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輪稅制的改革,高校教師對于會計專業稅法課程教學工作任務艱巨。因此,為適應新一輪的稅制改革,就要求高校對于會計專業教學方式及內容進行改革。積極創新新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會計專業需求人才的培養提供保障。
關鍵詞:稅制改革;會計專業;稅法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提升與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為了有效的對稅收進行管理,我國政府部門不斷的加強稅法改革。使得高校的會計專業稅法課程內容也有了相應的調整。為了確保學生的教學質量與社會的就業問題,學校也將對教學工作進行相應的改革,以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稅法變革。
一、新稅制下稅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道德素養教育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對于財會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的對稅法的理論知識等進行傳授,對學生稅法道德素質教育沒有重要性的認知,比如學生的誠信守法等的思想道德培養等。不利于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與稅務的改革與發展。
(二)落后的傳統教學方式
部分高校教師在進行稅法課程教學的工作當中,往往只是一味的進行書本知識的傳授。不能更深層次的對于稅法知識進行講解,沒有過的案例進行輔助教學,使得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不能充分的進行理解。導致學生對于稅法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不高,造成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學生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將不利于稅法課程的有效學習,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的稅制改革。
(三)內容更新緩慢
因我國的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在稅制稅法方面也隨之不斷的進行改革。而部分高效的財務專業知識不能與社會稅法的改革相同步,使得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過于落后,學生對于稅法改革的最新動態不能充分的進行了解。不能有效的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教材知識在進行制定的過程中較新的稅制改革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不利于我國稅務工作的有效開展,阻礙了我社會經濟效益的提升。
(四)實踐教學平臺少
在國外的教學當中,實踐教學已將廣泛被應用與研究。而哈佛大學對于本科生的要求則是要至少掌握兩百個案例。在我國的臺灣地區也已經提升了稅法課程的地位,更加注重實踐教學。目前,我國高校對于財會專業稅法課程的教學中還存在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稅收的綜合能力較差,實際的操作能力不高。經常遭到用人單位的差評。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傳統教學的思維方式還未進行改革。使得稅法課程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實踐教學過于形式化,案例缺乏等。
(五)實踐教學師資嚴重缺乏
稅法實踐教學涉及內容過于復雜,聯系密切的不僅僅是財務會計、企業管理、金稅法的實踐教學內容過于復雜,且稅法與稅收關系有過于密切。稅收是稅法的具體內容,稅法是稅收的具體法律形式。其中稅法的實踐教學不僅涉及到財務會計、企業的管理、金融和法律等,還要求熟悉的掌握企業的辦稅流程與稅務機關的征管流程等[1]。在企業進行的生產經營中,每一筆的業務都將涉及到稅法的應用。其中稅法的內容變動較為頻繁與復雜。作為實踐教學的教師,就要求必須掌握包括財務會計、企業的管理、辦稅流程及征管流程等內容[2]。稅法理論本身的政策性與時效性較強,如會計學,經濟法學等學科內容往往會經常隨著政策進行變動。使得稅法的實踐教學教師的知識結構不能及時進行更新,教學理論知識過于落后,相較于社會的稅法變革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另外,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不能有效的進行落實,實訓缺乏有效的平臺,且大部分的教師缺乏在企業或者是稅務師事務所的實際工作經驗。
二、稅制改革背景下我國高校會計專業稅法教學改革的有效對策
(一)確立科學的教學和人才培養目標
全面培養會計人才是高校會計專業稅法教學的首要前提,高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以社會的實際發展與稅制改革為重要依據,并以促進學生穩定就業為根本目的來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必須加強對每位會計專業的人才的培養工作,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為學生的就業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保障,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有效發展。在我國高校進行會計專業稅法課程的教學工作中,必須加強學生對于稅法理論與知識的掌握。對我國的稅法政策與精神做到公平公正并發揚與領悟稅法的精神。有效的對我國的主體進行掌握,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與納稅意識。
(二)注重教學方法改革和教學模式革新
為滿足社會與企業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高校應對會計專業的稅法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與改革。稅法課程與財務會計、企業的管理、金融和法律、企業的辦稅流程與稅務機關的征管流程等關系十分密切,且稅法的理論與知識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提升與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逐年進行改革更新,每年不斷出現新的理論及專業知識。學校為了能夠讓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與社會的最新稅制改革同步更新,就要求教師對于稅制的最新改革進行重點關注,對教學教材進行科學合理的編寫與更新,使得教學內容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對于稅制課程的教學方式,應積極的進行創新新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阻礙了學生對于會計稅法專業知識的學習?,F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于教學工作當中,為此,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出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且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難懂的專業知識通過網絡案例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的對新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在通過案例分析的時候通過對于所涉及的法律知識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領悟到法律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的當中能夠遵紀守法,在企業中能夠更好的幫助企業發展,促進我國法制化進程的不斷變革。
(三)及時更新稅法教學內容
高校對于稅法的教學必須緊跟國家法制體制的改革步伐,學習最新的稅法知識,積極關注最新的稅法改革動態;及時的對教學內容按照國家最新的稅法改革進行更新,將國家相關的的稅法知識融入到教材內容當中[3]。確保學生能夠學習到新的理論與知識,及時的開展相關新的法律變更的知識講座,避免畢業后所學的知識與社會需求相脫節。
(四)加強高校教師團隊的專業培訓
稅法實踐教學涉及內容過于復雜,為了有效的學生進行稅法課程的專業化講授,就要求教師對財務會計、企業的管理、金融和法律、企業的辦稅流程與稅務機關的征管流程等進行充分的掌握。因此,為滿足社會對于會計專業稅法人才的需求,就要求學校加強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與實踐操作的培訓工作??梢詫處熯M行短期的培訓工作,或者是進行出國深造、去先進企業進行進修培訓、參加全國注冊稅務師考試等方式,來完善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為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做出有效的保障。
(五)加強社會實踐教學
稅法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為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高校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的去企業單位進調查研究,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另外,學校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積極的引導學生去企業進行見習或者實習工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分段的讓學生去稅務局大廳觀察企業的報稅、發票領購等的業務流程。加強學生熟悉掌握稅務的流程工作。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一輪稅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會計專業稅法課程為實現有效的教學改革,就要求學校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創新新的教學方式與理念,積極更新教學的內容,做到與時俱進。最后加強教師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訓工作,保障教師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專業知識,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提供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陳倩雯.新一輪稅制改革背景下會計專業稅法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9):275-277.
[2]王怡.應用型本科院校稅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創新與探索——以會計學專業為例[J].山西農經,2016(13):80.
[3]涂海燕.會計學專業《稅法》課程的教學現狀及改革思路[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08):126.
作者簡介
葉青,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稅法,經濟法,會計。
(作者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