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孫微 ●本報記者 胡馨予 ●甄翔
“中英兩國制度截然不同,但我們也有很多共同點。英方認為中國崛起以及中國的經濟和力量會是也必須是世界的積極力量。”30日,訪華并出席第九次中英戰略對話的英國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在北京會見記者時這樣表示。本月初,亨特接替因不滿“軟脫歐”計劃而辭職的鮑里斯·約翰遜成為英國新任外交大臣。英國媒體紛紛強調,中國是亨特作為外交大臣的首個重要外訪國家。眼下,英國政府因為脫歐問題忙得一團糟,英美“特殊關系”又因為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褪色不少;中國則與美國爆發貿易戰,而作為島國的英國又一向傾向自由貿易。兩個合作潛力巨大又都想擴大“朋友圈”的國家,會擦出什么樣的新火花呢?
雙方探索自貿談判可能性
“亨特訪華尋求重振兩國關系‘黃金時代”,英國《衛報》30日以此為題稱,亨特作為外交大臣首次重要外訪就來到中國,他將努力恢復當年卡梅倫開啟的中英關系“黃金時代”。美國總統特朗普行事多變,喜歡搞單邊主義。在此背景下,歐盟各國都想讓中方繼續放心地跟多邊國際機構打交道,亨特則想有一個踏踏實實的開始。
“黃金時代”仍是中英雙方均強調的一點。英國駐華大使館30日在給《環球時報》發來的新聞稿中表示,在訪華之前亨特說:“英國和中國都是有著全球視野的世界大國。英國在脫歐的過程中將愈發開放,我們將會繼續深化中英兩國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中英兩國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和‘黃金時代的背景下,中英戰略對話是一次重要的機遇,兩國將從全球自由貿易到核不擴散、環境問題等方面,針對我們共同面臨的國際挑戰深化合作。”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亨特主持中英戰略對話后共見記者時表示,兩國領導人已就打造中英關系“黃金時代”達成重要共識,我們應切實提升雙邊關系的戰略性、務實性、全球性和包容性,讓“黃金時代”成色更足、亮點更多、走得更穩。王毅還表示,當前形勢下,中英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要旗幟鮮明地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抵制一切形式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
“英國將尋求與中國開展貿易協定談判”,《衛報》報道稱,亨特與中方就開展自貿協定談判的可能性進行了磋商。在記者會上,雙方均力挺自由貿易,并表示要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路透社稱,美國特朗普政府挑起貿易戰后,中國一直在尋找朋友,英國則對中國企業發出了強烈信號:英方在準備明年脫歐之際將對商業保持全面開放態度,而且脫歐后英國希望與有關國家簽署自貿協定,中國就是其中之一。但正式談判要到明年英國脫離歐盟后才能展開,而且自貿協定通常要花上多年時間才能談好。
外媒還紛紛報道了王毅當天就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的表態。路透社報道稱,王毅表示,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是美方首先挑起的,“中方不想打貿易戰,但面對美方咄咄逼人的態度和侵權行為,我們不得不作出必要反制,這純粹屬于合法合理的正當防衛”。他還表示,中方對話談判的大門始終敞開,但對話必須建立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之上。
坦率面對分歧
當天在會談中,亨特還鬧出一個小笑話,被外媒廣泛報道。眾所周知,亨特的妻子是華人。亨特還與日本有一定淵源,上世紀80年代他曾在日本當過兩年英語教師,因此會說日語。法新社報道稱,亨特本來想與主人互動活躍氣氛,結果卻口誤把自己的夫人說成是日本人,但他很快就意識到犯了“可怕的”錯誤。亨特見到王毅時說:“我夫人是日本人——我夫人是中國人,這真是個可怕的錯誤。我夫人是中國人,我的孩子有一半中國血統,(孩子的)外祖父母生活在西安,我們的家庭跟中國關系密切。”
從前首相卡梅倫時期開始,中英關系進入“黃金時代”。兩國間的一些合作備受矚目,比如中英法合作建設的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英國還是第一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第一個簽署《“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的西方大國。然而,兩國關系一度有所下滑,不過總體上還是強調“黃金時代”。當然,兩國也面臨一些分歧和雜音。
英國《衛報》稱,亨特一直受到國內的一些壓力,要他在中國提出香港人權問題。亨特30日在記者會上就此表示,兩國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分歧。他說:“我們在雙方有著很強共識的領域以及雙方有不同看法的領域如人權等領域都進行了非常全面的磋商。在所有情況下,我們的磋商都是坦誠開放的。”在被要求進一步介紹雙方在香港問題上的磋商時,亨特表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英國支持‘一國兩制,我們認為‘一國兩制對中國內地和香港都好。”王毅表示,香港在“一國兩制”安排下享受高度自治,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部事務,不容外國干涉。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在亨特訪華前夕,英國一些政界人物寫信,要求他同中方會談時討論“外界對香港人權、自由及法治狀況的擔憂”。
英國《金融時報》30日在報道中提到英國近日公布的“外資新規”,并稱,“英國官員證實,近日公布的120頁政策文件中的提議主要針對中國,擬加大英國政府阻止或修改外資收購敏感英國資產的權力”。對于有關“英國以國家安全名義限制中資收購”的說法,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采訪時則強調,“這一舉措絕非針對中國”,恰恰相反,“英國是幾乎所有國家中最歡迎中國投資的國家”。
中英合作潛力大
一周多前,澳大利亞與英國舉行防長和外長“2+2”會談時,雙方討論了在太平洋的聯合海軍行動。英國國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說:“我們非常希望,并將一道努力,將‘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部署到太平洋,希望它能與澳大利亞艦船并肩航行。”英國《衛報》等媒體隨后炒作稱“英國航母計劃赴南海巡航”。
“英國作為西方國家,不可能離開西方盟友,它會在一些問題上做做樣子,顯示自己是西方的一員。”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認為,中英之間有一些分歧和矛盾,但沒必要夸大,更應看到兩國巨大的合作潛力。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英國現在因為脫歐問題一團糟,“軟脫歐”方案在國內反對聲不少,歐盟也沒答應英國的“軟脫歐”方案。而且英美特殊關系現在也沒有那么鐵,已經變味了。這種情況下,英國需要找到新的伙伴,中國作為這么大一個經濟體,是英國非常看重的。對中國來說,擴大與英國的合作也很有意義,現在國際形勢比較微妙,英國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國家,比較主張自由貿易。
英國商界和學界對中英關系也多持樂觀態度。有“金磚之父”之稱的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吉姆·奧尼爾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幫助更多英國人了解中國對英國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脫歐之后。
亨特30日在中英戰略對話中表示,中國有望在未來2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和壯大對世界是機遇而非威脅。英方愿同中方加強溝通,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