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日本特約記者 蕭達 青木 李珍 ●本報記者 范凌志 崔杰通 ●汪析 王偉
一場反對特朗普政府發動貿易戰的國際會議今天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參加者都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日本、韓國、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盟國家。這些國家之所以抱團“抗美”,是因為美國今年5月開始針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調查可能在8月完成,白宮極可能由此對所有進口汽車及配件加征25%的懲罰性關稅。如果說美國此前發動的鋼鋁貿易戰讓不少盟友急眼的話,一場涉及五六千億美元的汽車關稅戰勢必讓他們撕破臉揮拳相向。特朗普上臺以來,因為“錢”的問題幾乎跟所有國家交惡,美國的盟友們大多時候選擇忍氣吞聲,像這次公開舉行“抗美”會議實屬罕見。隨著美國國會中期選舉進入百日倒計時,特朗普政府的對外政策可能越來越極端、蠻橫地追求“美國優先”,這必然引發反彈,美國盟友的“造反”預計會越來越多。
“抗美”
對選在日內瓦“抗美”的深意,德國新聞電視臺30日報道說,日內瓦是世貿組織總部所在地,這意味著,如果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關稅,日本、韓國、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盟國家將通過世貿組織渠道反制美國。此外,會議也有意展示團結以及對世貿組織的支持。如果美國執意加征關稅,這些國家可能組成聯盟,支持多邊協議,共同反對美國。同一天,德國財經網強調,此次日內瓦聚會透出的信息是歐盟“對特朗普承諾的不信任”,因為上周歐美剛剛宣布貿易休戰。
這些國家的“抗美”串聯其實早已開始。據日本《產經新聞》30日披露,上周訪日的德國外長馬斯已邀請日本一道反對美國加征汽車關稅,稱日德攜手能夠讓美國從世界舞臺部分退出。馬斯對日本政府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和“美國優先”主義是給日德兩國制造難題,“現在不得不懷疑數十年來構筑的同盟關系”。路透社報道稱,韓國貿易部長金鉉宗上周在渥太華與加拿大外長弗里蘭會面,提出在美國調查進口汽車問題上需要“主要利益相關方合作”,金鉉宗在墨西哥的太平洋聯盟會議上也鼓吹共同合作應對關稅。
參加此次日內瓦會議的是日韓加墨以及歐盟國家的副部長級官員,加拿大通訊社29日稱,這次會議只是初步性的,但它可能促成美國之外的汽車生產國聯合應對特朗普所威脅的懲罰性關稅。按加拿大《環球郵報》的說法即尋求“統一戰線”。韓聯社30日稱,在WTO聯合起訴美國很有可能提上31日的日內瓦會議日程。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稱,特朗普想要破壞世界秩序,那又怎樣?各國會聯合起來,保護國際組織和國際規則。
這些國家的急迫可以想象。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上周表示,針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調查可能于8月完成。日本《每日新聞》29日報道稱,美國如果對日本汽車加征20%的關稅,就會給日本造成4萬億日元損失,導致日本很多地區經濟陷入低迷。30日,韓國企劃財政部發表《世界經濟動向》,強調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美國對外征收鋼鐵高額關稅、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美國對進口汽車進行安保調查是今年下半年世界經濟的最主要威脅因素。今后一個階段,韓國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核心將是美國對進口汽車展開的調查。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30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美國和這些國家之間的汽車關稅戰有很大可能要打,因為美國用鋼鋁關稅沒壓倒盟國,就需要用汽車和零部件關稅來壓。她說,面對美國,這些國家在“抱團取暖”。
如果汽車關稅戰全面開打,美國及其盟友之間將血肉橫飛。美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美國2017年進口約3600億美元的汽車及零部件,同年對外出口約1600億美元的汽車和零部件。據報道,歐盟的報復稅率可能和美國相當,日本則寄希望于安倍和特朗普的私人關系。
“王牌”
英國《金融時報》30日刊登該報美國事務主編盧斯對美國外交界“大軍師”基辛格的專訪。對于特朗普會不會把美國以外的西方世界嚇得站起來,基辛格回答說:“如果這種局面出現在特朗普時代,那就太諷刺了。但這并非不可能。”基辛格承認,當今世界正處于一個“非常危急的時期”。
