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小學閱讀教學要從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入手,積極營造活躍的良好課堂學習氛圍;從讀與練同步進行入手,不斷提高孩子們的語言運用與表達能力;從加強朗讀訓練入手,不斷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理解水平。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小學生
語文是貫穿學生學習成長的一門基礎性的重要課程,也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通過語文教學,可以為小學生從小就培養好聽說讀寫等基本功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不斷學習和掌握正確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應用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如何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一個核心環節,也是從小培養孩子聽說讀寫能力的一個主要手段。本文擬結合作者親身教學實踐,就如何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談幾點體會和看法。
一、從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入手,積極營造活躍的良好課堂學習氛圍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也不例外。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來進行。既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謎語解答、生動的故事講述入手,也可以從一些美好情境的創設、有趣問題的設計入手,還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和喜好,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增強孩子們的吸引力,讓孩子們在輕松、快樂、期待、探尋的氛圍中,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到主動閱讀的課堂環境中,讓閱讀課變成孩子們探索、求知的學習實踐。比如,在語文課《桂林山水》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致,我通過電教手段對課件進行了綜合設計,既展現了桂林山水的美景,也創設了良好的課件情境。從課件的展示的那一剎那,就讓孩子在直觀中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的震撼,使孩子身臨其境,從而一下子激發了孩子們主動通過閱讀來學習了解桂林山水到底有多美、美在哪兒的興趣。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跟孩子們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一起閱讀,一起討論,一起發問,積極且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進行有意義、有針對性地思辯,目的是引導每一個孩子都成為一個自主性、能動性的閱讀學習主體。通過這種教學設計和實踐,使孩子們主動地相互問答,相互討論,互相促進,并積極在閱讀過程中提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從而加深了對閱讀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可以有效激發他們主動閱讀的興趣和愛好,也就達到了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事實上,積極創造一種相對寬松、自由民主、和諧友好的學習范圍,對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從而使孩子們在自由輕松的學習過程中,發揮了孩子好奇、探尋、求知的本能與天性。
二、從讀與練同步進行入手,不斷提高孩子們的語言運用與表達能力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讀與練是不分家的。孩子們通過閱讀,可以達到對所讀內容的深刻了解和系統把握,但更重要的是,要把這種理解和把握變為自己的語言運用實踐。因此,必須堅持讀與練同步進行。在《九色鹿》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分別從閱讀的角度和訓練的角度,設計了不同的讀寫點。關于閱讀的設計,在此不作贅述,我主要從寫的角度,談談如何具體地引導孩子們提高寫作過程中的語言表達與運用能力。在自身閱讀和教學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我突然得到這樣的啟示,是不是應該通過讓孩子們幫國王寫一份告示這種方式,既可達到孩子們練筆的作用,也通過這份告示告訴天下的老百姓永遠不要去傷害九色鹿,以此啟迪孩子們愛護動物、保護動物、親近動物的天性呢?這份告示也正好可以與課文開始所說的皇榜內容形成鮮明的對比。事實上,通過寫這份告示,孩子們表達了各自的主見與想法,激發了孩子們真善美的情感,這對于引導孩子們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情感觀是極為有利的,同時,也讓孩子們在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提高了對語言的學習把握和運用能力,從而有效達到了閱讀教學的目的。
三、從加強朗讀訓練入手,不斷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理解水平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往往都是按照老師的講解,學生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被動的回答。這種課堂閱讀效果效率都比較低,往往會使閱讀學習陷入一種被動的局面,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新課標標準中就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孩子們通過初讀課文,掌握基本的內容;精讀課文,學習理解重點的段落;品讀課文,理解掌握課文的精華,并擴展視野。要通過朗讀的訓練,讓孩子們以讀傳情,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并在閱讀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生命線。在《鳥的天堂》的教學過程中,一個孩子提出,鳥的習性是晨出暮歸,天亮了就要離開巢穴去覓食,巴金爺爺第二次經過的時候是早晨,怎么能夠看到眾鳥紛飛的情景呢?針對這個問題,我讓孩子們通過細細的讀書,并查閱大量的資料,孩子們通過相互交流、討論,最后終于明白了其中的奧秘,從而深化了對鳥的天堂的認識和理解。通過這個教學案例也可以看出,讓學生讀代替老師講,能夠更好的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可以讓孩子們真正成為閱讀學習的小主人。
學生是學習和教學的中心,在閱讀教學中還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改教師講為引導學生讀書、看書,課堂上鼓勵學生質疑,多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根據學生的個體化特征、心里傾向、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全班學生分為不同層次,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組合,建立合作學習小組,這樣既有利于優等生帶動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又能幫助后進生的“達標”學習,有利于在小組中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
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教師如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何從單純的字詞句的教學走向段篇的教學,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有效組織、善于引導。相信只要我們從陳舊的教育理念束縛中解放出來,我們的閱讀教學將永遠會在一泓“活水”中迸發出無窮的魅力!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郭福根.閱讀有效教學:目標·課型·文體·策略[M].北京: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鄭明江,高乃松.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計案例精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4]馬笑霞.閱讀教學心理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