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永
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體育教學工作者應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智力,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研討的教學過程,從而促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學習的主人
一、培養興趣,寓教于樂
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它是指對學生活動所具有的愛好和追求的心理傾向,它帶有鮮明的感情色彩。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大腦處于高度興奮,造成獲取知識、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態。
教師引入課堂時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引入就像一場戲劇的序幕,一開始就要引人入勝,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我在課堂的準備部分,無論從場地的布置、學生活動的隊形、活動的內容以及組織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時內容,因地制宜地為學生創設一種富有激情、新穎的外界條件。教學場地可采用半圓形、梯隊形、五角形、馬蹄形、梅花形等,通過不同常規的場景設計,給學生一種好奇、新穎的感覺。從而誘發學生的練習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新授教學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重要過程。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這個過程。為達到此目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啟發、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正確地思維,輕松地接受新知識。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要兒童化、興趣化和游戲化。淡化詳細的講解和反復的示范,要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嘗試、討論和探索,從而去學會新的知識。由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中自主、合作地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學生學習會比較認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
二、擯棄灌輸,授人以漁
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要指導學生“會學”知識,變“被動”為“主動”。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能很快地獲取知識,更透徹地理解知識,從而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
體育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教會學生自覺學習、自覺鍛煉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和“自練通行,自學得之”的目的。
體育教學的知識結構雖然相當復雜,但知識間往往存在著某種相同的成分。在安排練習時既要考慮到學生身體的素質情況,又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的差異性,同時又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組織不同的練習方式,所以教師在教給學生的練習方法時,應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而定。如引導學生嘗試自練來體會動作的難易點,啟發學生通過自由組合的小組練習,來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達到練習的效果。運用互比互練的方法,來促成學生對體育情感的產生和發展,達到全員參與、主動學習的目的。
三、發展思維,積極表達
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離不開學生的認知規律,離不開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將更透徹。尤其是當學生一次次地發現知識的規律和奧妙時,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信心倍增,學習的主動性更強。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爭取學生智力的發展。在體育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勇于尋根究底,敢于發表不同的意見。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隨時給學生創造一個自我評價、自我檢驗的機會和活動。這種活動既是對學生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評價能力的培養,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競爭、鞏固知識的理想場所。在課堂中真正做到給予每個學生足夠的參與時間、參與機會。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游戲中、在快樂中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真正把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交給了學生,這也是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