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佩
摘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還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敢于提問,樂于提問。
關鍵詞:科學;問題意識;新課改
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入發展,教師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識,還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眾所周知,科學這門課程不僅包含了豐富的文化知識,還體現了一定的實踐性與探究性。因此,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與時俱進,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及豐富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提問
在初中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想培養全班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就要使他們喜歡學科學,樂于學科學。眾所周知,興趣不僅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時所持有的一種良好狀態,還是激發他們探究欲的無形力量。只有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學習科學這門課程,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長時間地鉆研它,并積極地說出自己的疑惑點,如此一來,有利于培養初中生的問題意識。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學這門課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實驗,倘若教師把這些實驗巧妙地加以利用,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教師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各種實驗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植物細胞”這個實驗時,首先,筆者對學生說:“你們知道如何解剖洋蔥的表皮細胞嗎?”有的學生說:“用鑷子撕下來。”還有的學生說:“可以直接用手撕開?!甭犃藢W生的回答后,我沒有直接做出評價,而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從而產生“正確地解剖洋蔥表皮細胞的方法是什么”的疑問。此時,我抓住學生的疑惑點,引導他們一起來探究解剖洋蔥表皮細胞的正確步驟與方法。當學生明白了解剖洋蔥表皮細胞的方法后,我就引導他們利用顯微鏡觀察這些表皮細胞,并叮囑他們把在觀察表皮細胞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記錄下來。這不但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有關植物細胞的相關知識點。此外,還能營造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
眾所周知,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這恰恰是問題意識的種子。可是,要使這?!皢栴}”的種子能夠萌芽,離不開一個良好的環境。因此,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從而營造良好的、活潑的課堂氛圍,進而使得學生敢于提問。同時,教師不要趾高氣揚,使學生敬而遠之,而應引導他們輕松快樂地學習,鼓勵他們積極地思考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贊許;少一些禁止,多一些包容”。比如,即便學生把簡單的問題理解錯了,教師也不應該責備他,而是再給一次答題的機會;倘若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答得不夠完整,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現他們的不足;當學生提出較為奇怪的問題時,老師應予以溫和的笑容,并投向欣賞認可的目光。如此一來,學生不僅敢于提問了,還體會到提問帶給他們的樂趣。例如,在開展“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的學習時,筆者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使他們敢于提問。有的學生說:“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后,會產生什么呢?”還有的學生說:“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具備什么條件?”通過創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學生不僅敢于提問了,還加深了對植物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的印象。
三、創設形象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善于提問題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科學知識,即便學生有了不明白的問題,他們也不敢向老師提問,甚至不懂裝懂。由于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學生的問題越積越多,時間久了,就亂成了一鍋粥。因此,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景實物來創設相關的生活情境,這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比如,在教學“花的結構”這一知識點時,首先,我通過多媒體播放有關花朵的圖片,我問學生:“你們從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呢?”有的學生說:“我看到了一朵朵嬌嫩的桃花。”有的學生說:“我看到了一簇簇的梨花?!蔽覍W生說:“這些花朵給予我們視覺享受,那你們知道它們身上蘊含了哪些生物知識嗎?”接下來,在我的引導下,學生一邊觀察手中的花,一邊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有的學生問:“一朵完整的花都包含哪些部分?”還有的學生問:“花朵的各個部分都有什么特點呢?”這一個個問題,正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解決學生問題的過程中,教學任務也就相應地完成了。
總之,在初中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提問;還要通過多種方法營造愉快、舒適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敢于提問;與此同時,還可以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使得他們善于質疑。
參考文獻:
[1]嚴云達.淺談如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時代教育,2014.
[2]李立云.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問題意識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