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麗


[摘 要] 高中地理學習旨在培養學生尊重自然的意識,而學生的意識的形成要通過地理綜合素養的培育來實現。地理的核心素養構成包括地圖技能、空間視角、綜合思維、人地觀念等方面,其中可以通過觀察、記憶、想象等多項思維活動形成地圖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實例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地理興趣,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地理綜合素養。
[關鍵詞] 新奇事物;創設問題情境;自信心;理念優化
地理的核心素養構成包括地圖技能、空間視角、綜合思維、人地觀念等方面,其中通過觀察、記憶、想象等多項思維活動形成地圖技能;讓學生通過對地理圖像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圖形的空間聯系等多種思維的交叉來達到空間視角培育的目的,運用正確的“人地觀念”讓學生成為對環境和未來有強烈責任感的現代公民。下面以《農業區位因素的選擇》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展現對地理綜合素養的理解和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措施。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以因果關系為基礎,主要講述了農業區位因素及其區位因素的變化和農業地域的形成。這節課主要為“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的教學設計,“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部分是本節的教學重點。本課通過畜牧業和種植業景觀圖差異的對比,提出了農業區位的概念,并通過圖片的對比分析得出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教材通過活動題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得出了不同地域的農業生產布局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合理性。最后從動態上闡述了農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幫助學生理解農業生產的布局、變化與區位因素影響,進而懂得如何合理利用農業土地。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雖然對農業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但是知識面不寬,綜合分析能力不足。而本節課的理論性較強,講課時應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高中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興趣入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不同地域的分析,理解農業區位的含義。
(2)通過對比分析并歸納總結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及其變化。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視頻展示分析,了解影響農業生產布局的因素及其變化。
(2)設計不同的問題情境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地參與課堂,掌握地理的綜合分析方法和區域比較地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通過對農業區位的學習,樹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農業土地的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
(2)培養學生關注身邊地理思維習慣,關愛鄉土情感。
四、教學過程設計
1.運用生活實例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地理興趣
《農業區位因素的選擇》這一課時的導入設計,采用了美國拍攝的中國衛星圖片上出現了流血的痕跡現象導入,美國科學家也為之新奇,利用視頻強化流血現象產生的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思考衛星圖片上流血痕跡產生的原因。學生會因新奇的事物進行問題的思索,并展開想象,有的說是西紅柿,有的說是污染,學生對此事的探究熱情進一步提高,最后教師展示答案為新疆地區辣椒成熟時的晾曬景象。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知識,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出學生的強烈求知欲,讓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與思考。在導入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想象逐步培養了地圖技能和綜合思維能力,教師在展示結果的同時給學生提出問題:“辣椒在新疆分布較好、品質較高的原因是什么?”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導入本節課的內容。
2.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提出“辣椒為什么會分布在新疆且品質較好”時,學生對農作物生長需要什么條件知之甚少。這時教師就應利用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農業的區位以及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和分類,自主學習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提取信息和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課本活動題讓學生了解農業區位因素是如何影響農業發展的,并學會分析影響農業發展的主導因素。
在學生了解農業區位因素的相關知識之后,教師播放“新疆盛產辣椒的新聞視頻”,讓學生從視頻中找出影響辣椒生產的區位因素。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提取相關的區位因素,同時也利用視頻的描述性詞語強化對區位因素描述方法的掌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供的區位特點給學生分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讓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框架,以便于日后在解題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應用。
3.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農業區位因素的選擇》這節課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區位因素分析各地區的區位特點,因此在對區位因素知識的總結之后給學生提供與辣椒相關的案例——《吉林洮南辣椒產業的發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分析:①吉林洮南市進行辣椒生產受哪些區位因素的影響以及吉林洮南辣椒產業發展的區位優勢條件;②吉林洮南的辣椒產業取代山東成為韓國辣椒進口地的原因。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能基本掌握農業區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并了解影響一個地區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自然因素變化較小,而社會經濟因素變化較大。
地理應用能力是運用地理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理教育要求我們教給學生相應的本領,掌握協調人地關系的基本方法。學生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進行思想交流,在對相關知識分析的過程中強化記憶,使所學的內容更加記憶深刻。學生得出正確答案的同時也獲得了成就感。“學習有用的地理”是新一輪地理課程改革的首位理念,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以學生的認知和生活經歷為契機,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生活,從生活中體驗到地理知識就在身邊,學好了地理可以終身受益。
4.競賽方式鞏固練習
對于課堂中習題鞏固這一環節的設置,需要考慮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理解地理趣味性和挑戰性。把鞏固練習設置成小組競賽搶答的方式能更好培養學生自信心,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課堂上劃分的小組中每個學生的成績都不同,在搶答的設計中,設置不同層次的題目,全員參與,不同層次的題目要求與之相應的層次的學生搶答。學生們都喜歡勝利的感覺,在練習題搶答的過程中,學生會積極地去思考,運用所學知識得出正確答案,學習較好的學生幫助學習較差的學生講解習題的做法,以便于能使自己的團隊獲得更好的成績。學生嘗到了學習的樂趣和甜頭之后,會更加奮發向上,刻苦鉆研。
教師要通過學習來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運用新奇的生活事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探索知識的精神,同時開拓視野、活躍思維,培養學生具備新時代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和創新實踐的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 鄧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