“歐盟國家、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韓國的官員聚集日內瓦,可以說組成了一個‘反特朗普同盟。”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國際政治學者霍爾特曼3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們的立場和言論或許比較溫和,但具有很高的政治意義,雙方的對立和沖突是確定的,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注定會導致這樣的沖突。此前G7峰會上默克爾率眾直面特朗普的一幕可以被視為一個開端,今后類似的同盟會越來越多,盡管它可能比較短暫、脆弱且議題單一,但凸顯美國與世界的關系正發生深刻變化。
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9日所強調,距離美國中期選舉只剩下100天。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政府的內外政策都可能“更憤怒”“更具侵略性”。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稅的清單列表,將在8月底召開聽證會,最快9月正式實施。香港《南華早報》30日刊登“經濟新觀點”執行主任大衛·布朗的評論文章稱,短期內特朗普不太可能后退,美國經濟目前增長迅速,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達到4.1%,特朗普的支持率也處在高位。中國出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多于美國對中國的依賴,近乎5倍,這是特朗普的“王牌”。
“貿易戰是好事,獲勝很容易。”日本《日經亞洲評論》30日刊登評論文章,開篇就不無譏諷地引述特朗普的“名言”。文章稱,特朗普發動貿易戰被共和黨同事薩斯警告“可能再次回到1929年”,他向美國農民補貼120億美元的做法也與“貿易戰獲勝很容易”的說法相矛盾。文章稱,中國有很多“王牌”應對,包括阻止公司交易、阻止中國獨角獸公司去美國上市、對臉書公司施壓等。文章稱,北京還可以收回對華盛頓的借款,中國持有近1.2萬億美元美債,如果中國抵制美國財政部新的債券,或者大量拋售,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可能也將尋求退出。“當然,這會是一場慘勝。不過,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本身就是一種恐怖行為,傷害美國,也傷害他人,中國也可以這么玩”。
“政治滑鐵盧”?
1815年6月18日,歐洲多國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與法軍進行決戰,結果叱咤風云、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兵敗,之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島,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貿易戰會成為特朗普的“政治滑鐵盧”嗎?匯聚評論名家觀點的美國網站Truthout29日問道。文章稱,今年11月美國將有一場選舉,這場選舉關系到一切,包括特朗普的總統寶座和個人自由。給成人影星和花花公子模特封口費,不足以撼動他的核心支持。不論喜歡與否,來自特別檢察官穆勒的調查也未能改變支持他的人,但是,當艾奧瓦州的農民、賓夕法尼亞州的鋼鐵工人和收集銅的人——的錢包受到打擊,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特朗普當上總統基本上就是靠這些人的支持。文章寫道,不僅是努力工作維持生計的人會坐不住,美國商會會不滿,代表特朗普政治基礎另一半的權貴利益集團也是如此。如果特朗普繼續沿著現在這條路走下去,很有可能面臨“政治滑鐵盧”。
特朗普與共和黨顯然意識到了危機。上周,白宮宣布向美國農民提供120億美元“貿易戰補貼”。美媒稱,參議院的共和黨人還通過一項法案,對數百種中國制造的產品削減或降低關稅。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法案沒有辯論就獲得通過。《先驅電訊報》29日質問:特朗普當局是不是要對所有受到貿易戰影響的美國產業進行補貼,如果那樣的話會花掉納稅人多少錢?該報還警告說,因貿易戰受損的人的耐心很快就會失去。美國農民不想要救援,他們想要像貿易戰開始前那樣做自己的生意。
對特朗普的另一大威脅來自美國精英層。29日,美國第二大非上市公司科氏工業集團首席執行官查爾斯·科赫表示,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最終將會被證明是一場“災難”,可能將美國經濟拖入衰退深淵。科赫是在當天出席一場有500多名政治捐款者的會議上開炮的。據美國媒體報道,科赫家族多年來都是共和黨的最大金主之一,在政商兩界具有深厚的人脈和影響力,他們主導著一個由700多位政治捐贈者組成的網絡,因此被稱為“華盛頓背后的人”。▲
