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順福
時政教育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當前各地在進行時政教育教學時存在:重視畢業班忽視非畢業班;重視事實忽視時事分析;重視集中突擊忽視平時教學。如何改變這種應試教育現狀,突出時事教育應有功能,是擺在所有中學政治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幾點看法。
一、教學資料的收集
時政教學資料的收集包含兩方面,一是時政教學提綱的收集,即為學生提供一套完備、實用的時政學習資料;二是圍繞時政教學提綱的一些補充資料的收集,即為教師的“教”提供一些教學參考資料。收集這兩方面的資料是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并搞好時政教育的基本條件。有些教師在收集資料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前者,忽視后者,以為只要給學生一套學習資料并讓他們背下來,就算大功告成,這是不符合時政教學要求的,因為提供的時政學習資料,限于篇幅只能是一些條目式的資料,這對于認知水平有限且整天忙于功課的學生來說,要完全理解、掌握它并非易事。為便于學生理解、掌握規定時限的時政內容,老師還需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收集那些能為學生學習時政提供幫助的補充資料,如事件的經過、內幕、真相等,以幫助學生解決時政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激發學生學習時政的興趣,提高他們關心國家大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重點難點的確定
確定了時政的重、難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學,學生也才能因此在學習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難點較明顯也易于確定,如有歷史延續性或涉及新事物、新名詞的問題都可以是時政教學的難點。而重點的確定就因人而異了。我認為,要提高對時政問題是否是重點的準確判斷,首先要根據自己對國內外時政的認識和理解去判斷、確定,這就必須在平時多花些時間和精力去聽廣播、看電視、閱報刊等,盡可能多地獲取有關的新聞信息并進行綜合分析,在比較中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銳性和判斷力。其次是借助一些專業新聞媒體發布的信息作為判定時政重點的依據或參考,國內的一些新聞單位,如《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半月談》等報刊,都會在歲末評出一年來的國內十大新聞、國際十大新聞等,這些被評選出來的“新聞”無疑是很重要的,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就可以此作為確定時政要聞的的重要依據。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教師本人在知識水平、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避免判斷上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三、教學方式的選擇
要在規定時限把時政知識較好地傳授給學生,需要教師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來實現。因此,教學方式的選擇也是時政教學的重要一環。在時政教育中可以選擇和運用以下一些教學方式:
1、時政教育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思想品德課是中學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對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三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時政教育是中學思想品德課的重要內容,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國內外形勢及有關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教育。這要求時政教育要突出方向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一要及時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重要會議及文件精神向學生傳達,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二要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對學生進行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三要利用我國科技、教育、體育等事業中的偉大成就和先進人物的事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四要進行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教育,適時選取全國人大通過并頒布的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則、行政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民主意識和法制觀點。
2、時事教育與思想品德課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基本原則。中學思想品德課教材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教育,而時政教育作為思想品德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補充,無不與之相聯系,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把教材內容(理論)與(國內外大事(實際)結合起來,一方面用時事材料論證教材的基本觀點,寓理于事,使之具有現實性、時代感,增強教學的可信度和力度,如講“一國兩制”時,可聯系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講人民代表大會制時,可聯系每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情況,講資本主義選舉制度時,可聯系美國大選等,這樣既體現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又進行了時事教育。另一方面,時事教育的內容是社會現實的最新體現,思想品德課教材有時不能體現最新觀點,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而時事教育內容是保證思想品德課教材相對穩定的重要環節。如在講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把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最新的精神引入教材,既彌補了教材的缺陷,又進行了時事教育。
3、時事教育與實踐活動和撰寫小論文相結合,提高學生參與社會活動能力
把時事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撰寫小論文相結合,既做到社會實踐活動和撰寫小論文活動的針對性、現實性,又做到時事教育的直觀性和生動性。為提高學生認識,歷年來我很注重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并撰寫小論文,如2016年,利用暑假時間,我組織初二(7)班嚴金濱、韓雪蓮等進行選秀節目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影響的調查,提交的研究性學習成果榮獲漳州市一等獎。通過圍繞時事教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撰寫小論文活動,既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做到了知識、能力和覺悟三者的有機結合。
時政備課中資料的收集、重難點的確定及教學方式的選擇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三個環節。備好時政課,并不意味著就會取得好的效果,如果只是簡單把材料灌輸給學生,其效果可想而知,只有平時注意收集資料,準確確定重難點,靈活選擇教學方式才能提高時政教育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