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璐

陳軒,一位典型的80后,相當有辨識度,主要源于他“獨特”的逆襲經歷:18歲中專畢業后,他做過月薪兩三百的鄉村教師、工廠保安、地板磚搬運工,后來實在無路可走,拼命考上大學,拿到了經濟學學士,北師大管理學碩士,英法雙語能力,成為年薪百萬的創始人和CEO,現在又轉型為獨立營銷人和天使投資人,簡直是一個小鎮青年逆襲成功的典型案例。
陳軒認為,大多數人的大部分人生,不是做漫無目的的布朗運動,就是做周而復始的簡諧振動,無論振幅多大,總要回到平衡位置的。如果沒有勇氣去不斷進化自己,真是浪費了無限可能的人生。
自2002年起,陳軒在品牌營銷領域整整奮斗了13年。角色分別是:業務代表、銷售主管、文案、策劃助理、品牌經理、品牌總監、營銷副總裁、創業公司總經理、天使投資人……,先后在家電企業、中藥企業、營銷策劃公司、國外4A公司、飲料企業和創業投資公司反復打磨……13年來留下了或深或淺、但無比堅定和堅實的腳印。
“人生的任務就是不斷進化”,這是陳軒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的標簽。讀大學時很迷茫,于是他大二通過面試去海爾集團賣洗衣機;大四又通過層層選拔、去同仁堂集團管渠道,大學畢業拿到了5個錄用信,完成了學生時代的進化。
最終,他選擇去民營企業做渠道管理,剛畢業就負責30多人的銷售團隊,負責半個北京。吃了一年麥當勞,將業績提升了38%;后來發現渠道對于一個企業的作用已經發揮到了極致。于是自愿降薪一半,離開已經做得很舒服的渠道管理的位置,自降薪酬去營銷策劃公司,從頭開始學習怎么做產品策劃。這一做又是四年。完成了從銷售管理人到產品人的進化。

“燕小嘜”系列產品
產品策劃做了兩年,認識到廣告和營銷對企業的重要性,他又一咬牙拎著箱子去了上海,去一家老牌4A廣告公司接受最正宗的創意訓練,虛的東西掌握了,又腳踏實地,去一家以招商策劃見長的公司負責商業策略、寫文案、管設計、做品牌、打傳播,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做下來,一個仗一個仗打下來,13年100多個項目歷練,讓陳軒終于完成了從產品到廣告人到營銷高手的完整的進化。他不無自得地說:“我一個人就是一家營銷公司!”
在與加多寶、民生銀行、E人E本、圣象地板、云南白藥等企業中的營銷界傳奇高手親密合作,經歷了上百個創業型項目的商戰實踐后,陳軒總結:“但凡能短時間、從無到有、成功打造出品牌的企業,在策略切入、賣點提煉和品牌塑造等營銷核心技能方面,都有其精深獨到之處。”他認為這些商業操盤手,對人性的理解之深、對產品核心信息處理之精妙,對傳播和渠道的嫻熟都有著過人之處。
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多年來與企業家并肩戰斗的心得,塑造了陳軒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比如他對學習改變命運的堅信,若想理解本真的人生,陳軒的答案就是兩個字:進化。
2015年8月,陳軒幸運地融到了2000萬的天使資金,開始挽起袖子自己創業,成立了麥麥噠(北京)飲品有限公司,迅速創建了自己的飲料品牌—燕小嘜,這是一款保留燕原汁原味和營養價值的綠色健康飲料。2016年3月正式推廣到6月底短短三個月內,在一片血海的飲料市場中殺出重圍,一出手就搶到了上千萬的訂單,同時吸引到多家嗅覺靈敏的知名風險投資機構關注。
做燕麥產品也是因為機緣巧合,幾位移居加拿大的長輩,之前高血壓、高血脂、胃也不好,狀態很差。到了加拿大之后,每天喝燕麥粥,不到半年竟然面色紅潤,氣色極好,身體越來越好。面對面聊起來,對陳軒的震撼很大。因為這件事他對燕麥做了調研,感覺發現了新大陸。燕麥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10大健康食品”中唯一的谷物,其極強的保健功能得到全球公認,后來有了做燕麥飲料的構想。
對于陳軒而言,如何打造好一款好的產品是他每天都在琢磨的事情。在前期燕小嘜用了很長的時間來打磨產品。比如在原料選擇上,燕小嘜選用了世界公認最優質的燕麥原料——澳洲綠色認證燕麥;在工藝上,燕小嘜聯合德國科研機構,采用了世界領先的德國酶分解工藝,對燕麥進行整粒酶解,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燕麥營養價值,將燕麥預防三高、降低膽固醇、調理腸胃、控制體重的功效很好地保存下來,延續到這款飲料中;口感上,口味細膩柔和,突破了傳統研磨技術導致的粗糲感和返生感,口味清香醇厚,保證了燕麥的原汁原味;在成本上,燕小嘜為給消費者帶來最優質的產品,絕不添加防腐劑、色素以及甜味劑,保證產品的純天然品質,回歸燕麥本身的味道,是真正可以喝的綠色健康燕麥飲料。
創業極其復雜,對陳軒的考驗是全方位的。從策略、產品、定價、品牌、渠道、人事、供應鏈、財務,完完整整地打了一遍,實現了從營銷人到企業家的進化。在口味測試階段,燕小嘜團隊嘗遍了全世界的燕麥飲料,德國的、瑞典的、美國的、臺灣的,“舌頭都被喝麻木了”陳軒笑著回憶。沒日沒夜的工作,陳軒經常不小心被鎖在公司里面,然后大半夜打電話請同事開鎖放他出來。為了品牌命名,他有一天在展會上西裝革履地轉了20多公里做訪談,腳底磨出兩個大水泡。回到家,整整睡了兩天。在炎熱的7月,地面溫度接近50度的華東市場,他和團隊一個市場接一個市場,一跑就是一個月。為了摸清市場的偏好,他白送出去20000多罐飲料,然后帶著團隊,一條一條地看消費者評論。就這樣一款口味在3個月之內迭代了12次,創下了飲料行業的記錄。

