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亞林
摘要:新聞工作主要是向大眾傳遞更多信息,同時還有信息收集、整合與發布等過程。在對信息進行收集時,采訪作為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相關新聞工作重要環節。只有在進行新聞采訪時,保證被采訪者的自由談論,才能更好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然而,實際新聞采訪中,經常會因為其他因素的影響,使其采訪頻繁出現問題。所以,本文首先分析新聞采訪中記者的作用,其次闡述新聞采訪常見問題,最后探究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溝通技巧。
關鍵詞:新聞采訪;記者;溝通技巧
新聞事業發展較快,新聞報道方式多樣,新聞節目在受眾中的影響較大。采訪工作能否順利進行以及采訪對象所持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稿件的深度和質量。人們的思想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受訪對象也一樣。好的采訪對象會讓記者盡情施展自己的采訪才能;反之,表達能力差或不愿配合的采訪對象,則會影響采訪的進行。新聞記者應當主動,不能過于依賴采訪對象的態度,需要具備良好的采訪技巧與溝通技能,掌握主動權,變不利為有利。這是新聞記者應當具備的素養。
一、新聞采訪中記者的作用
在進行新聞采訪時,記者一直占據重要地位,而對其作用進行分析發現,其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信息采集者。采訪主要是對媒體信息予以采集、收集,屬于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通常情況下,當記者深入新聞現場后,會和采訪對象面對面溝通,因此,在進行新聞采訪時,記者一直發揮基礎作用。而記者作為新聞現場主要負責人,需要具備較強分析能力,可以對其新聞進行敏銳判斷,避免新聞采集缺少真實性,從而提高新聞采訪效率,同時使其具有社會性與有效性特點。另一方面,信息傳遞者。伴隨新聞信息所占據的重要作用,使其逐漸被受眾所廣泛關注,其原因為:記者主要工作職責為代替受眾深入現場獲取信息,在保證信息具有真實性的基礎上,以多種媒體傳遞方式將其傳輸至每位受眾。對此,在新聞的整個傳播過程中,記者一直發揮傳遞者作用,確保受眾可以更好獲取有效新聞信息。
二、新聞采訪存在的問題
(一)采訪對象有所顧忌
新聞采訪要求記者和采訪對象要及時互動,如果采訪對象不愿回答一些問題或有所顧忌,這便會使新聞采訪處于十分尷尬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些采訪對象考慮到自己身份,不愿把自己曝光給觀眾;一些采訪對象對記者不信任,不想談論過多的問題;一些采訪對象考慮到個人隱私問題。考慮到以上情況,要求記者先結合采訪對象的性格和興趣愛好等做準備,拉近和采訪對象間的關系。記者要做好采訪主題方面的工作,便于在采訪進程中掌握主動性。做好以上工作后,方能更好地對采訪對象進行采訪。
(二)記者業務素質不過關
新聞采訪工作的完成,要求記者具備一定的新聞采訪素養,能夠應對自如,充分凸顯采訪對象的閃光點。一位出色的新聞記者要開啟采訪對象內心的大門,需充分獲取最新的新聞信息。新聞記者的溝通交流、待人接物及隨機應變等能力,都是新聞記者的基本素養,要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大膽向采訪中的對象詢問問題,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記者還要對采訪對象保持尊重,采訪要有條理,不驕傲,也不卑微,營造良好的采訪氛圍。
(三)采訪對象的表達能力不強
在采訪中,往往出現采訪對象不善言談的狀況。許多采訪對象因為表達能力有限,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見解,無法讓記者把握重點。考慮到這種情況,要求記者多采用提問的形式合理引導采訪對象,針對不善表達的采訪對象,提問的問題最好簡單明確,對善于表達的采訪對象,則需要采用封閉式提問的形式。
三、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溝通技巧
(一)采訪方式的針對性選擇
記者進行新聞采訪時,對于采訪方式的選擇需要結合采訪對象實際情況進行。例如:記者根據采訪對象文化程度和年齡層次情況,對提問方式進行科學選擇,以便于采訪對象充分掌握記者提問內容,使其溝通維持順暢。通常情況采訪提問方式具體分為兩種,即封閉式、開放式。其中封閉式方式是指:通過引導的方式,向采訪對象提出比
較簡單問題,如老人與農民工等;而開放式方式則是將某事件作為核心,確保采訪對象可以自由闡述自己意見,其回答問題空間相對較大,如知識分子或領導等。無論選擇何種采訪方式,均應將采訪對象作為重點考慮,只有保證其真正理解,才能從中獲取新聞信息。
(二)認真做好準確工作
在新聞采訪前期,記者應先研究采訪對象經歷和背景情況等,當完成以上工作后,才能為采訪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使其得到更高價值的新聞素材。另外,記者進行新聞采訪時,雖然現場發揮相對比較重要,但如果記者未對采訪對象進行全面了解,同樣會影響最終采訪效果,特別是部分特殊背景人員,很難接受記者提出的問題,因此,對采訪前期準備工作的開展,需要對其給予高度重視,以保證采訪工作的正常進行。
(三)尋找共同點
部分采訪對象身份比較特殊,或性格方面的原因,很難接受采訪曝光,在進行新聞采訪時不愿意更多進行溝通;多數采訪對象因為自身缺少較強語言表述能力,或對于采訪主題存在抵觸心理等,均會對采訪工作造成不利影響。所以,記者需要正確引導采訪對象,并對相關措施和手段進行合理應用,如記者采訪前期,可以從采訪對象衣著打扮或興趣愛好方面,尋找兩者共同話題,并在采訪中發現突破點,以便于將話題更好引入正題。
(四)正確掌握新聞采訪重點
采訪對象性格差異,使其談話形式各不相同,而記者采訪過程中,如果采訪對象善于辯論,在其回答問題時通常會選擇避重就輕,若是記者沒有進行采訪節奏的有效控制,則會導致新聞信息缺少價值性。因此,記者進行新聞采訪時,需要對新聞采訪重點進行正確了解,并對采訪對象節奏予以控制,通過實用語言的科學運用,避免出現采訪對象隨意言論的情況,使談話內容更好恢復正常。除此之外,如果記者進行采訪談話時,采訪重點出現嚴重偏離時,可以通過岔開話題或及時引導等方式,告知采訪對象正確采訪方向,以保證談話內容更具新聞價值,使采訪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結束語:
對于新聞記者而言,若要更好了解采訪對象內心實際情況,需要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并對采訪溝通技巧予以正確掌握,才能從采訪中獲取有效信息。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不但要專業素質過硬,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溝通技能和應對技巧,能夠在溝通采訪中游刃有余。新聞記者必須能夠運用各種溝通技巧,把握采訪的主導權,處理采訪中遇到的難題,發掘采訪對象身上有價值的信息,形成更多的新聞素材,更好地服務新聞報道工作,吸引更多的視聽受眾,給受眾留下良好的印象。
參考文獻:
[1]蔡丹龍.論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溝通技巧[J].新聞研究導刊,2016
[2]梁志領.論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溝通技巧[J].科研,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