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增禮 易飄飄
家風是一個家庭長期培育形成的一種文化和道德氛圍,是家庭倫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體現。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家風進行了重要闡述,形成了鮮明的家風思想。總書記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因此,我們要深刻理解和積極踐行習近平家風思想,要讓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一、習近平家風思想的淵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指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都高度重視家風。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習近平總書記重視家風建設,并著重指出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家風,這為我們探索習近平家風思想的來源指明了方向。
其一,繼承中華優秀傳統家風。中國人自古重視家庭倫理,并構建起了系統的家庭倫理道德體系,沉淀而成重要的傳統家風思想。傳統家風內容非常豐富,包含孝敬父母、尊師重道、愛國愛民、恭敬有禮、見利思義、誠實守信、節儉愛物等。習近平家風思想就受中華傳統家風思想影響頗深,“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講話中多次引經據典,且無不恰到好處,可見其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
與習近平家風思想一樣,許多革命先烈的家風也深深地打上優秀傳統文化的烙印。在呂其慶博士著作《英烈門風》(人民出版社,2017年)中,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革命后人在回憶先烈們用優秀傳統家風教育自己。例如,張太雷的外孫女馮海晴回憶道:“重視學習,是我家的家風。外公學貫中通,睿智博學,他犧牲后,外婆一個人拉扯全家老小四口人,在生活極其拮據的情況下,還堅持讓兒女讀書。”又如革命烈士胡燦之孫胡續生回憶道:“奶奶趙自如很早就預見到知識對建設國家、實現共產主義的重要性,她一個人干幾份苦活,供養子女上學。”以學立身,應該成為每個家庭所推崇的家風家教。
其二,傳承紅色家風。紅色家風作為馬克思主義革命者齊家理論和實踐智慧的結晶,集中表現為不怕犧牲、大公無私、信念堅定、不求名利、志存高遠等,是無產階級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家風雖然形成于特定的歷史時期,但歷久彌新。例如,周恩來“十條家規”、劉少奇“約法三章”等革命家風,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革命后代。習近平家風思想也深受革命先輩的影響。例如,2001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因公務繁忙無法出席習仲勛88歲壽宴,于是抱愧給父親寫了一封祝壽信,提到從父親繼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質,并說:“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的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從這封信里,我們看到了老革命家習仲勛優良家風的垂范作用和深刻影響。
《英烈門風》展現的20位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家庭道德、家庭風范和家庭價值觀是紅色家風的縮影。例如,在劉志丹寫給妻子同桂榮的信上說到:“這次上前線,是再去為我的信念而奮斗,又一次表白我對國家,對人民,對黨的忠誠,為救國救民我可以獻出一切。”方志敏與妻子在婚禮上致誓詞:“我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為了救可愛的中國,為了美好的明天,我倆甘愿赴湯蹈火在所不惜!”這種以國家的復興、民族的生存、人民的幸福為己任,志存高遠,為了信仰拋家舍業、不惜犧牲自我的精神,是中國無產階級第一代革命家們的共同品質,也是千千萬萬英烈們的家風精神之所在。
二、習近平家風思想的構成
習近平家風思想既是對優秀傳統家風的繼承和弘揚,也是對紅色家風的傳承和發展,內容十分豐富深刻。其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崇德、敬重、尚儉、嚴格、勤勉五個方面。
崇德:齊家以德、服務人民。中國人民早已將崇德向善的優良傳統與齊家治國的崇高理想融入到家風建設當中。習近平家風思想也是源于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深刻理解和繼承,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重訪蘭考時會見時焦裕祿的五個子女時說:“好家風,好家風。”要求全體黨員把為民奉獻的優良傳統繼承好、發揚好,讓這種好家風成為我們黨永不褪色的“傳家寶”。
敬重: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和夫妻和睦,不僅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也是習近平家風思想的題中之義。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家庭文明,號召廣大家庭要積極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辦公室里,幾張不同年代的溫馨家庭生活照——“他用輪椅推著年事已高的父親;他牽著母親的手散步;他同夫人彭麗媛的合影;他騎自行車載著年幼的女兒玩耍”,被放置在醒目的位置。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質樸家風的生動寫照。
尚儉:勤儉節約、言傳身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在《英烈門風》中,抗戰英雄楊靖宇之孫馬繼民回憶:“爺爺當年就是吃樺樹皮和敵人打戰的,戰爭勝利之后家人保存了爺爺當年吃過的樺樹皮,把它當作家里的傳家寶。我們時刻保持著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作風。有這么一樣東西——樺樹皮,凝聚著我們的家教家風。”革命先烈們的勤儉節約、言傳身教,也體現了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
嚴格:廉潔修身、禁止特權。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領導干部后,每到一處工作,都會告誡親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從事任何商業活動,不能打我的旗號辦任何事,否則別怪我六親不認。”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嚴以律己,還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勤勉:刻苦努力、不懈奮斗。勤勉是為共產主義崇高目標而奮斗的應有本色,也是革命先輩一致的優良傳統家風。在《英烈門風》中,張西蕾回憶父親說:“從年幼起,就有一團燭光在我心中閃耀。這燭光是我的父親張太雷為人民解放事業不懈追求、英勇奮斗的崇高靈魂。”勤勉也是習近平家風思想的核心要義,幾乎每天都是六點多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十點多,一天工作下來足足超過15個小時,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天,是忙碌的一天,也是普通的一天。正是在習近平總書記夙夜在公、為民服務、刻苦努力、不懈奮斗的精神推動下,中國正大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三、新時代呼喚習近平家風思想
現代社會已進入“小家庭時代”,三口或四口之家庭單元已極為普遍,但這并不意味著家風家教失去“市場”,即使小家庭也要有規矩,講究培養下一代的道德人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如何培養好家風,《英烈門風》以家書為線索對革命英烈的后人進行了專訪,通過講故事、憶往昔的口述史的方法,近距離展示革命先烈的家風門風,并且附有珍貴歷史照片與革命后代近照,這就把革命英烈的家風、家訓生活化、故事化地呈現出來,是一部有分量、有熱量、有體量的思想讀物。
新時代領導干部更需要弘揚好家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黨員干部必須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家風正才能民風淳社稷安。因此,可以說領導干部的家風連著黨風政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領導干部家風好壞,是檢驗自身作風過硬與否的‘試金石,也是群眾了解黨風政風狀況的窗口。領導干部必須掃凈門庭,建好家風,做好表率,當好社會風氣的“風向標”,引領社會崇德向善。《英烈門風》便是一本有關家風特別是領導干部家風的最有說服力的教材。長期以來,各種探討革命歷史的著述頗多,但通過當事人的言行及其后人的追思來描繪革命家風門風的著述少之又少。《英烈門風》的出版,正好彌補了這樣的空白,這顯示了呂其慶博士敏銳的學術“嗅覺”和深刻的現實關懷。
(作者分別為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本文為湖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文化自信與湖湘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和湖南大學教改課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歷史人物評價專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