●本報駐美國、德國、日本特約記者 蕭達 青木 李珍 ●本報記者 范凌志 崔杰通 ●汪析 王偉
一場反對特朗普政府發動貿易戰的國際會議今天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參加者都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日本、韓國、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盟國家。這些國家之所以抱團“抗美”,是因為美國今年5月開始針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調查可能在8月完成,白宮極可能由此對所有進口汽車及配件加征25%的懲罰性關稅。如果說美國此前發動的鋼鋁貿易戰讓不少盟友急眼的話,一場涉及五六千億美元的汽車關稅戰勢必讓他們撕破臉揮拳相向。特朗普上臺以來,因為“錢”的問題幾乎跟所有國家交惡,美國的盟友們大多時候選擇忍氣吞聲,像這次公開舉行“抗美”會議實屬罕見。隨著美國國會中期選舉進入百日倒計時,特朗普政府的對外政策可能越來越極端、蠻橫地追求“美國優先”,這必然引發反彈,美國盟友的“造反”預計會越來越多。
“抗美”
對選在日內瓦“抗美”的深意,德國新聞電視臺30日報道說,日內瓦是世貿組織總部所在地,這意味著,如果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關稅,日本、韓國、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盟國家將通過世貿組織渠道反制美國。此外,會議也有意展示團結以及對世貿組織的支持。如果美國執意加征關稅,這些國家可能組成聯盟,支持多邊協議,共同反對美國。同一天,德國財經網強調,此次日內瓦聚會透出的信息是歐盟“對特朗普承諾的不信任”,因為上周歐美剛剛宣布貿易休戰。
這些國家的“抗美”串聯其實早已開始。據日本《產經新聞》30日披露,上周訪日的德國外長馬斯已邀請日本一道反對美國加征汽車關稅,稱日德攜手能夠讓美國從世界舞臺部分退出。馬斯對日本政府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和“美國優先”主義是給日德兩國制造難題,“現在不得不懷疑數十年來構筑的同盟關系”。路透社報道稱,韓國貿易部長金鉉宗上周在渥太華與加拿大外長弗里蘭會面,提出在美國調查進口汽車問題上需要“主要利益相關方合作”,金鉉宗在墨西哥的太平洋聯盟會議上也鼓吹共同合作應對關稅。
參加此次日內瓦會議的是日韓加墨以及歐盟國家的副部長級官員,加拿大通訊社29日稱,這次會議只是初步性的,但它可能促成美國之外的汽車生產國聯合應對特朗普所威脅的懲罰性關稅。按加拿大《環球郵報》的說法即尋求“統一戰線”。韓聯社30日稱,在WTO聯合起訴美國很有可能提上31日的日內瓦會議日程。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稱,特朗普想要破壞世界秩序,那又怎樣?各國會聯合起來,保護國際組織和國際規則。
這些國家的急迫可以想象。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上周表示,針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調查可能于8月完成。日本《每日新聞》29日報道稱,美國如果對日本汽車加征20%的關稅,就會給日本造成4萬億日元損失,導致日本很多地區經濟陷入低迷。30日,韓國企劃財政部發表《世界經濟動向》,強調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美國對外征收鋼鐵高額關稅、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美國對進口汽車進行安保調查是今年下半年世界經濟的最主要威脅因素。今后一個階段,韓國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核心將是美國對進口汽車展開的調查。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30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美國和這些國家之間的汽車關稅戰有很大可能要打,因為美國用鋼鋁關稅沒壓倒盟國,就需要用汽車和零部件關稅來壓。她說,面對美國,這些國家在“抱團取暖”。
如果汽車關稅戰全面開打,美國及其盟友之間將血肉橫飛。美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美國2017年進口約3600億美元的汽車及零部件,同年對外出口約1600億美元的汽車和零部件。據報道,歐盟的報復稅率可能和美國相當,日本則寄希望于安倍和特朗普的私人關系。
“王牌”
英國《金融時報》30日刊登該報美國事務主編盧斯對美國外交界“大軍師”基辛格的專訪。對于特朗普會不會把美國以外的西方世界嚇得站起來,基辛格回答說:“如果這種局面出現在特朗普時代,那就太諷刺了。但這并非不可能。”基辛格承認,當今世界正處于一個“非常危急的時期”。
