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要:好奇是創新與探索最大的動力。創新的思維和積極探索的能力對于兒童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時期的兒童對一切事物都具有新鮮感,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強烈的求知欲促使著孩子們去探究,去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幼兒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幼兒提出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回應,答疑解惑,進一步引導幼兒養成創新探索的思維習慣。主要對關于學前教育中幼兒提問的回應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幼兒提問;回應;策略分析
幼兒對世界的認知大多數還只是來自于家庭的教育,對一切事物還是感到未知。幼兒的求知欲是人們一生的寶貴財富,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丟失了這個意識。有了好奇心,才能促使人們去探究、去思考,才能讓人們進步與發展。在幼兒前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對于幼兒提問的回應行為的科學性與學前教育的質量和幼兒長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不恰當的回應或不回應,會造成幼兒不敢問、不想問,漸漸失去對事物的好奇心。幼兒教師的可行的回應策略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幼兒教師的回應策略進行分析、探究,并總結,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引導幼兒積極提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在日常的生活、學習、游戲等各種情境中不斷發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積累實際經驗,提高思維的活躍性。幼兒的世界總是“天馬行空”的,他們的問題也是千奇百怪的。幼兒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側面也給幼兒教師提供了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的機會。積極引導幼兒提問,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不僅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還可以讓幼兒養成自信、勇敢的個性。
引導幼兒積極提出問題,幼兒教師需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營造一個民主、自由、活潑的環境。其次,幼兒雖小,教師也應當尊重他們,不要認為他們的問題毫無意義,避免忽視甚至對其問題提出批評,以鼓勵賞識的態度對待幼兒的提問,和他們平等地溝通交流。最后,幼兒教師要采取科學有效的回應策略。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問題進行回應時,既要對問題進行解答,不能傷害到幼兒的問題意識,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幼兒對問題進一步探究。
二、關于學前教育中幼兒教師對幼兒提問的回應策略
當幼兒向教師提出問題時,幼兒教師的有效回應對幼兒學習和對事物探究的積極性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幼兒教師根據對幼兒的了解,面對不同幼兒提出的不同問題,及時調整回應的策略和方法,選擇合適的方法對幼兒進行回應,培養幼兒的獨立學習思考的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一)對幼兒所提問題進行升華。在日常學前教學活動中,對幼兒提出的某些問題,教師可以在解決了幼兒問題的基礎上,對幼兒的問題進行一定程度上升華,引出幼兒對問題的進一步思考,鼓勵幼兒對問題進行探索。甚至幼兒教師可以直接對幼兒提出問題,刺激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思考,培養幼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增設一些實踐活動,引導其他小朋友一起進行思考。
(二)對幼兒所提問題進行轉化。幼兒所提的問題很大一部分都是天馬行空的,或者是沒有太大實際意義的。甚至對于有些問題,教師可能感到無從下手。但是幼兒教師若忽視了他們的問題,又會對幼兒提問的積極性造成不良的影響。并且幼兒個體存在著差異性,不是所有的幼兒都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幼兒教師可以對小朋友們的問題進行一定的轉化,盡可能融合為一個新的實際意義問題。教師在對這些問題進行轉化時,還應當謹記是以培養幼兒對現象的觀察和探究的興趣為目的。
(三)對幼兒所提問題進行“留白”。對于幼兒所提出的各種問題,幼兒教師的重點是培養幼兒積極思考、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留白”,避免幼兒形成依賴性,促使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對一些通過幼兒實踐可以得到結論的問題,在可行的基礎上,倡導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并且幼兒教師在面對幼兒提出的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要對幼兒真實相告。師生之間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去查詢資料,一起交流討論,尋找答案。
(四)對幼兒所提問題進行討論。幼兒教師面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時,應運用賞識的眼光對待,對幼兒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當是由于幼兒之間存在爭議而產生的問題時,教師應從尊重小朋友的角度出發,可以師生一起討論來解決這個問題。幼兒都積極表達自我觀點,互相借鑒,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幼兒形成辯證思維方式,并且還能讓幼兒形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世界對人才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學前教育時期是發展幼兒創新思維、探究思維的關鍵時期,幼兒教師要對此足夠重視。教師的回應對于幼兒提出問題有著必然的影響,分析總結有效的回應策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培養幼兒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幼兒思維活躍性,為其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打下堅實的思維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鳳仙.對幼兒問題意識培養的思考[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2(12):105
[2]朱瑜.承載疑問 相伴成長:科學活動中幼兒提問的回應策略解析[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1(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