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焱 特約撰稿人 林曉峰 張濤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建設網絡強國是順應全球信息化大趨勢的戰略抉擇,是我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在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指出,“要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各類要素活力。”李克強總理指出,“國有企業要依托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創新技術、產品與服務。”
中國移動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具有行業和企業特色的雙創工作,2016年,中國移動提出了具有企業特色的雙創體系,包括對外協同式創新、內部組織型創新以及全員型孵化創新三個層次,利用中國移動的技術、資源優勢,搭建好企業雙創平臺,為社會中小企業及人民大眾創新創業服務,激發國企改革活力,釋放創新發展動能,促進整個行業和社會共同形成創新生態。
協同式創新方面,中國移動秉持“大足以容眾,德足以懷遠”的理念,采取多種方式踐行面向社會、協同開放的雙創模式。中國移動攜手共青團中央聯合啟動“百萬青年創業就業計劃”,打造一站式創業平臺、開放中國移動特色資源與能力,幫助青年筑夢、逐夢、圓夢。
2010年起,中國移動即攜手共青團中央聯合啟動“百萬青年創業就業計劃”,目前該計劃已開展到第四屆。線上,以“和你圓夢”為統一品牌,搭建創新創業統一綜合門戶,為青年群體提供“活動、賽事、實踐、就業、合作、推廣、孵化基地”等七大專區服務。線下,在百余所高校、企業、產業園打造創業孵化基地,致力于開展培訓認證、賽事活動、項目實踐、精品運營、風投撮合等一站式服務的就業創業幫扶平臺。目前,該計劃已成功覆蓋全國2000多所院校,建立104個實體孵化基地,吸引173萬名青年開發者參與,征集超過109萬件作品,提供超過1636萬元的資金扶持。
此外,中國移動面向全社會搭建包括通信大網能力、客戶服務能力、互聯網能力和物聯網能力的開放平臺,為車聯網、智能制造、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生態提供創新創業服務。
通信大網能力開放平臺,累計開放的通信大網能力包括基礎通信、智能管道、大數據等,累計調用20億+,平臺收入達8000萬,重要合作伙伴近150家。
客戶服務能力開放平臺,對外合作伙伴已有14家,通過接入的京東商城、蘋果旗艦店、蘇寧易購、阿里通信、一號店、支付寶和中國移動天貓旗艦店等商戶,共計調用API接口12.38億次、產生銷售類訂單7734千萬余條,處理客戶服務類(客訴)訂單249筆,充值支付類成功訂單19.17億筆,金額1020.27億元。
互聯網能力開放平臺,提供以統一認證、互聯網計費、大數據、廣告和推送為主的能力,成為互聯網優質平臺服務的提供者。累計能力調用次數45億,應用數超8萬,開發者超1萬。

物聯網能力開放平臺,提供設備連接、協議適配、數據存儲與安全等能力,為智能硬件創客和企業提供硬件社區服務,為行業客戶提供PaaS服務及定制開發服務。截至目前,企業用戶2600+,開發者3萬+,孵化應用8000余,API月調用次數4億+,接入設備連接數2016年9月增長20倍,成為業界領先物聯網開放平臺之一。
組織型創新方面,中國移動搭建了由四家專業研發機構、十多家專業公司和三十一個省公司的“一體三環”研發體系,形成了戰略、市場雙驅動的創新研發體系,提出了“共享分層式”產品開發模式,實現了研究與開發的分離、共性核心能力在研發機構的沉淀,促進了應用型成果在專業公司的二次迭代優化,加強了創新成果在不同省間的共享協同和推廣應用。
中國移動逐年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科技投入平均增長率達36%,專職研發人員近5000名。“一體三環”研發體系的內環由中央研究院、蘇杭研發中心、設計院等研發機構組成,以構建技術核心能力為目標;中環由終端、政企、互聯網、物聯網、咪咕等專業公司組成,以將核心能力轉化為核心產品為目標,構建市場競爭力;外環由31個省公司構成,將核心能力、產品落地轉化,以服務一線市場需求為目標。通過“一體三環”協同創新,全力推動關鍵領域技術發展、全速構建核心技術能力、全面建設新型研發生產關系。

