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玉 于澤林


摘 要:本文是圍繞普安縣多年來實施的中幼林森林撫育成效進行分析。首先引述了森林撫育的目的和作用;其次闡述本縣森林資源現狀;再次羅列了適合本縣森林撫育的撫育技術;最后從撫育與未撫育的林分目的樹種占比情況、高徑生長及蓄積量、林分生態健康情況及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等方面作撫育成效對比與分析。
關鍵詞:中幼林;撫育;成效;分析
森林撫育是從幼林郁閉成林到林分成熟前根據培育目標所采取的各種營林措施的總稱,包括撫育采伐、補植、修枝、澆水、施肥、人工促進天然更新以及視情況進行的割灌、割藤、除草等輔助作業活動。其目的是:改善森林的樹種組成、年齡和空間結構,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林木生長量, 縮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木材質量和工藝價值;平衡土壤養分與水分循環,改善森林、林木生長發育的生態條件;豐富生物多樣性,維護森林健康,增強森林綜合功能;發揮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培育符合可持續經營要求、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
一、森林資源現狀
普安縣位于貴州省西南部烏蒙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兼具獨特的山地氣候特點,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年相對濕度84%,年平均氣溫14°C,地形復雜多變,海拔633~2085m;土壤類型多樣,土層厚度20~120cm,且多數土壤肥力較高,適宜多種野生動植物生存繁衍,植被類型豐富多樣化。全縣國土面積1429平方公里,轄8鎮2鄉2街道77個行政村12個行政社區,根據《普安縣2016年林地變更調查成果》顯示:全縣林地面積77389.4公頃,占國土面積的54.2%。按森林類別劃分,生態公益林28540公頃,占林地面積的36.9%;商品林48849.4公頃,占林地面積的63.1%。按地類劃分:有林地37682.1公頃,占林地面積的48.7%;疏林地40.3公頃,占林地面積的0.05%;灌木林地29612.5公頃,占林地面積的38.3%;未成林造林地5097公頃,占林地面積的6.6%;無立木林地4957.5公頃,占林地面積的6.4%。按齡組劃分:中幼林林地30456.2公頃,占林地面積的39.4%;近成過熟林7225.9公頃,占林地面積的9.3%。全縣非林地上森林面積7051.6公頃,四旁樹占地面積1207.6公頃,森林蓄積量310.7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4.69%。
二、撫育技術
1.撫育采伐。根據林分發育、林木競爭和自然稀疏規律及森林培育目標,適時適量伐除部分林木,調整樹種組成和林分密度,優化林分結構,改善林木生長環境條件,促進保留木或目的樹種健康生長, 縮短培育周期,預期提高林分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撫育采伐又稱間伐,包括透光伐、疏伐、生長伐和衛生伐4類。
2.割灌除草。割灌除草針對幼齡林,主要采取以樹干為圓心割除1m直徑范圍內及全割等撫育方式對幼林進行割灌、除草、人工修枝、培土。其主要技術措施為伐劣留優,間密留稀,全面割除帶面、帶壁周圍內灌木及藤本和雜草,修枝高度控制在樹高的2/3以下,從而達到優化林分組成,改善林地環境,調整林分密度,促進目的樹種健康生長,培育出干形質量高的林木,以期提高林分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3.綜合撫育。綜合撫育是采取撫育間伐和割灌除草等多種營林措施的森林撫育。針對情況復雜、單一撫育方式無法達到撫育目的的林分,應當實行撫育方式的配套組合,采取綜合撫育措施,培育健康穩定的森林。
三、撫育成效分析
普安縣自2012年試點成功以來,相繼實施森林撫育項目累計8.1萬畝,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因此,普安縣把森林撫育作為森林經營的重要措施來抓,并設置了標準地對撫育成效進行監測與分析。
1.目的樹種保留情況、高徑生長及蓄積量對比分析。為客觀分析中幼林撫育成效,在作業區同一小班內選擇起源、林齡、坡度、坡向、坡位基本一致有代表性的林分布設標準地。每種撫育方式標準地由2個樣地組成,即對照樣地和監測樣地,對照樣地要求不進行任何撫育措施。樣地布設于2013年9月,復查于2017年11月。樣地對比結果如下表1-表3:
(1)目的樹種保留情況分析。從表1、表2可以看出, 監測樣地目的樹種保留木占比與對照樣地相比提高了8%,說明合理地對中幼林采取撫育措施,可大大改善樹種結構和生長空間,有效促進林分中目的樹的良好生長。
(2)高徑生長及蓄積量對比分析。從表1、表2可見,經過撫育的林分生長情況均優于未撫育的林分。撫育間伐林分:監測樣地胸徑、樹高、公頃株數、公頃蓄積分別為對照樣地的1.32倍、1.14倍、0.80倍、1.41倍;割灌除草林分:平均(胸)地徑、樹高、公頃株數、公頃蓄積分別為對照樣地的1.21倍、1.34倍、0.95倍、10.72倍。說明在生長壞境相同的情況下,采取撫育措施能明顯改善林分密度,創造良好生長空間,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林分生產力,生長量顯著增加,尤其對幼林來說,效果極為明顯,蓄積量成倍增長。
(3)林分生態健康情況調查與分析。從表3對比分析可以看出,通過中幼林撫育,林分內的林下植被分布、病蟲害危害程度、衛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草本、灌木與林木種間營養空間競爭減少,腐殖質層增加,改善林地物理性狀,為林木生長創造良好的微區環境。
