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菊 沈代東 楊薇 馮凱
摘 要:寫生與美術創作作為兩個不同的階段,二者具有相互影響的關系,寫生的積累與沉淀,能夠進一步豐富美術創作,反之,美術創作層次的提升對寫生將提出更高的要求,進一步促進寫生的發展。在現代美術作品創作中,采用了圖像與現成品,并對觀念的創意性加以強調,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消除了繪畫性在平面視覺藝術上的作用與價值,然而,寫生的本質意義與價值正是對繪畫性在當代美術作品創作中的再次運用。因此,基于對現代美術創作的了解,對寫生對美術創作的作用進行探討,以加強當代人們對寫生的重視。
關鍵詞:寫生;美術創作;重要性
畫像捕獲形象、體會對象,必須要依靠眼睛進行觀察,用畫筆進行記錄,用心進行思考,如此心手合一的技能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方能擁有,而寫生正是培養此技能最好的方法。寫生的表達,是對一個詞匯與概念的演變,即對景狀物。文學詩歌有的寫活了一人一景一物一貌,工藝乃至民間手工林林總總無不以惟妙惟肖之“寫生”成為流芳于千古之佳作,深受世人喜愛和推崇,因此,寫生的價值與意義可見一斑。對優秀的美術佳作,無一不是經過常年寫生的沉淀與積累的結果,生活與自然感悟透徹見底,繪畫技巧了然于心,二者共同襯托,相互融合為一幅優秀畫作。
一、美術創作與寫生的關系
寫生的作用不僅簡單體現在基本功的訓練和美術創作的素材積累方面,寫生實質也是一種美術創作,但總被人們所忽視。在自然風景寫生過程中,創作者必須基于對自然風景的觀察及觀察后的景色感悟,進而將感受轉化為畫作,如此才能使得作品真正體現自然風景之美,而非是天馬行空肆意畫作,或是完全按照風景描繪,過于死板,缺乏自然風景的靈動。然而,能夠將自然風景很好轉化為畫作,需要長期的繪畫訓練與沉淀[1]。寫生對于創作者創作出具有個性化、風格化的作品具有重要作用,是其實現畫作獨成一家的重要途徑。寫生是創作者將客觀事物與自身想象的完美結合,是創作者繪畫技巧與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并能夠傳達出美的視覺效果。此外,寫生與美術創作并非是簡單的聯系,一方面寫生的訓練與沉淀,能夠為美術創作奠定良好基礎,使得美術創作能夠更上一層樓。另一方面,優秀的美術創作,來源于日常寫生所產生的靈感,美術創作境界的提升,又能促使寫生要求的提高,促使寫生更加嚴格,富有藝術創作的色彩。一切創作源于生活,美術創作源于對現實景物的觀察與自身的感悟,然而,在實際寫生過程中,有些特殊的環境是不利于戶外寫生的,如寒冷刺骨的冬季、炎熱的夏季,在這樣的嚴寒酷熱的環境中是無法集中精神進行寫生的。因此,需要一些工具對當時的場景與事物進行記錄,如相機、錄影機等,能夠瞬間記錄景物,接下來創作者必須根據相機記錄的景物及當時自身的感悟,實現場景重新,立刻動筆把自身印象最深的景物及感觸表現出來,進行創作。因此,對于寫生,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要時刻準備,用心觀察與感悟,才能創作出更好的美術作品。
創作與寫生相互影響,共同進步,創作與寫生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創作時對生活更深層的體現,寫生則是對生活生動描述,為創作服務,豐富創作。
二、加強美術作品創作者的觀察能力
近些年,許多美術作品創作者為了能夠迅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采用“挪用”“借助”現成圖像等手段,進行作品創作[2]。這使得作品中僅能體現景物,作者的真實情感無法體現,使得作品缺乏靈動,較為呆板,甚至有些創作人員采取抄襲的方法,導致作品不倫不類,完全喪失自然環境的真善美。因此,作為美術作品的創作者,必須加強對自身的管控,強化日常的寫生訓練,不斷積累和沉淀自己,提升自身對景物的感悟,用心創作,如此才能創作出多姿多彩、寬宏博大的美術作品。這才是創作的正規之途,使作品真正體現自然景物之美,使觀賞者真正感受到創作者內心感觸,體會到景的春意盎然,物的勃勃生機。
三、能夠使畫家在寫生過程中獲得繪畫技法與畫面質感的表現手法
在寫生的過程中,畫家能夠遇到許多不同的景色,如孤帆遠影的天際、怪石嶙峋的山林、清澈見底的溪泉和秋風蕭瑟的樹林,所有一切自然界的景物都以其獨特的地質、形狀及色彩存在著,促使畫家在不斷的寫生過程中,感悟大自然的美,提升自身對大自然的感悟,敬畏自然,關愛生命,同時,畫家自身的創作技巧也得到錘煉,更加爐火純青。然而,面對同樣的景色,創作者由于自身的特性與經歷不同,所能領悟到的東西也是不同的,進而所呈現出的作品也是不一樣的[3]。廣袤的大自然是最易為畫家提供創作靈感的,勾起畫家寫生與創作的激情,因此,對于創作者而言,應堅持寫生,不斷錘煉畫作技巧,增加自身的自然感悟,創作出具有靈魂的畫作。
四、寫生能夠積累大量的素材,促使創作充滿活力
