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娣
摘要:自主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背景下提倡的一種新型教育教學方式,主張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中的主人,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新課程視野下,教育法明確指出了語文課程要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與語文學習能力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方式。這就暗示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再將學生當作被動學習的客體、裝知識的容器,而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出潛在的探究性資源,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合作;學習探究;課堂教學
自主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主動的、合作式的學習,強調了學生的自控能力、自我強化以及自我指導的意識,較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而言,更加注重學生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尤其是語文教學活動中勢必是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選擇自主合作學習的權利,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主體地位。通過自主合作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進而實現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愿望,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與建設者。
一、利用教材互相交叉知識滲透培養
語文的綜合性比較強,教材涉及的知識內容比較廣泛,歷史、地理、化學、物理等知識都有滲透,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在各學科的知識交叉中自主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拓寬視野,還能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如:教學《沙漠里的奇怪現象》一文時,古代人由于科學不發達,對一些自然現象產生恐懼心理,將物理現象中“海市蜃樓”、“鳴沙”當成是有妖魔在作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合作過程中探究沙漠中出現“海市蜃樓”、“鳴沙”的原因,了解光的折射及其產生條件,并讓學生說說在自然界的其他物理現象(如:丁達爾效應)拓展知識技能,開闊視野,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感受語文的魅力,感嘆造物主的偉大,從而引導學生珍惜生命,感恩萬物,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促進他們德、美、體、智等多方面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大批的新型人才,實現民族富裕。
二、利用疑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
張載曾說過:“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這就昭示我們疑問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在疑問中思考、談論與求解達到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的目的。對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置疑點,激勵學生大膽的質疑,敢于發表意見。對于學生提出的疑點問題,教師要做到知而不言、達而不明,引導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在小組合作探究中解惑,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發潛在的學習能力。如:在執教《曹劌論戰》一文時,有學生在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中表示有疑問,曹劌問魯莊公“何以戰?”,曹劌對曰:“可以一戰?”,按照常規魯莊公不應當回答曹劌關于兵馬裝備的具體數字嗎?而魯莊公的回答顯得有點答非所問。那么是教材有誤還是學生有誤呢?這時,教師不要急于下結論進行評判,而應當引導學生分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學生查閱資料,翻閱書籍,加入討論。幾分鐘之后,學生得出了結論,教材沒錯。理由則是因為“曹劌問的是準備條件而非裝備,而魯莊公也對此做了三個方面的回答:(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2)犧牲玉帛,弗敢加以,必以信;(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所以曹劌說:“可以一戰”。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完成從質疑到釋疑的探究,收獲成功的喜悅,而這種喜悅是教師所不能體會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心理。
三、創造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氛圍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自主合作學習的氛圍。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傳授者和接受者的關系,很少有互動與合作的機會。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體系下,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建立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時,教師要放下架子,親近學生,設計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做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多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講課要富于感情,做到教學相長,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如:在教學《再別康橋》一文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幾個問題來導入新課:
(一)請同學們說出自己知道的英國知名大學的名字。
(二)同學們知道康橋嗎?
(三)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泰戈爾訪華時誰給他做的翻譯?
這幾個問題的設置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欲望,使得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乘機教師也加入討論中,講講自己所了解的英國以及英國知名大學的背景,并附上圖片,在探究中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學生熟悉課文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從形式上鑒賞本文并針對此提出三個問題:1.找出本文的韻腳2.全文分為幾節?每節有多少字數?3.找出詩歌所描寫的意象。讓學生在分組中自主合作學習,感受詩歌所體現出來的音樂美、建筑美與繪畫美。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可以探究的資源,它們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教材的研究,深入教材,挖掘教材,注重各個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同時還要善于設置疑問,引發學生思考,促進他們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與建設者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