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偉:人大監督也要兼顧微觀監督 江蘇省徐州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孔令偉撰文說,監督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多年來,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堅持“議大事、抓重點、求實效”原則,圍繞黨委決策部署和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和中心工作開展監督,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抓宏觀、抓大事領域的監督,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的主要方向,也是其義不容辭的主要職責所在。筆者認為,在突出抓好宏觀監督、大事監督的同時,人大監督也要兼顧微觀監督,絕不能因事小而忽略、而不為。人民群眾關注和反映的一些事情,從表面上看似小事,但實則不然。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再小再微觀,也是大事要事。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它們因相互聯系而存在和發展。沒有微觀就沒有宏觀,大事也是由小事發展、組合而成的。舍棄微觀監督,忽略小事監督,人大監督往往會陷入原則性、粗放性、程序性的尷尬境地,就難以發現“一府一委兩院”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難以真正促進解決群眾關注的切身利益問題,也很難取得實質性的監督成效。人大的權力是人民群眾賦予的,人大的監督也是代表人民監督的。只要是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事,事情再小、再微觀,人大都應該主動去關注、去監督。由此可見,人大監督也無小事。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在抓好宏觀領域監督的同時,必須牢固樹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理念,把民生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終堅持以民為本,想其所想,急其所急,解其所難,以促進改善民生為重點,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人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住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監督, 督促政府為民辦實事、辦好事、辦成事,讓人民群眾在人大監督的有效推動之下獲得的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錢振華:把握四個關鍵環節發揮人大調研作用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桃源鎮人大錢振華撰文說,人大履職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調研水平的高低,調查研究是人大議政督政的“源頭活水”。為此,各級人大要推動調查研究這一優良傳統“回歸”人大工作本身,摒棄為調研而調研的狹隘思維,樹立大調研格局和系統化思維,堅持以“調”為基礎,以“研”為關鍵,以“轉”為目標,牢牢把握學習、調研、轉化、落實四個關鍵環節。一是學習為首是開展人大調研的先決條件。人大監督政府工作,政府有多少部門領域,人大的監督視角就會涉及多少職能部門和業務領域,人大調研工作就會接觸到這些問題和知識。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調研課題的需要,不僅要學法,而且要學專業知識,盡快從外行向內行轉變,成為一名“多面手”和“百事通”,把學習同調研有機結合起來,把學習貫穿于調查研究的全過程,以學習帶動調研,以調研促進學習。同時,人大工作是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的,這就要求我們吃透黨的政策精神這把“第一標尺”。二是調研為基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有效途徑。要善于運用法定方式開展人大調研,如聽取匯報、聯系選民、專題調研、集中視察等等,發揮人大調研的獨特優勢。在調研過程中,要“不唯上、不唯虛、只唯實”,要實事求是提出問題,全面準確分析問題,唯其如此,調查研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高質量的調研推動高質量的發展。三是轉化為本,建構民意落實的法定程序。各級人大要將調研成果通過合法程序轉化到行政、司法的工作實踐中,在營造更好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上發揮作用。要研以致用,通過民意轉化有效解決現實問題,沿著“問題—社會問題—公共問題—公共政策問題”環節發展,推動政府出臺更多既有“言值”、更顯“溫度”的政策文件,最終將調研措施以立法形式固定下來。四是落實為要,助推區域發展的有力保障。各級人大要強化監督組合,科學整合監督資源,通過調研與監督手段的結合,實現調研質量與監督實效的同步提升。要加強與辦理部門的聯系,限期整改、督促落實;組織代表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回頭看”,對照整改要求逐項檢查核實;將調查研究和工作評議、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執法檢查,甚至詢問和質詢等監督形式結合起來,建立起常態化運行機制,使調研所提意見建議真正落到實處,更好地發揮人民當家作主和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作用。