面向移動互聯網發展需求,以支撐公司戰略、促進網絡發展、助力市場拓展為目標,推動研發從重研究、輕開發向重研究、強開發轉型,促進傳統建設、維護模式向開發、運營模式轉變。加強核心能力頂層設計,構建戰略支撐、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創新應用、產業構建等五大研發核心能力。創新研發管理機制,強化研發統籌管理、加強“一體三環”協同機制,實施自主研發核心能力清單,打通自主研發在立項、預算、采購、轉資、實施的端到端流程,推動自主核心產品進入生產運營。
全員型孵化創新方面,設立10億元專項資金,大力建設“全員型創新”體系,打造線上線下立體平臺支撐雙創,構建特色的“和創空間”,建立具有四眾——“眾創、眾包、眾籌、眾評”特色的全員孵化式創新機制,實現“產品服務微創化、創新創業常態化”,成為國家推動雙創工作的主力軍。
中國移動全員型孵化創新依托中國移動研發云和眾創空間,構建線上線下良性協同的雙創平臺,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國移動“孵化式創新創業機制”,激發內部創新活力,取得顯著成效。
特色一:激發能量,人才優化
利用眾包、眾籌和眾評等方式促進全員參與。在創新創業工作各階段,探索和嘗試眾評方式,鼓勵員工參與項目評價。在項目孵化流程中引入眾籌機制,使員工能夠參與項目內部應用和創業投資帶來的經濟收益。在成果應用過程中,鼓勵員工參與眾包,積極提供成果應用效果反饋。發掘自主開發的人才團隊,促進人才結構主動式調整。通過創新創業孵化工作挖掘了一批自主開發創新人才,研究并制定人才流動和人才晉升的綠色通道。通過創新人才的涌現,實現公司人員結構的主動調整,促進公司戰略轉型,推動全員創新能力內化、自主開發能力常態化。
特色二:多元入口,高效轉化
打造應用導向的多元創新入口。在創新創業孵化項目征集階段,提供自由創意申報和命題式打榜兩類入口。自由創意申報鼓勵員工在與公司發展方向相符合的領域發揮具有針對性的創新開拓。命題式打榜以眾包模式解決公司實際生產運營中的應用問題。設置高效的成果應用轉化渠道。在創新創業孵化項目成果轉換階段,提供創業投資和內部轉化兩種成果轉換方式。成果的創業投資采用市場化機制,通過創業投資基金固化和放大公司與團隊的業務合作關系,為公司新興業務發展提供加速服務。成果的內部轉化為團隊提供多種選擇,成果在應用單位持續迭代優化,為公司發現、培育和輸送新的業務增長點。
特色三:特色空間、立體平臺
構建特色“和創空間”提供線下孵化。在杭州研發中心設立“和創空間”,為創新創業團隊提供孵化入駐、創業指導、資源申請等差異化、多元化、市場化的服務與指導。全面升級“研發云”支撐雙創在線服務,為創新創業團隊提供創新知識、創意孵化、技術共享、研發協作的統一入口,提供成果共享、展示、試用渠道;提供計算、存儲、大數據處理工具等研發資源;提供中國移動特色的語音、消息、流量、認證等核心能力。
特色四:開放資源、協同生態
開放共享的資源平臺,建立開放合作的商業模式。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和服務平臺,以平臺開放、能力內嵌和深度合作為主的合作方式,建立開放對象差異化分級體系,根據技術特征向社會創新創業合作方開放不同能力。加強與外部創新創業資源合作,構建依托中國移動核心資源的產業生態。探索服務于產業和區域發展的新模式,利用互聯網手段,逐步與外部創新創業資源就中國移動核心資源能力進行廣泛合作,促進中國移動和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共同發展。
中國移動每年面向全體員工開展特定主題的自主創新大賽活動。2015年6月啟動第一屆自主開發大賽,全公司逾5000人參與,共1000余團隊報名,經過近半年遴選,最終12個作品獲得決賽獎項,其中的優秀項目直接推薦進入中國移動“和創空間”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器。

2016年6月3日,中國移動雙創行動在杭州正式啟動并發布《中國移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行動計劃(2016-2020年)》,正式啟動了中國移動雙創孵化創新工作。“十三五”期間總投資10億元,計劃5年入孵600個項目,初期以內部孵化為主,未來面向社會創新創業人員與中小微企業全面開放。預計2020年通過中國移動雙創平臺將聚合千萬內外部開發者,撬動百億社會資金,帶動數百萬社會就業。
中國移動將不斷完善自身的雙創體系,將雙創體系建設成為落實國家戰略的載體。通過雙創體系,變革生產經營機制和管理模式,打造高水平、開放式雙創平臺,帶動全社會創新創業。通過雙創體系,組織實施好重大科技項目,研發事關全局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技術轉移、轉化、應用和推廣,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雙創體系,促進創新創業與“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深度融合,加快全員創新不斷創造新供給,培育新增長點,引領產業向高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