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的佛經翻譯和西方的《圣經》翻譯都是宗教類文獻翻譯的伊始之源,對中西方文明和文化傳播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他們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眾所周知,中國的翻譯歷史的源頭是佛經的翻譯,然而,西方的翻譯源頭則是對《圣經》的翻譯,中國的佛經翻譯所采用的策略是直譯和意譯,本文是從中國的佛經翻譯的歷史分期和西方的《圣經》翻譯的歷史分期來尋找各自的不同之處,以及之后帶來的不同的影響,進而來綜合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以此不同之處,來進行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佛經翻譯;圣經翻譯;不同之處
作者簡介:程小平(1992-),女,漢,安徽省安慶市人,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筆譯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題目方向。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8--01
一、引言
翻譯,對于其定義而言,它是文化傳播的一種途徑,有著深遠悠久的歷史,中國的佛經翻譯與西方的圣經翻譯在翻譯手法和策略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本文從中國佛經翻譯的歷史分期,和西方《圣經》翻譯的歷史分期,去尋找各自的不同之處,再經過綜合的對比,對中國佛經翻譯和西方《圣經》翻譯做一個不同之處的總結與對比。為傳統理念注入新的時代特色,注入不同于建立在宗教文獻翻譯和文學翻譯基礎上的翻譯理念,同時也為促進當代翻譯事業的進一步繁榮而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宗教類文獻翻譯提供一些參考性的建議和探索。
二、中國佛經翻譯的歷史分期
簡單說來,中國的佛經翻譯大概可以分成三大歷史階段:第一個是東漢末年的佛經翻譯;第二個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佛經翻譯;第三個是唐宋時期的佛經翻譯。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一下:第一個是東漢末年的佛經翻譯,佛經傳入中國的時間,并沒有一個確定的界定,但是最普遍的說法就是漢明帝求法,漢明帝求法只是一個傳說,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那個時候,佛經已經普遍流傳在民間了。第二個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佛經翻譯;漢魏時期,佛教還沒有受到士大夫階層的重視,自然佛經的翻譯也沒有普及,而且統治者也都采取限制的政策。然后到公元4世紀的時候,佛教在中國流傳開來,于是佛經的翻譯上了一個臺階。當然,佛教的流傳和對佛經的翻譯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輔相成。第三個是唐宋時期的佛經翻譯。隨著佛教的廣為流傳,到了唐朝,就出現了一位偉大的翻譯家,玄奘。他通達中國和印度的文字,《大般若經》就是他的代表作。
三、西方《圣經》翻譯的歷史分期
如中國的佛經翻譯一樣的,西方的圣經翻譯也是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大概來說,西方的《圣經》翻譯大概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是早期圣經翻譯和基督教傳播的時期;第二個是宗教改革時期;第三個是現代時期。可以具體分析一下:第一個是早期圣經翻譯和基督教傳播的時期;早期,基督教最熱衷于將譯本作為一種傳播宗教和教義的手短和方式。哲羅姆也是這個時期最主要的代表人物。第二個是宗教改革時期;隨著后來民族國家的崛起,拉丁語的衰落,和文藝復興的興起,人文和自由的思想廣為傳播,宗教改革運動由此而生。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馬丁路德,他是被公認的宗教改革的奠基人。第三個是現代時期。現代的圣經翻譯,又可以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以歐洲語言為模板的各種翻譯,比如《圣經》的新譯本;第二個時期就是大量的傳教士的促成,“第三世界”的國家語言的譯本。
四、中國佛經翻譯和西方《圣經》翻譯,以及與之相關翻譯的不同之處
中國的佛經翻譯為不同的翻譯方法和實踐和討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深入而持久的影響。佛教經過各個宗教學派學說,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廣泛的弘揚,對中國思想界的影響也是深遠持久的,比如宋明理學等等。而圣經翻譯剛開始,也只是局限于一小部分的群眾,后來漸而擴大,慢慢地衍生成為穩定教皇政治統治的需要。進而擴大,成為影響很多國家的人民的著作。
上面說的無論是中國佛經翻譯,還是西方圣經翻譯,歸根到底,都是宗教的翻譯。既然本文是對比研究,那么可以結合宗教翻譯,文學翻譯和非文學翻譯來思考。首先,談談宗教翻譯,宗教歷史漫長,為了吸納更多的信眾,跨越了種族,民族和國家,流傳性很廣,那么翻譯的量就大,因為三大宗教人口,超過世界人口的一半。它的優點就是,吸納更多的人,傳播的受眾面較廣,文化傳播的就更快。但是它的缺點就是,忠于原文,需要直譯,那么行文語言就會失去流暢性,翻譯傳播就會受到限制和影響。再次,談談文學翻譯,文學翻譯與實用性相分離,它具有更多的審美性。它的優點就是:富有情感,和很高的藝術性,能夠啟發讀者,使人受到感悟,且處理方法具有多樣性。它的缺點就是:具有復雜性,因為有很高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而且每年的標準都是在不停的變化。最后,談談非文學翻譯,非文學翻譯具有更多的事實性,具有更高的科學性,是實用翻譯。它的優點就是,具有高度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它的缺點就是,靈活性小,因為標準要求高,所以責任性就更大,比如會議翻譯,醫學翻譯等等。
總之,不論是我們中國之佛經翻譯,還是西方之圣經翻譯,都對我們所有人產生了深淵持久的影響,至于佛經和圣經而言,其中更多的奧秘和瑰寶都值得我們去探尋。
參考文獻:
[1]郭章. 英漢互譯實用教程[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
[2]黃成洲. 漢英翻譯技巧:譯者的金剛鉆[M]. 陜西: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
[3]龍璐. 淺談佛經翻譯與《圣經》翻譯[J]. 懷化學院學報,2008,(2).
[4]樓宗烈,張志剛. 中外文化交流史[A].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5]馬祖毅. 中國翻譯簡史--“五四”以前部分[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6]譚載喜. 西方翻譯簡史[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7]謝天振. 中西翻譯簡史[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