“燕小嘜”的年輕團隊

“以拙代巧,以慢為快。營銷的本質是管理,燕小嘜的發展,依靠的其實是產品、供應鏈、品牌和管理的系統支撐,如同汽車的四個輪子,單點突破后,一定要搭建系統,建立安全邊界,腳底下踩踏實了,再往前跑。”
陳軒做營銷多年,見多了品牌的生生死死,深知一個產品的旺銷一定是水到渠成的結果,而絕對不應該是目標。所以,燕小嘜不著急。“以拙代巧,以慢為快。營銷的本質是管理,燕小嘜的發展,依靠的其實是產品、供應鏈、品牌和管理的系統支撐,如同汽車的四個輪子,單點突破后,一定要搭建系統,建立安全邊界,腳底下踩踏實了,再往前跑。”陳軒氣定神閑。
采訪時陳軒坦露心聲,“人生就好像打牌,我們會因為運氣而抓到不同的牌。無論好牌還是爛牌,我們都要盡心竭力打好。將好牌打好沒啥,打好了,我們才有機會慢慢換到較好的牌,這個過程考驗的是耐心,而耐心是最大的美德。” 燕小嘜三年的創業經歷,給了陳軒將十幾年的所學得以施展的機會,使陳軒對營銷、對技術、對管理和對資本的理解和感覺,更加深刻而真切。
陳軒認為,2015年之后的營銷環境,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一點也不夸張,消費者的偏好變化的毫無規律令企業家頭疼的要命。做營銷多年的他敏感地察覺市場的變化,他觀察到如今的90后消費者,極有見識又喜新厭舊,他們勇于嘗試新事物,卻對企業曾經賴以成名的品牌形象等技法嗤之以鼻。
專業的敏感令陳軒在飲料界開創了一條新的品牌營銷打法。燕小嘜借鑒了小米式的互聯網思維,真正去迎合85后、90后的喜好,達到了“病毒式”的傳播。陳軒介紹,所謂“病毒式傳播”,就是通過制造“病毒內容”,比如產品包裝上印有社交屬性文字諸如“你好嗎”、“你瘦了”,以此滿足粉絲“炫耀、強調、獵奇”等需求,讓自己的產品像病毒一樣瘋狂流行。公司的第一款產品,用擬人化品牌策略,放棄最初的高冷格調,原創了一個時尚、可愛、極具親和力的卡通人物燕小嘜。罐體上的小人兒沖人微笑,她頭上的燕麥穗也讓人忍俊不禁。“這就代表了一種情感訴求,能夠拉近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陳軒繼續說:“所以之后我們的每一款產品都去迎合一種人群,比如第二款就變得女性化了,粉色的瓶底顏色,瓶身是手繪插畫風格,有貓的眼睛,還有撲克牌,又搭了一個大白兔,再來一個蘑菇,加上隨風飄揚的燕麥,特別強烈的少女感。”
“燕小嘜的‘病毒體’是靠我們團隊在公司策略、職能策略的配合之下實現的營銷突破。比如在整個產品定位策略上,“燕小嘜”這個名字就是我們‘病毒式’傳播的展現,把燕麥這個品類里加個小字,一下子就產生了一種情感化訴求,而且這個名字聽過就忘不掉了。“陳軒頗為得意。
此外,品牌還運用視頻、圖片、文章各種形式通過創意內容的病毒式傳播,同時充分利用社交新媒體,例如微信、微博、堆糖、豆瓣、時尚APP等年輕人喜愛光顧的SNS平臺,展開與消費者的深層次多頻互動,以此來增加曝光。
同時,陳軒和團隊嘗試以燕小嘜的卡通人物為原型,推出了一系列生活漫畫,還在15年9月,SCC在上海F1國際賽車場舉辦第四屆中國極速賽車節上,帶著產品高調亮相,積累了一批年輕時尚的粉絲用戶。“我們希望燕小嘜,不僅成為一罐飲料,更能建立一種和年輕消費者溝通的橋梁,用病毒營銷玩轉互聯網+。”陳軒說。
陳軒對商業成敗很癡迷。他像一個好奇的孩子,這么多年如同盲人摸象一樣,他從銷售管理、產品設計、品牌策劃、招商規劃、病毒營銷等各個角度,開始摸索出商業的全貌,開始把握到商業成敗的關鍵因素。在興趣的激勵下,他不斷學習,在理論實踐再理論的過程中,陳軒不斷深化自己的認知、不斷自我進化、同時也開始賦能給企業家。2016年陳軒著作的《很毒很毒的病毒營銷》,2017年著作的《財富自由其實很簡單!》都獲得了業內權威和讀者的好評。寫書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因為女兒瞳瞳出生,陳軒才有了堅持將這本書寫完的勇氣。算作給女兒的新生禮物。
陳軒時常感嘆,生命是一場未知的旅行,進化就是與藩籬的斗爭,最需要的就是勇氣。從鄉村老師到CEO,這個理想的逆襲,其中的掙扎痛苦可想而知。陳軒回憶,當年必須每天對著鏡子給自己鼓勁,才能堅持下來。想要理想化就得掙扎,而掙扎本身就是進化,唯有進化才能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