藝術源于生活,感悟與靈感來源于長期對大自然的觀察與敬畏,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色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景象,能夠激發創作者的興奮之情、表現之意,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創作[4]。常年的寫生,日益積累不同的創作素材,不斷升華自身的創作感悟,錘煉美術畫作的技巧,促使藝術作品呈現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現階段,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實感越發欠缺,這一行為促使創作者通過作品喚起人們對自然、陽光、山川、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渴望與追求,使人們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能夠意識到當前的缺失,實現一定的教化意義。寫生正是對生活、景色的真實描述,基于寫生的創作,才能更好地發揮教化作用。
五、能夠為繪畫提供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錘煉畫家日臻完善的繪畫語言
在西方,存在最早的“畫作坊”,是通過徒弟臨摹師傅作品的方法,實現創作文化的傳承,屬于文化的垂直傳播,這種方式的產生是由其特定的歷史環境做決定的[5]。在國內美術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由于受到社會資源、學生、師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致使國內一些繪畫創作的文化傳承受到較大的制約。因此,許多畫家學者往往基于師傅傳授的繪畫技巧和創作方法,實施自我創作,如通過寫生不斷錘煉自己的繪畫技巧,用心觀察自然之美,領悟自然造物之神奇,進而使畫家自身的繪畫語言、創作技巧更加嫻熟,充滿魅力。如著名的印象主義畫作之一的《加萊特磨坊的舞會》,其被稱作是19世紀最美麗的油畫,在欣賞作品之初,會感到作品比較混亂,不知道是在描述什么,然而,靜心細觀,景與景之間層層遞進,相互融合,人物交迭,陽光穿過葉叢,樹葉的折影灑落在人的身上或地上,一種景與物渾然一體而又彼此獨立的景象,使觀賞者能夠切實感受到自然景物之美、人們生活的歡愉,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雷諾阿對藝術創作鍥而不舍的追求和一絲不茍的描繪。
六、能夠讓畫家敏銳捕捉到自然界的生生息息,創作出感染讀者心弦的作品
衡量一幅作品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其是否具有神髓,即能夠將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與平淡無奇的生活進行真心、真情的展現,使觀眾通過作品切實感受到自然界生機盎然,生活充滿色彩。八大山人的作品,看似對自然與人物的簡單描繪,實際是畫家多年對生活與自然的感悟。 只有對自然與生活有更深的理解,才能促使理解產生更多有效的感悟,為創作提供更多的靈感。眾所周知,有些畫家其作品常常是以寫生的方式呈現給大家,但整個作品的場景組合卻又出乎人們的意料,這其實就得益于創作者多年的繪畫經驗和對生活及自然的獨特感悟。在對繪畫色彩的觀察中,能夠感受到畫家對自然生息敏銳的捕捉能力,此中最為著名的代表為以色列畫家阿列卡,在其對自然界生息的描繪中,常以二維與三維視覺之間的轉化為媒介,促使人們的視覺受到沖擊,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息。在創作感染觀賞者心弦畫的過程中,創作者在日常的習作過程中,應注重自然界氣息生息的觀察與體悟,對他們與繪畫的關系進行明確分析,為后期創作充滿自然氣息的作品奠定扎實基礎。
七、結語
藝術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對生活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從另一個角度對自然進行詮釋。從寫生到美術創作是兩個不同的階段,寫生的積累與沉淀,是進行美術作品創作必須的階段和準備,沒有長期的寫生積累,無法創作出獨具特色的作品。創作思維的形成與繪畫技巧的成熟將貫穿整個創作的始終,藝術永不止步,創作者必須不斷積累與學習,才能創作出代表時代別具一格的優秀作品。寫生不僅是對自身繪畫技巧的培養,更是通過觀察自然與生活,提升自身的感悟,對繪畫創作更加充滿激情,能夠更好地領悟生活,感悟自然,并通過畫筆將感悟呈現出來,讓觀眾通過作品能夠促使心靈獲得洗禮。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需要將自身感悟融入到嫻熟的創作技巧中,以此賦予寫生更多的意義和價值,實現從寫生中來,到創作中去,如此才能真正創作出好的作品,作品才具有生命力和更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周文明.讓快樂從“體驗”中獲得——對美術室外寫生的探討[J].數字化用戶,2014,(15).
[2]趙霞.關注自然 表現生活 體驗快樂——關于美術寫生教學的實踐研究[J].美與時代旬刊,2013,(11):65-66.
[3]孫紅.基于生活視角的美術寫生教學探析[J].成才之路,2015,(35):97-97.
[4]石劍青.淺談在美術寫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J].美術教育研究,2015,(10):133-133.
[5]齊俊生,張云翔.談美術寫生教學與藝術創作的關系[J].美術大觀,2016,(04):154-155.
作者單位:
銅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