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文
摘要:社會發展的同時,時代在不斷進步。教育教學領域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改革在不斷推陳出新。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群文閱讀”教學迅速興起,不少一線教師積極接受這一新興事物,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嘗試,不僅開拓了小學生的思維,而且逐漸提升了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
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國家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就是為國家培養所需要的人才服務的,因而其改革頻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新課程改革被推出,其強調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積極投身于教學改革當中來。
我發現近幾年來,“群文閱讀”教學出現,并迅速被很多語文教師和學生所喜愛,我當然也成為“群文閱讀”教學的積極實施者之一。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F在分享給大家,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
一、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最近今年,群文閱讀教學悄然而生,并迅速在教育界走紅。那么,究竟何為群文閱讀教學呢?所謂群文閱讀教學,就是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教師和學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就選文內容展開集體建構,最終對選文理解達成共識的過程。群文閱讀教學既是對教學內容觀念的突破,也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突破。
二、群文閱讀教學的特點
和傳統閱讀教學相比,群文閱讀教學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具備以下特點的教學才屬于群文閱讀的教學。
(一)開放性
群文閱讀的開放性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議題的開放性,群文閱讀的議題可以是語文知識,也可以是語感、文感和情感,同時,議題面向學生是開放的,并不事先規定議題的思想方向或者答案方向,需要教師、學生、多個文本在一起互動而產生建構性的共識;第二,教學結構的開放性,群文閱讀教學強調教師設置足夠寬泛的議題把學生引入思考和討論之中,從而讓學生擁有更大的空間和時間參與到對話之中來;第三,師生互動的開放性,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傾向于告訴學生固定的答案,而是組織學生一起圍繞著文本進行建構;第四,教學評價的開放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非常注重來自學生的聲音,從來不輕易否定每一個答案,而是引領大家在理解、比較中活動認同和共識。
(二)主體性
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閱讀過程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表自己的理解。事實上,開放性為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奠定了基礎,只有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學習空間和思維時間,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夠真正展現出來。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主體性是通過自主學習和尊重差異體現出來。
(三)交互性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交互性主要有兩層含義:第一,群文閱讀的過程,是多文本相互交織形成議題的總體結構的過程;第二,群文閱讀的過程,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過程,是在交互中產生新的視界融合的過程。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交互性是通過積極的傾聽和集體建構來實現的,正是經由傾聽和集體建構的過程整個班級師生圍繞議題和選文構成了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四)探究性
群文閱讀教學是師生一起圍繞著議題和文本不斷深入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歷險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并沒有事先確定的既定答案,新的思想在其中不斷浮現出來,然后又不斷與已有的見解產生視界融合。因此,沒有誰能夠預計最終大家會發現什么,而且究竟會發現什么也不是最重要的,最為重要的是經歷這一過程,不斷地改善師生對世界的理解,改善師生的心智模式。
三、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一)確定主題,精選文章
圍繞一個主題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才能保證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可以結合教材單元主題,也可以從文章內容、人文內涵、表達方式等多角度去確定主題,精選文章。在略讀課文《母雞》教學中,可以選取精讀課文《貓》作為復習內容,把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基于四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與閱讀能力,從老舍的作品中選取了《小麻雀》《小動物們(鴿)續》兩篇文章作為拓展內容,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聯系起來,建構《老舍筆下的小動物》的閱讀主題。
(二)定結構呈現文章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現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無序地全部呈現,最好有一定的結構,才能取得群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應。我們可以根據文章主題和特點,合理選擇舉一反三、分組遞進、反復重讀等群文閱讀教學結構,有效地呈現文章。在略讀課文《母雞》教學中,先呈現《母雞》《貓》一組文章,再呈現《母雞》《小麻雀》《小動物們(鴿)續》一組文章,讓學生在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分組閱讀中,充分感受老舍在描寫小動物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結構特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老舍作品的興趣,在學生心中播下文學的種子,期望將來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三)體設計問題理解文
群文閱讀教學需要單篇文章閱讀作基礎,但重點是指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教學時,我們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閱讀整體,設計比較性、遷移性、沖突性等問題,將多篇文章橫向聯合起來,培養學生重整、伸展、評鑒、創意等高層次的閱讀能力。 如略讀課文《刷子李》的群文閱讀教學,先指導學生理清課文“黑衣上沒有白點-黑衣上出現白點-黑衣上的小洞”的情節結構,習得“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再引導學生閱讀《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運用了“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在遷移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教學群文閱讀《創世神話》,在引導學生感受各國創世神話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點之后,讓學生深入思考:創世神話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學,為什么今天我們還要讀?從而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總之,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斷探索,也找到些許提升群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措施,逐漸提升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培養了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