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麟
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的指路人,還是學生的好朋友。教師這種職業是非常高尚的,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跟教師怎樣處理師生關系有著非常大的關聯性。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平等,相處的氛圍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相通,師生間形成真摯的情感關系。師生間只有處于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才能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才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倘若教師能夠真正地愛學生,跟學生和諧、平等地相處,那么就能夠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因此犯錯誤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不應當冷冷地批評學生,而應當激勵學生,這樣,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錯誤、彌補自身的缺陷,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此外,教師還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怎樣學習和掌握知識以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技能,并非死記硬背,不然就脫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
那么如何創建和諧師生關系呢?
一、要熱愛學生。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愛學生雖然很難但它卻非常重要。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因為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當老師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就能向教師敝開內心世界,教師就可以“對癥下藥”,從而收到神奇的效果。
二、要尊重學生。尊重比愛更為重要,尊重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感受到自尊的存在,學生一但失去自尊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導致消沉。對待差生特別要注意尊重、理解他們,千萬不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應肯定他們的長處,指明他們的努力方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克服自身的缺點。而對優秀生應該更加嚴格要求,不要讓他們自認為是“天之驕子”,甚至發展到瞧不起同學,直至無視老師的教育。教師這樣對待每位學生,學生才感到教師是公正的,為師生心理溝通掃除了心里障礙。
三、要研究學生。只有了解學生的社會、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發展特點,我們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礎。
四、要改變自己。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以長者自居,自立為絕對管理者、權威,歸根到底還是因陳腐觀念造成的,這種觀念,扼制教師的民主思想。因此,教師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作用,促進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力量。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不是對立關系,也不是絕對權威,而是他們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雖然分工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于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確立更多的有賴于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每個班學生的組成都各不相同。有尖子生,有普通生,有后進生。我們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首先教師要對學生有全盤了解。師生心理溝通是教師打開學生心靈天窗的鑰匙,是教育成功秘訣之一。要達到師生之間的心理溝通,了解學生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學生的方法很多,可采用多問、巧談、善觀等方法。老師在工作中要多問,在組成一個新的班級時,應問問他們有什么新的打算,會不會適應新班級和新環境,學習上是否跟得上,他們的興趣與愛好等等,在與家長接觸中要經常詢問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學習習慣、性格特點、家庭教育等。要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學各個方面的情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存在問題,為順利地開展工作準備。教師要有一雙善于觀察有慧眼,不僅要觀察班集體的變化,更需要透過每個學生的細微表現發現其思想本質,真正做到知微見著。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妥善處理,把工作做在前頭。
由于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因此犯錯誤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不應當冷冷地批評學生,而應當激勵學生,這樣,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錯誤、彌補自身的缺陷,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此外,教師還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怎樣學習和掌握知識以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技能,并非死記硬背,不然就脫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教書育人是細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靜,愛沖動,由著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如果事事發脾氣,自以為是,獨斷專行,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老師應該看到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志趣,要想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揚民主作風,取得學生們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靠使性子、發脾氣。只要我們多去關心他們,上課時都用親切的語言和她們溝通,多表揚少批評,用商量代替命令,課下多和他們談心,從生活上多照顧她們,那她們肯定會喜歡上你,進而喜歡上你的課。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恒,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任重道遠,不同的教育者一定會有不同的方法。希望在工作中我們能做得更有效,使師生關系更和諧,教學活動更有效,教育過程更加人性化,使教育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終極目的。同時,促進教師的發展,做適應新時代的學者型教師。
(作者單位:廣西省百色市田東縣祥周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