2.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分析。森林撫育的另一目的是能夠在保護好自然環境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經濟效益,通過森林撫育則可以很好的將二者結合起來。自2012年試點成功以來,普安縣相繼實施森林撫育累計8.1萬畝,總投資940萬元,覆蓋47個村民組(工區),受益人口6387人;吸納社會勞動力974人,其中:吸納貧困人口486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3人,創造貧困戶管理就業37人,勞務力直接總收入769.50萬元,勞務力人均收入7900.46元;森林撫育消耗蓄積10380.32立方米,產非規格材積1141.84立方米,產規格材積3141.81立方米,為林農創木材產值281.42萬元,為林區人均增收440.61元,同時為縣財政創稅費76.88萬元。除此以外森林撫育的剩余物也可為林產品加工單位利用產生經濟價值,森林撫育的間接價值也相當顯著,比如碳匯功能。
(2)社會效益分析。森林撫育屬于勞動密集型作業, 對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在撫育實施的整個過程中都需要社會勞動力參與,可為當地林農帶來比較穩定的收入,這樣也就實現了林區林農就業以及收入雙向增長,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森林撫育的專業性比較強,所以還需要不斷加大對施工隊伍及管理人員以及林農的理論培訓和專業講解的力度,這也有助于林區涉林人員素質和技能的提高,充分認識林業巨大的社會功能,為建設生態文明,切實擔負起促進社會和諧、推進社會進步的重要職責。森林的自然景觀通過森林撫育而得到改善,增加了森林的景觀價值,促進林區的生態旅游發展,為林業發展方式走向產業化;森林撫育投資回收期較長,對于引導社會積極參與森林培育,改善森林資源結構、增強我縣森林后備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前瞻意義,同時探索科學合理的森林撫育經營技術模式和管理機制,便于及時向社會推廣成功建設經驗。總之,森林撫育綜合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3)生態效益分析。多年來,普安縣把森林撫育作為營林措施的重要環節來抓,從取得的成效來看,森林撫育最直接的影響就在于對林分產力的影響,對于中幼林進行高質量的強化撫育可以很大程度上促進其在高度、直徑等方面的加速發展,有效的縮短了林木的生長期,得以實現林木的早期利用,同時,伐除病腐木、枯立木、枯倒木、霸王木等,消除不利于林木生長的因素,改善了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提高了材種的規格和經濟出材率,有效地促進森林的生長發育,進一步改變林內空間狀態,有利于多種生物的生長和發展,對進一步增加珍惜的野生動植物的數量有著十分有利的作用;隨著近年來自然環境的破壞,氣候狀況的惡化,森林在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過程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立足森林資源現狀,加大森林撫育經營力度,提高森林綜合功能,是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現代林業的重要內容,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要求。總之來說,通過森林撫育取得很多方面的生態實效性作用:一是調整林分結構,改善林木生長環境,從而促進林木生長;二是提高林地生產潛力,充分發揮森林效益;三是增強了森林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碳匯的功能,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態質量,充分發揮森林巨大的生態功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林業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通過文章分析不難得知,通過撫育的林分生長情況均優于未撫育的林分,林分密度、樹種組成、林分結構明顯改善,目的樹種、優良木比重明顯提高;林地和林分生產力增強,林分胸徑、樹高、蓄積生長量明顯增加,尤其是幼林蓄積量成倍增長,效果極為顯著;林下植被分布、災害危害程度、衛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林木種間、林木種內營養空間競爭減少,林木生長環境改善,促進了林木健康生長,林分品質和林木質量得以提高,森林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和防火效能增強;縮短培育周期,達到對現有森林資源的科學培育、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所以積極開展森林撫育是當前森林經營管理的重要舉措。
五、結語
事實證明, 森林培育過程應堅持“一分造,九分撫”、“造是基礎,撫是關鍵”。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森林撫育在森林培育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對中幼齡林的撫育作為大力培育后備森林資源旳重要措施,使各項撫育措施落到實處,使森林得到有效的培育、保護,進而實現林業又好又快地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撫育技術規程森林撫育規程,GBT-15781-2015.
[2]張家棟,楊昌騰,楊輝林,杉木幼林撫育成效分析,[中圖分類號]S791.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4-0128-02.
[3]王文興,森林撫育與林區三大效益的聯系,內蒙古牙克石市綽爾林業局森林經營管理處,內蒙古牙克石022189,[中圖分類號]S75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650(201408-0138-01.
[4]張鼎華,葉章發,范必有等,撫育間伐對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響叮應用生態學報,200112(5):672~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