“歐盟國家、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韓國的官員聚集日內瓦,可以說組成了一個‘反特朗普同盟。”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國際政治學者霍爾特曼3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們的立場和言論或許比較溫和,但具有很高的政治意義,雙方的對立和沖突是確定的,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注定會導致這樣的沖突。此前G7峰會上默克爾率眾直面特朗普的一幕可以被視為一個開端,今后類似的同盟會越來越多,盡管它可能比較短暫、脆弱且議題單一,但凸顯美國與世界的關系正發生深刻變化。
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9日所強調,距離美國中期選舉只剩下100天。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政府的內外政策都可能“更憤怒”“更具侵略性”。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稅的清單列表,將在8月底召開聽證會,最快9月正式實施。香港《南華早報》30日刊登“經濟新觀點”執行主任大衛·布朗的評論文章稱,短期內特朗普不太可能后退,美國經濟目前增長迅速,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達到4.1%,特朗普的支持率也處在高位。中國出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多于美國對中國的依賴,近乎5倍,這是特朗普的“王牌”。
“貿易戰是好事,獲勝很容易。”日本《日經亞洲評論》30日刊登評論文章,開篇就不無譏諷地引述特朗普的“名言”。文章稱,特朗普發動貿易戰被共和黨同事薩斯警告“可能再次回到1929年”,他向美國農民補貼120億美元的做法也與“貿易戰獲勝很容易”的說法相矛盾。文章稱,中國有很多“王牌”應對,包括阻止公司交易、阻止中國獨角獸公司去美國上市、對臉書公司施壓等。文章稱,北京還可以收回對華盛頓的借款,中國持有近1.2萬億美元美債,如果中國抵制美國財政部新的債券,或者大量拋售,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可能也將尋求退出。“當然,這會是一場慘勝。不過,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本身就是一種恐怖行為,傷害美國,也傷害他人,中國也可以這么玩”。
“政治滑鐵盧”?
1815年6月18日,歐洲多國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與法軍進行決戰,結果叱咤風云、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兵敗,之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島,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貿易戰會成為特朗普的“政治滑鐵盧”嗎?匯聚評論名家觀點的美國網站Truthout29日問道。文章稱,今年11月美國將有一場選舉,這場選舉關系到一切,包括特朗普的總統寶座和個人自由。給成人影星和花花公子模特封口費,不足以撼動他的核心支持。不論喜歡與否,來自特別檢察官穆勒的調查也未能改變支持他的人,但是,當艾奧瓦州的農民、賓夕法尼亞州的鋼鐵工人和收集銅的人——的錢包受到打擊,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特朗普當上總統基本上就是靠這些人的支持。文章寫道,不僅是努力工作維持生計的人會坐不住,美國商會會不滿,代表特朗普政治基礎另一半的權貴利益集團也是如此。如果特朗普繼續沿著現在這條路走下去,很有可能面臨“政治滑鐵盧”。
特朗普與共和黨顯然意識到了危機。上周,白宮宣布向美國農民提供120億美元“貿易戰補貼”。美媒稱,參議院的共和黨人還通過一項法案,對數百種中國制造的產品削減或降低關稅。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法案沒有辯論就獲得通過。《先驅電訊報》29日質問:特朗普當局是不是要對所有受到貿易戰影響的美國產業進行補貼,如果那樣的話會花掉納稅人多少錢?該報還警告說,因貿易戰受損的人的耐心很快就會失去。美國農民不想要救援,他們想要像貿易戰開始前那樣做自己的生意。
對特朗普的另一大威脅來自美國精英層。29日,美國第二大非上市公司科氏工業集團首席執行官查爾斯·科赫表示,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最終將會被證明是一場“災難”,可能將美國經濟拖入衰退深淵。科赫是在當天出席一場有500多名政治捐款者的會議上開炮的。據美國媒體報道,科赫家族多年來都是共和黨的最大金主之一,在政商兩界具有深厚的人脈和影響力,他們主導著一個由700多位政治捐贈者組成的網絡,因此被稱為“華盛頓背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