Form, 2009.
[3]Dürrenmatt, Friedrich. Der Besuch der alten Dame Eine tragische Kom?die Neufassung 1980, Zürich.
[4]Dürrenmatt, Friedrich. Reclam. Lektüreschlüssel Der Besuch der alten Dame.
[5]葉廷芳, 《老婦還鄉》,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6.
[6]《老婦還鄉》的藝術特色分析[J]. 馬舒琦.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7年06期.
[7]論迪倫馬特悲喜劇《老婦還鄉》中的資本、復仇與正義[J]. 吳海濤.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7年16期.
[8]生命探索的終點與超越——重讀迪倫馬特劇作《物理學家》[J]. 王聿霄. 當代戲劇 2015年05期.
[9]讀迪倫馬特,看當下戲劇[J]. 李寶群. 劇本 2016年02期.
[10]論迪倫馬特劇作《老婦還鄉》的怪誕風格[J]. 姜燕. 戲劇之家 2016年03期.
[11]劇本剖析 劇作原理及技巧(續)[J]. 黃維若. 劇作家 201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