盧鴻福:提高人大監督的落實力 湖南省婁底市人大常委會盧鴻福撰文說,現實生活中,監督依然是人大工作的薄弱環節,其中一個突出問題是監督的落實力不強。筆者對人大監督落實力不強的表現進行了專門梳理,主要有:一是重會前,輕會后,事前調研比較深入、比較認真,事后交辦輕描淡寫,避重就輕;二是調門高,行動少,滿足于作指示、畫圈圈,言語上狂風暴雨,行動上和風細雨;三是把“議了”當成“做了”,把“交了”當成“做好了”,既不管“下文”如何,也不聽“下回”分解;四是建議意見籠而統之,大而化之,放之四海而皆準,缺少針對性、目的性、可操作性;五是選擇性落實,有利就干、容易就做,一旦遇到矛盾困難就打退堂鼓;六是在矛盾面前,束手無策,無所適從,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鑰匙;七是求和諧,求穩定,理解支持、換位思考的多,動真碰硬、追蹤問效的少;八是交辦意見發下去了,對相關部門單位有沒有執行、落實的效果怎樣不聞不問,導致交辦與執行脫節;九是目標不明,要求不高,只看有沒有答復、辦理的態度好不好,卻不管辦理的質量和效果,不管問題解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人大監督的權威,嚴重影響了人大機關的形象,因此,提高人大監督的落實力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必須著力破解的一道難題。一是要強化責任。提高落實力歸根結底是責任心的問題,開展監督工作沒有責任心不行。有了責任心,即使遇到困難,也能想方設法去解決去落實。因此,對每一項監督工作,要有極端負責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抓則已,要抓就要抓出成效來、干出樣子來。二是要動真碰硬。抓監督落實不可能一帆風順,也會遇到矛盾和問題,甚至還會遇到阻力,必須敢于面對、勇于正視,不能畏難而退、半途而廢,只要是符合憲法法律要求的、只要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只要是認準了事項,就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千方百計尋求矛盾和問題的解決辦法。當然,要有敢于“亮劍”的精神,對敷衍應付、推諉搪塞、藐視監督的行為,通過質詢、特定問題調查、撤職等剛性監督手段,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直至問題得到真正解決。三是要持之以恒。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各類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利益關系日趨復雜,問題解決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任何一項監督工作的開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監督效果的取得,也并非立竿見影、馬到成功。因此,對每一項監督議題,既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守,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堅持不懈抓下去,不解決問題不放手,不達到目的不罷休,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當年解決不了的,來年接著干;一屆拉不下的,下一屆接著來,打破“年”和“屆”的界限,盯緊問題,追蹤問效,這樣,才能讓監督工作落到實處,開花結果。
花志榮:不妨多開展些體驗式調研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花志榮撰文說,調研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課,也是人大提升監督實效、作出正確決議決定的前提。縱觀一些地方人大平時開展的大量調研,多數往往局限于傳統的“看、聽、議”。所看或視察的對象和線路,常是調研對象事先精心安排好的;所聽取的匯報,也常是調研部門文字人員起草并經層層把關的;而交流討論時,敢于直面問題、較真頂真的“思維風暴”更為罕見。如此,許多調研對所涉議題面上和點上的情況了解不全,對諸多深層次問題觸及不多或不深,因而所提意見建議缺乏現實針對性和前瞻性,“含金量”不高。相對于傳統的“看、聽、議”的調研方式,體驗式調研由于具有直觀性、情境性等特點,調研者與調研對象“零距離”接觸,往往更能給調研者帶來感官、情感、思考、關聯、行動等各種體驗,因而在調研中能獲取更多的信息,掌握更為全面的第一手資料,發現平時在辦公室想象不到、察覺不到的細節。除能較好克服一些傳統調研方式形式主義的傾向外,對人大工作者和人大代表而言,體驗式調研還有助于提升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情操和行動意愿。由于體驗式調研要求調研者需介入、參與、融入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之中,親身經歷和切身體會,其對老百姓的生活更能感同身受,產生共鳴,激發自身為民履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2014年春運期間,兩名廣東省人大代表以乘客的身份到火車站現場體驗式調研春運購票管理情況,切身感受到了購票難,也據此為民代言,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又如,近年來,為推動解決法院“執行難”問題,在地方人大的組織下,部分人大代表全程參與、見證執行工作。他們感慨,通過參與切身感受到了執行工作的復雜與艱辛,也體會到了執行干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決心與勇氣,同時也豐富了作為人大代表角色的履職體驗,激發了履職動力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