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妮婭
【摘要】創業型或中小型民營企業,業務發展的速度遠超過管理提升的速度,對內部控制的忽視導致了嚴重的經營風險,本文通過對一個創業型企業風險評佑,對該企業內部控制失效所造成的風險剖析,并提出創業型企業應該采用的內部控制優化措施。
【關鍵詞】創業型企業;內部控制失效;醫療健康行業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一)選題背景
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首次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至此全民創業時代正式開啟。
創業型企業是指處于創業階段,高成長性與高風險性并存的創新開拓型企業。
本文旨在淺析資金來源于投資人,企業的實際運營人為職業經理人的這一類創業型企業的內部控制。
(二)選題的目的意義
平衡好投資人資金有效使用與創業團隊能放開手腳發展業務之間的關系,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既避免束手束腳又避免放任失控。
二、內部控制理論概述
(一)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與措施的總稱。內部控制常和效率低下聯系在一起。“會議越開越多,流程越設越長,涉及的部門越來越多,風險是否真的越來越少?”“如果每次審批總是進入例外管理的程序,那花費時間討論正常流程又起什么作用?”鉑略咨詢Linked-F研究顯示,內控部門經常受到來自業務部門的各種挑戰。如何向業務部門解釋內控是做好內控的關鍵工作。業務部門是要帶領企業高質高效的達成企業的經營目標,將其價值最大化。這個目標是企業的自主性目標。
(二)企業內部控制的要素
COSO(美國反舞弊性財務報告委員會發起組織)內部控制框架認為,內部控制系統是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內控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要素組成。
(三)企業內部控制的具體內容
2017年企業內部控制編審委員會出版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一書中,將內部控制的具體內容劃分為: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社會責任、企業文化、資金管理、采購業務、資產管理、銷售業務、研究與開發、工程項目、擔保業務、業務外包、財務報告、全面預算、合同管理、內部信息傳遞、信息系統。
三、上海某電子煙企業現狀
(一)上海某電子煙企業介紹
上海某電子煙企業(以下簡稱L企業)由兩家法人股東,一個自然人股東出資建立,股東會下設董事會,董事會由5名董事組成。公司致力于為中國煙民提供醇正、健康、方便的電子煙,用方便好用的產品和服務幫助煙民改善身體健康。
(二)上海L企業內部環境介紹
上海L企業由董事會任命總經理,負責公司日常運營,公司設置有銷售部、采購部、客服部、運營部、財務部、人事行政部6個部門。
(三)上海L企業內部控制風險評估
2018年上半年該企業效益出現了較大滑坡,為了尋找滑坡原因,由該企業引入外部第三方開展了內部控制風險評估。評估主要涉及人力資源、資金管理、銷售業務、采購業務、資產管理、財務報告、合同管理、信息系統。通過本次評估發現L公司在以下方面存在較大風險:
人力資源風險:L公司沒有對崗位設置崗位職責,人員工作安排不清晰,導致出現工作上相互推諉,無法追責。
資金管理風險:L公司為達到快速完成工作任務的目標,銀行錄單U盾與審核U盾密碼一致,且兩位持盾人都知曉。
銷售業務風險:L公司的線上銷售渠道,除通過網上旗艦店銷售外,客服人員還通過個人賬號銷售,通過個人賬號收款。財務往來從未核對,存在大量錯誤掛賬情況。
采購業務風險:L公司的銷售商品是電子煙,電子煙的生產外包深圳一廠商完成,且該生產商是唯一進貨渠道,導致議價能力下降。在采購時,為了快速完成,僅通過電子郵件下單,且未打印紙質版歸檔,電子郵件刪除后,無法核實采購情況。
資產管理風險:L公司未對資產進行編號及定期未盤點,在原管理人員離職后,未將資產管理工作重新安排人員負責,導致資產情況混亂,存在丟失。
財務報告編制風險:L公司的則務報告由出納編制,出納不具備制作財務報告的能力,導致報表科目列報錯誤,金額錯誤。
合同管理風險:L公司從上至下都在追求速度,以至于很多業務沒有簽訂合同,已簽訂的合同也未進行統一登記和歸檔管理,散落在各部門。
信息系統風險:L公司的郵箱在一次故障后,大部分郵件丟失,導致許多僅有的電子版文件丟失。L公司供銷存系統錄人錯誤,使一大批已過期的商品還顯示為保質期內商品。
四、上海L企業內部控制優化措施
通過本次風險評估發現了L企業8個方面的重大風險,為了對以上重大風險進行有效控制,經過深入溝通和分析,確定了以下四項內部控制優化措施:
(一)董事會牽頭構建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
上海L企業基本沒有內部控制,僅有的少數內部控制也形同虛設。建議由董事會牽頭,構建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
(二)認真執行內部控制制度
在選擇供應商環節嚴格把關,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
制定了內部控制后,還需認真執行。在采購環節,要做到多家比價,敏感人員回避。
(三)在銷售收款環節嚴禁個人銷售及收款
嚴禁銷售人員以個人名義銷售及收款,一旦發現,嚴肅按照內部控制制度處理。
(四)明確崗位職責,完善薪酬與激勵政策
根據內部控制要求,設立必要的內部審核人員崗位或者采用AB角相互審核模式。
五、總結
對于創業型企業而言,速度是第一生存條件。但是,需要辯證看待的是速度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只關注速度而缺乏與之匹配的內部控制,那么企業“長”得快也“死”得快。創業型企業應該采取的正確運營策略是“速度促內控、內控保速度”。
參考文獻:
[1]賀小剛,沈瑜.創業型企業成長:基于企業家團隊資本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8(1)::82-95
[2]鳳凰網.鉑略咨詢跨國企業內部控制經驗講座,2013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