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門嚴密的、有著公理化邏輯體系的科學理論,也是高中課程中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而物理學習需要兩種思維方式的結合,即形象與抽象思維。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有一個較大的提高,這也是要培養的重點。本文分析了抽象思維的特性,著重分析和探討了高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抽思維能力的有效措施,供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中物理;抽象思維能力;培養
從高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來看,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水平轉化,在高二年級將初步完成,這意味著他們思維趨向成熟,可塑性將變小。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物理,更要求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培養,這就是當前所謂初、高中物理“臺階問題”的實質。因此,高中物理教學必須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為指導,以心理學特別是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科學成果為理論依據,以現代系統科學為方法論的依據來進行。在高中一、二年級要不失時機地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以順利地完成從經驗型向理論型水平的轉化。
一、物理學科的思維特點
(一)表述的多樣性
表述可以采用不同的語言,這也體現了思維上的不同,物理規律的表述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公式,還可以且于圖像等。概念的表述也是如何。表述的多樣性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通過概述物理現象,來掌握物理規律,培養其準確地運用適當的語言思考、論述、說明物理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二)多向性
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樣的結論,這叫做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具有廣闊性、靈活性和概括性等特點。這種思維也打破了常規的思維方式,使人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出來,來找到解決辦法。
(三)模型化
物理學科是以研究自然界物質結構為主要內容的學習,對于這些自然物質,一定要將其主要特征辨別出,將次要特征舍去,通過抽象要概括來,發現其中的規律性,建立新的概念。這種以模型概括復雜事物的方法,是對復雜事物的合理的簡化。而抽象概括和簡化的過程,也正是人腦對事物的思維加工過程。
(四)實踐性
物理學是與實踐緊密聯系的,通過實踐與觀察物理現象,得到物理學的概念與知識。所以在教學中,要學生能聯系實際,作抽象思考與總結,還要培養學生能應用和分析,聯系實際得出結論。
二、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分層次教學
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環境和背景,接受能力和基礎都存在差異,所以,在物理課上,教師要因材施教,有區別的對待層次不同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水平有高低,一些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很強,而有一些還依賴于形象思維。通過不同的方法來對待這些學生,讓學生能更加得心應手地學習物理知識。教師可以利用語言來描述物理現象,以增強學生的抽象思維,對于理解力不強的學生,還可以通過播放圖片和實驗操作來加深理解。因材施教,可以顧及到各個能力階段的學生,鍛煉各個層次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更新教學方法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讓學生了解思維形式和方法,從有利于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出發,增強學習的目的性、方向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明確概念、判斷恰當、推理合理、論證得法,具有抽象思維邏輯性,培養深刻性的思維品質。高中物理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來選定合理的教法,如認識運動,我們就選觀察法,學習自由落體運動,就選實驗法等?,F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就是前述認知結構的“同化”和“順應”的過程。要將新知識與舊知識建立聯系,通過能融會貫通,學生才能順利地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三)創新教材內容
大家都知道,隨著實驗研究對象遠離人們直觀經驗的領域,特別是現代物理學實驗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實驗與觀察依賴于理論,實驗所獲得的認識實際上受制于儀器和實驗設計中所包含的假設,是不可能擺脫理性思維的指導的。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師可以根據大綱的要求,來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改造,以突出重點難點,強調高中物理知識的整體性和邏輯性以及系統性。要根據學生的認識結構特點,來建立各部分知識(力學、熱學和分子物理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等)的子結構和子系統,以及各章節的結構。要注重在實驗中提高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總的來說,高中物理教學應當結合物理學科的思維特點,以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為主。抽象思維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思維模式,培養這種能力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做好準備,不斷嘗試新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創新教學模式,積極探索,促進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運用抽象思維的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門嚴密的、有著公理化邏輯體系的科學理論,也是高中課程中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而物理學習需要兩種思維方式的結合,即形象與抽象思維。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有一個較大的提高,這也是要培養的重點。本文主要分析了抽象思維的特性,著重分析和探討了高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抽思維能力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