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
【摘要】白河縣地處安康東部,東、南、北三面分別與湖北省鄖縣、竹山和鄖西縣相鄰,西與我市旬陽縣接壤。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轄11鎮113個行政村4個社區,總人口21萬人,既是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又是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區域縣。全縣有貧困村74個,貧困戶16443戶,貧困人口42310人。全縣非公企業1044個,從業人員1.1萬人;個體工商戶6981戶,從業人員2.6萬人,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31.8億元,占GDP比重53.6%,非公經濟占據了全縣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成為建設美麗富裕新白河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白河縣 非公企業 精準扶貧工作
白河縣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縣、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區域縣、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6年,全面打響精準脫貧攻堅戰后,廣大非公企業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踴躍投身“百企幫百村”活動,參與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來,有力地助推了全縣脫貧攻堅步伐。兩年來,先后有45家企業、56個農業園區,分別與74個貧困村結成“親戚”,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產業扶貧、商貿扶貧、就業扶貧、捐贈扶貧和其他扶貧等五大途徑深入開展一系列的幫扶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非公企業參與精準扶貧怎么扶?
(一)深入調研,選準切入點。企業參與精準扶貧,要因企、因村、因戶施策,選準切入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取得實效。各幫扶企業確定具體的負責人,主動深入貧困村與鎮村干部搞好對接,多方聽取意見建議,準確掌握貧困村地理環境、人口結構、產業優勢及制約發展的主要問題,掌握貧困戶致貧原因、技能特長和現實想法,根據企業自身優勢特點和生產經營現狀等,制定出內容明確、措施精準、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做與企業自身產業類型、規模能力相匹配的事情,做真正適合貧困村、貧困戶發展條件的事情,力求企業有什么幫什么,貧困村缺什么幫什么。
(二)精準施策,找準突破口。在產業培育方面,各幫扶企業要把企業轉型升級與貧困村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尊重貧困戶意愿為基礎,結合貧困村地域特性、產業特征和自身優勢,按照“一業為主、多業補充”的思路,帶動貧困戶重點發展光皮木瓜、茶葉、畜牧、油用牡丹、碳基營養肥、石材、生態旅游和健康養老等八大支柱產業,并依據產業鏈相應策劃包裝和新上項目,真正實現產加銷、貿工農、龍頭+基地+農戶一體化發展。
(三)積極創新,探索新模式。近年來,我縣在企業扶貧工作中,探索建立了“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模式,這些模式都是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今后,大家要在積極推廣應用現有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幫扶企業與貧困村、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努力達到“貧困群眾得實惠,企業得發展”的雙贏局面。
二、非公企業為什么要參與精準扶貧?
(一)企業參與扶貧既是社會責任,更是政治使命。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就與這一職責使命密切相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省、市對動員包括非公經濟人士在內的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和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的積極性,鼓勵支持各類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脫貧攻堅”、“廣大民營企業家要積極投身光彩事業和公益慈善事業,致富思源,義利兼顧,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二)企業參與扶貧既是群眾的迫切愿望,更是現實的強烈需求。我縣是省定的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共有74個貧困村(其中深度貧困村2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42萬戶7.14萬人(其中在冊1.6萬戶4.2萬人),貧困發生率達24.88%,高出全省15個百分點、高出全市近5個百分點。相對而言,我縣貧困程度更深,脫貧任務更重,攻堅難度更大。特別是我縣的產業發展比較薄弱,貧困群眾增收不穩定,返貧壓力很大,許多貧困群眾迫切盼望能有一份穩定的就業機會和增收項目。實踐證明,非公企業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而且也是扶貧開發的重要生力軍。
(三)企業參與扶貧既是自身發展需要,更是良好發展機遇。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既能為貧困村帶來先進生產力,幫助貧困人口轉變發展觀念,從根本上激發貧困村的發展活力,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又能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社會形象、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是一種扶貧主體與扶貧對象互利共贏的有效扶貧模式。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該縣通過開展非公企業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活動,各非公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和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同時,達到了企業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雙贏的目標,盡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和群眾的期盼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少數企業思想重視不夠。二是幫扶工作進度不平衡。三是幫扶方式不夠靈活。四是宣傳氛圍不夠濃厚。
四、對非公企業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建議。
非公企業開展“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工作已經納入國家十大精準扶貧行動。各級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全力服務,確保幫扶工作取得實效。
一要強化組織保障。開展“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行,由縣工商聯和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具體抓好組織實施。縣工商聯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抓好牽頭協調和督促指導,及時收集企業參與扶貧進展情況,建立完整的民營企業精準扶貧臺帳,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幫扶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幫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二要強化協調服務。主動協助配合企業開展幫扶工作,特別是駐村工作隊要抓緊建立與幫扶企業的溝通渠道,積極要向幫扶企業提供村情戶情資料,盡快形成幫扶合力。而企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企業的服務指導,積極宣傳并推動落實有關支持政策,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反映并協調解決企業在自身發展和參與扶貧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真心實意為企業服好務。特別是對脫貧成效明顯的企業,要在政策、項目、融資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
三要營造良好氛圍。認真總結“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的好經驗好做法,推出一批幫扶先進典型,總結一批扶貧脫貧的成功案例,充分運用宣傳輿論媒體,向全社會傳遞民營企業的正能量,讓為脫貧攻堅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在社會上受到尊重,在事業上有發展,努力營造出扶貧濟困、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