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7月30日文章,原題:中國送萬名退休教師去農村 新學年于今秋開始之際,中國將有約1萬名退休教師回到教室里,但他們面臨的環境是全新且不熟悉的:缺少資金的農村學校。
根據《銀齡講學計劃實施方案》,北京將把一批65歲以下優秀教育工作者送到偏遠地區,這是政府推動農村脫貧行動的一部分。教育部表示,被招募的教師將在目標地區服務至少一年。這是中國政府旨在提高農村貧困地區教育標準的一系列舉措之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省份均在其列。
專家對擴大農村教育工作者隊伍的做法表示歡迎,但也擔心新政恐難緩解中國更大的教育問題——不斷擴大的城鄉教育差距。該項目無法解決經濟福利不平等,這才是農村教師短缺的核心問題。
陜西省子洲縣一所鄉村寄宿學校的教師馬君(音)說,年齡大的老師或許價值觀和思維已過時,教學方法也難以創新和靈活。”但山東省桓臺縣一所學校的教師王飛(音)說,脫貧舉措已令農村教學條件改善。優秀退休教師到農村講學的計劃,有助提高教師隊伍水平。
中國快速城市化給農村學校帶來極大沖擊。農村學校入學率直線下降,教育部門也越來越難為農村孩子尋找教師。2000年至2010年,隨著中國推動鄉村學校集中化,每天都有近百所鄉村學校或教育中心關閉。有關偏遠鄉村只有幾名學生及學生們長途跋涉去上學的新聞常見諸報端。馬君說:“農村條件落后,老師們需承擔很多責任。許多老師不愿來這里。一些地方是收入微薄的代課老師上課。”王飛說:“接受培訓后,優秀鄉村教師被送到鎮上,然后被提到縣市級和一線城市的教學崗位。”
與農村教學力量數十萬的缺口相比,1萬名老師是不夠的。業內人士說,“若這些老師僅聚焦于把課教好或提高班級分數,等到他們離開后,農村教學狀況可能又回到從前。”王希望退休老師們離開后,其專業知識和價值觀能被保留下來。▲
(作者LaurieChen,王曉雄譯)
環球時報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