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 張惠平
摘要:“精準培訓模式”就是通過多元對話、交流、研討,分析學員需求,匹配教學資源,設定培訓目標,按照因需施培、因才施培、因標施培的培訓教學原則,精煉培訓內容,優化培訓方式,瞄準培訓成果,持續提升“國培”項目的水平和質量。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承擔國家級職業院校專業骨干師資培訓任務,創建多元對話氛圍,構建國培精準培訓模式,有效地提升了骨干師資培訓質量。
關鍵詞:骨干師資培養;精準培訓;對話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5C-0060-04
新時期在國家不斷強調“大國工匠”“中國智造”的大背景下,國家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與關注,職業教育的師資培訓也有了長足發展。《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就明確提出:通過示范引領、創新機制、重點推進、以點帶面,切實提升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建設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總數為72.15萬人。2014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共有專任教師85.84萬人,每年以2%的速度增長,從業人員得以回升。2006—2014年間,全國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從2006年的14.26%提高到2014年的27.64%。但這個數字和《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中提出的“雙師型”教師比例不得低于30%的標準,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包括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課教師)的比例,從2005年的23.95%提高到2014年的50.86%,提高了23個百分點,提高了1倍多,但仍然低于上述的相關文件要求的60%的標準。
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度還是很低,人們對職業學校依然存在偏見。從事職業教育教學的師資力量薄弱,專業骨干教師的數量不夠,特別是具有專業技能與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比例仍然非常短缺。
一、當前職業教育教師國培項目實施的困境
自2006年國家級骨干師資培訓項目啟動以來,經過近10年的項目實施,國家在職業教育骨干師資培養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培養了大批教學思想先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技藝精湛的“雙師型”骨干師資隊伍,為國家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在欣喜地看到職業教育教學骨干師資培訓項目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需要看到項目經過10年的建設周期和發展,在目前新的教育教學改革形勢下,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和不足。特別是最近5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的大規模發展,職業教育師資水平也逐年在提升,傳統的強化技能教學、下企業去實踐的培訓模式遇到了新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需求差異
參加國培骨干師資培訓的老師需求不同,有的希望來學習技術;有的希望來了解教學模式;有的希望提升個人知識水平……需求差異的不同,造成國培項目的課程設計和規劃困境。
(二)個體差異
參加培訓的骨干教師來自不同區域,造成了參加培訓的老師的水平參差不齊,個體差異不一樣,也是造成當前國培項目創新和改革困境的原因之一,如何分別針對個體差異的不同,滿足個人培訓的差異需求,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三)地域差異
近年來,全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顯著,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了人才的質量需要,因此也影響到了職業院校教師的思想和觀念,這些不同的思想和觀念在國培骨干師資培訓項目管理上,也直接影響到了其需求的不同。
(四)時代需求
隨著我國近10年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10年前社會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培養需求和當今經濟發展水平下社會對職業學校學生的要求也截然不同,因此,當前經濟形勢下對國培的需求差異很大,造成國培項目的課程設計和規劃困境。
(五)產業政策
當前,為調整國家的產業結構,推動國家新經濟的發展,國家的產業政策不斷進行著大幅度的調整。最近兩年,國家產業政策以“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積極推進5G網絡建設,開展智慧城市,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應用等20大新興產業工程建設。這些產業政策的調整,對社會的用工需求提出了新的變化。因此,需要對當前國培骨干師資項目培訓的內容、培訓手段進行創新和改革。
國家在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背景下,把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作為當前提高職教師資整體水平的重點工作之一。作為全國重點建設的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蘇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將“優化培訓管理”作為提升培訓質量的重點工作內容。
