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進宇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教學中不再只局限于教授學生教材知識,而是要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發散式教學法是新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運用,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發散性思維能力。本文就發散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以及應用策略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發散式教學法;應用策略
前言
歷史學科教學是通過記載人類活動進行反應人類社會發展的一門學科,歷史教學是高中教育中極其重要的學科,是社會發展中文化的傳承。學生在學習歷史學科時,是根據過去發展的事件以及人物進行學習死記硬背掌握歷史知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運用發散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歷史知識。
一、發散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發散式教學法,是通過學生運用擴散狀態的思維方式進行學習。教師運用發散式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學習[1]。因此,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使用發散式教學法,要注重應用原則,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發散式教學法應用原則如下:
第一,要保證學生發散式思維的自由發揮。教師在運用發散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在相應的時間內形成一定的思維觀念。學生通過接受過去的歷史事件,同時掌握新的歷史知識,從而形成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掌握歷史課程知識。
第二,要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變通性。教師在使用發散式教學法時,要鼓勵學生克服傳統教學模式,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選取新的方向來掌握歷史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多樣的方式對歷史知識進行發散學習,從而全面理解歷史知識的意義。
第三,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的獨特性。學生在使用發散式教學法學習歷史知識時,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能力會形成獨特的反應。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效的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發散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構建學生對高中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
歷史學科的教學是按照歷史的發展走向,環環相扣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要形成全面的知識體系,從而全面的掌握高中歷史知識。教師在教學時,要合理運用發散式教學法,將教學內容以點連線,使學生更好的將知識進行梳理,完善個人的歷史知識體系[2]。例如:教師在教授“日本明治維新”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同一時期的中日改革進行橫向對比,通過使學生對中國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分析,從而掌握日本在十九世紀時的社會發展情況以及推進明治維新的目的。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日本在幕府統治時期的危機,通過武裝倒幕,推進明治維新。學生通過對中日變革進行合理的比較,從而完整的構建歷史知識體系。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發散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從而提高教師的課程教授效率。
(二)創設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氛圍
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發散式教學法構建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與歷史情境相融合,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辛亥革命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辛亥革命的相關視頻,使學生了解辛亥革命的發展歷程。通過視頻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辛亥革命進行討論。辛亥革命在我國近代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推翻了清政府的中職,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體系,極大影響了我國后續的社會變革。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對教學知識進行充分的思考,從而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求異心理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求異心理,使學生能夠運用發散性思維,在分析問題中獲取成就感,提高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自信心[3]。例如:教師在講解“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先講解鴉片戰爭的發生背景,清政府在長期閉關鎖國中,一直處于貿易順差的地位。而英國為了改變對我國貿易的問題,向我國大量走私毒品鴉片,從中謀取暴力。面對這一情況,林則徐在廣東虎門當眾銷毀鴉片,從而引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進行思考,進而確定導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教師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發散性思維,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思考的寬度,使學生更加全面的掌握高中歷史知識。
(四)鼓勵學生運用逆向思維進行發散式學習
逆向思維是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著重培養的思維,學生通過逆向思維可以將許多教學問題簡單化。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思考問題,可以加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能夠快速的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太平天國”時,能夠脫離教材的固定內容,運用逆向思維,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如果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后,與清政府形成對峙的狀態,快速北上討伐清政府,使清政府沒有喘息之地,那么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果會有何不同?通過逆向思考,學生可以明白是農民階級發展的問題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解決問題,可以使學生快速掌握歷史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運用逆向思維,從而開展發散式學習,促進學生發散式思維的發展,掌握高中歷史學科知識。
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的運用發散式教學法,使學生能夠形成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使用發散式教學法教授高中歷史知識,要培養學生構建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通過歷史背景看待歷史事件,從而全面掌握高中歷史知識。
參考文獻:
[1]陳浩. 發散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14):26.
[2]葛景奇. 發散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考試周刊,2013,(6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