二、實施精準培訓是突破當前職業教育教師國培困境的重要方式
(一)精準培訓的含義
“精準”的本意是“精確、準確”,就是有的放矢,把工作做深、做細、做到位。其中:“精”主要指簡化、易操作,讓目標和結果之間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風險成本等不斷降低,從而提高管理和營銷效率和結果質量。“準”主要是指結果定義的清楚,如各種管理問題的真正原因、解決措施、行動方案、責任歸屬等,影響銷售結果的各種因素、解決措施、行動方案、責任歸屬等,“準”就是要量化、細化、可操作化。
精準化管理是企業從經驗型管理向規范化管理的最有效體系之一,通過不斷改進,輔助項目團隊管理運營系統,提升組織內部的管理效率。當前的師資培訓,從頂層設計到具體施工、從產業政策到扶貧脫貧、從理論宣講到化解矛盾等,都提出了精準的要求。同樣,精準化管理對于國家骨干師資培訓的規范化,幫助提升管理效率也作用顯著。
在國培骨干師資培訓項目上,過去那種粗放式的培訓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需要在過去的基礎上,開啟國培骨干師資的“精準培訓”模式,分別在培訓區域的名額投放上、培訓對象的篩選上、培訓課程的重組上進行全面的改革。蘇州工藝美院培訓基地通過開展“國培師資精準化”的培訓模式,以培訓的精準化促進能力的專業化。
(二)“精準培訓”的目標
“精準培訓”就是通過多元對話、交流、研討,分析學員需求,匹配教學資源,設定培訓目標,按照因需施培、因才施培、因標施培的培訓教學原則,精煉培訓內容,優化培訓方式,瞄準培訓成果,持續提升國培項目的水平和質量。
精準培訓,就是要瞄準文創、行業、企業的發展目標,追求培訓務實有效。在“精準培訓”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以下方式完成“精準培訓”的目標達成:培訓前的多元對話,實現學員帶著問題參加培訓,老師針對學員的問題進行案例教學、實踐培訓準備;培訓過程的多元對話,就是共同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培訓后的多元對話,是實際檢驗解決方案的效果,反饋未解決的、或新產生的問題,為后續培訓“精準”提供信息。
(三)開展精準培訓滿足新時代國培需求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推進,世情、國情、教情都發生深刻變化,面對新變局、新情況、新挑戰,為適應當前職業教育改革新形式發展需要,積極推動各基地改革傳統的國培骨干師資培訓模式,培養一批高素質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更為迫切。
1.精準培訓是重構現代職教體系的需要。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初步完成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這就在要求整體設計時,不但要注意現代職教體系內部不同教育層次的適應性和協調性問題,也要注意現代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和協調性問題。
對中職、高職、應用本科、專業碩士等不同教育層次的老師進行培訓,進行質量保障框架的整體設計時,首先要樹立服務于現代職教體系的指導思想,即既要有統一的指導框架,也要兼顧不同教育層次的老師水平。通過實施不同教育層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邀請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制度和機制保障設計,開展有針對性的骨干教師培訓,以滿足新時代職業教育培訓發展需求。
2.精準培訓是“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級培訓導向需求。當前的培訓主要集中在理論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方面,姑且勿論這兩種目標的達成度如何,對理念與師德、教學態度與行為、個人修養與行為、教學設計與實施、溝通與合作等教師素養方面的培養目標是不夠重視的。通過開展精準培訓,按照《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進行,尤其突出“專業理念與師德”方面。只有清醒地認識到教師理念和師德這些“道”是高于理論與技能這些“術”的,師資培訓才可能走在正道上。
3.精準培訓是解決歷史積累問題的需求。實施精準培訓從五個“因”入手,即因需施教,解決骨干教師的培訓需求差異;因才施訓,解決骨干教師的培訓個體差異;因地施教,解決骨干教師的培訓地域差異;因時施訓,解決骨干教師的培訓時代需求;因變施訓,解決骨干教師的培訓適應國內外變化、產業政策需求。
三、創建多元對話氛圍,推進國培項目的精準培訓模式
(一)創建“多元對話”初衷
“對話”作為一種溝通方式或溝通機制,通過“對話”整合多方資源,實現共享、融合并且達成共識,通過并借助“對話”來拓展培訓管理的內涵和外延,實現培訓質量的全面提升。基于來自不同區域教師培訓需求差異,為積極開展精準培訓模式,詳細了解需要,將“對話”滲透到培訓過程各個環節中,通過開展多角度的“對話”進行培訓過程管理,形成反思和調整的運行模式,從而獲得管理實踐智慧,開展精準培訓,促進培訓質量全面提升。在國培骨干師資培訓中,通過“對話”,了解學員的培訓需求,創造交流和互動,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實現培訓管理過程中的各方面的精準管理,形成基于“對話”模式的骨干教師精準培訓管理新模式。
(二)創建多元對話氛圍,推進國培精準培訓模式
在蘇州工藝美院國家骨干師資培訓基地培訓管理中,借用各種“對話”手段深入開展精準培訓,將“對話”模式引入到培訓管理的各個環節,找到培訓的針對性。基地通過開展的多角度的“對話”,不斷反思培訓,尋找精準培訓目標,促進骨干師資培訓質量的全面提升。
第一,管理層與學員“對話”,開啟國培精準培訓管理。管理層培訓前的“對話”主要通過發放、收集樣卷,調研學員需求數據,依托這些數據深度分析“培訓誰”“如何培訓”等內容,掌握個體學習特征及培訓期望,方便針對性設計培訓方案,做到目標精準。
第二,管理層與文本“對話”,實施培訓信息精準管理。基地管理層通過熟悉有關法律法規和文件,對其進行合理性評價, 準確揭示“培訓他們什么”“培訓要達到什么目標”“學員在培訓中要有什么變化、提高和發展”以及“培訓項目本身要取得什么成果”,依法開展精準培訓工作。
基地管理層通過收集這些分析結果,為學員提供個性化精準學習,使培訓主題更加明確有針對性。這些精準的政策分析,為培訓計劃制訂的程序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在設計每場培訓計劃時,必須按照三個環節:根據參訓學員的培訓需求,確定骨干師資培訓思想和培訓目標;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教學評價以及實踐環節等進行設計;對培訓過程管理、培訓的服務、培訓保障工作等進行設計。
第三,基地自身管理運行“對話”,實施培訓過程精準管理。培訓基地的理念直接影響著培訓指導思想、培訓內容、培訓反饋機制的設計以及培訓的后續效果。基地在建立培訓前期,就開展學校各部門之間以及相關資源之間的協調“對話”。對話的內容包括如何優化培訓師資資源,設置什么樣的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等。通過各方資源的主動參與對話的過程,完善培訓過程管理。
第四, 培訓教學及后勤管理“對話”,實施培訓服務精準管理。教學及后勤管理滿意度“對話”是學員和后勤管理者之間的對話行為,推動學員和教學及后勤管理精準對話,針對參訓學員的不同生活需求,基地最大限度地給予滿足,從而提升服務質量管理水平。
第五, 基地和學員培訓后“對話”,開啟國培后期精準培訓管理。對學員的培訓后期的發展規劃進行對話,是培訓基地對學員培訓后的服務延伸。借助網絡對話平臺,共享基地教育教學發展成果,拓展服務空間。完成培訓任務的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依托骨干師資培訓基地建設的“骨干師資培訓線上交流平臺”,及時反饋培訓信息,溝通培訓后期的培訓需求。基地支持學員在各自的工作上后續的職業發展,為他們排憂解難,提供針對性服務。基地也能依托該平臺及時收集學員訓后學習、教學、科研等情況,實現培訓的可持續發展。
四、以“精準培訓”提高師資培訓專業化水平
(一)貼近需求、精心謀劃,切實解決“為什么訓”的問題
如何讓職業教育最新的知識、理念、思想在培訓基地落地,是當前各地骨干師資培訓亟需回應的重大問題。骨干師資培訓基地通過“對話”形式,及時了解學員的培訓需求信息,從而為精準培訓提供支持,開展精準化的教育培訓,以培訓的精準化促進能力的專業化。基地通過及時了解學員的差異、來基地參加培訓的不同目標,以及學員后期各種的人生發展規劃等等信息,開展精準培訓,切實有效地提升骨干師資的水平。
(二)因類施教、精準發力,切實解決“重點訓什么”的問題
為了讓骨干師資的培訓項目實施富有成效,在骨干師資培訓過程中,通過推進積極對話模式,了解培訓需求,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發培訓課程,循序漸進推進培訓計劃,按部就班實施培訓內容,對參加培訓的骨干老師有針對性開展精準培訓服務,因類施教、精準發力,切實解決“重點訓什么”的問題。
(三)注重實戰、精細管理,切實解決“訓出實效”的問題
通過積極調查研究,推進對話培訓模式,了解參加培訓學員的差異性需求,貼近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精細管理。針對來參加培訓的老師水平差、學習動力不足、學用脫節等問題,通過小灶式針對性地制訂培訓計劃,整合教育資源,完善培訓布局,創新教學方式,實現訓出實效。
責任編輯:曹鴻驊
Building A Multi-dialogue Atmosphere and Constructing A Precise Teacher Training Mode——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for Vocational Teachers
DING Hong & ZHANG Hui-ping
(Suzhou Art and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Suzhou 215104,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precision training mode” works through multiple dialogues, exchanges and discussions. It matches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ets training goal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needs. Adopting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of train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aptitudes and goals, it refines the training contents, optimizes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s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the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with the aim of training results. Suzhou Art and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undertakes the national training task for the professional backbone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t creates a multi-dialogue atmosphere and builds an effective national training mode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 backbone teacher training; precision training; dialogue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