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瑞
摘要我國200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六條規定:公證機構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隨著2017年司法部大力推進公證體制的改革,我國現有的公證處主要有以下幾類性質:事業單位參公管理的公證機構、事業單位自收自支的公證機構、法定機構性質的公證機構、合作制性質的公證機構。
關鍵詞公證機構 體制 未來
多年僵化的公證體制,巨大的阻礙了公證工作的深入推進,嚴重的妨礙了公證工作服務于民的設置初衷。隨著2017年年底,司法部對于全國公證體制大刀闊斧的改革,改掉了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這次改革的順利完成,讓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一去不復返,它證明了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不再適應時代的需要。接下來繼續開展的全國范圍內的事業單位公證機構管理體制改革和合作制公證處的試點工作,上述改革成功與否將決定我國公證事業未來幾十年甚至更長久的發展軌跡。作者作為公證工作者的一員,站在公證處工作人員的角度,深度的剖析各種公證體制的優劣。表達一個公證員對于改革的期望和在改革過程中的焦慮心情。
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對于這類性質的公證機構。收支兩條線,有利的保障了公證處工作人員的基本收入。收入的保障,順利的實現了公證處的兩項基本職能。
第一,有利于公證工作人員在公證過程中不因為公證費的原因而有所偏私。保證了公證工作可以某種程度的實現真正的公正公平性質。
第二,有利于公證工作的全國范圍的推廣,滿足貧困地區公證服務的需要。在我國很多地方經濟落后,公證處公益性的收費不足以支撐地方公證處的正常運營。在國民經濟困難的情況之下,財政撥款的方式是當時公證機構設立的必然選擇。
第三,有利于公證制度和法治觀念的深入民心。法治觀念的深入人心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個長期過程。以國家行政機構身份出現的公證機構,可以很好的做到法治的宣傳和體現公證的國家公信力。
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在新的時代,其弊端逐步顯現。首先,過于僵化的體制不利于社會對于公證創新的需要。新的社會背景,要求公證機構有對于社會新需要的服務,作為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缺乏創新的活力。其次,行政體制不利于人才的吸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成與完善,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不再有過去一樣對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人才的大規模流失,公證工作逐步淪為形式。再次,行政體制不能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固定的工資收入標準,在做多做少收入一樣,做多風險高的情況之下,“推證”變成了很多公證人員的日常工作。嚴重的損壞了公證的服務形象。最后,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公證員更多的變成了一個公務人員的晉升渠道,不利于專業化公證隊伍的建設。
2017年年末,去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的改革已經從政策層面說明了行政體制公證機構不在適合于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公事業單位性質的公證機構。參公性質的公證機構,類似于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均無法調動公證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在此不多做論述。
值得一提的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公證機構。本人長期就職于這類事業單位的公證機構。深刻發現其值得推廣又值得思考的方面。
第一,自收自支的方式,有利于公證活動的順利開展,緊跟當事人的需要。過去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買一個小物件需要申報,買大物件需要招標,過程漫長不說,買到的東西都和需求的有所差距。自收自支的方式,在購買辦公用具方面,既可以節省開支,同時高效并且完全是根據需求購買。因為收到的公證費直接關系到每個人的收入,更多的會想辦法節省開支,比如,可以在京東、天貓雙十一購物活動中以優惠的方式購買所需辦公用品,團購優惠等。并且效率更高效。比如,有當事人需要辦理公證時用到錄音錄像設備,公證處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迅速采購設備,形成業務的更加深入開拓。
第二,可以更好的調動公證人員的積極性。工作人員的公證普片的分為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的鼓勵下,每個工作人員都有很大的積極性去開拓業務。
第三,司法局和行業協會的監督和自我名聲的愛惜,讓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公證機構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更加注重公證質量和辦證的服務水平、服務效率。
但是,由于改革的不徹底,導致自收自支公證機構不能真正做到自收自支。隨著多年以來,公證機構人員冗余,公證機構財務制度弊端爆發。導致自收自支公證機構普片出現了收入不足以支撐公證處的財務危機。公證員收入的持續下降,公證員地位得不到不高,嚴重的影響到了公證員的積極性。導致了大量有經驗的公證員向律師隊伍、法官、檢察官隊伍的流失,公證處無法吸收到高素質專業人才加入,公證員隊伍素質不斷下滑。公證員隊伍專業水平的下降,導致高端公證業務的無法開展,公證服務能力的下降,公證處收入進一步無法提高,讓自收自支公證機構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逐步導致公證法律服務變成了“坐堂辦證”、“隨意推證”。嚴重的損壞了公證的法律服務的形象。
因此,合作制公證處變成的歷史的必然選擇。有人說,合作制公證機構改變了公證處公家的“公”的性質,變“公”為“私”。我看沒有,合作制更加體現了“公”,公平、公益、公正。
合作制公證處在吸收了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公證處調動公證員積極性的同時,讓公證員作為公證機構的合作人,公證員和公證機構榮辱與共。更加靈活的財務制度,可以讓公證機構有更多的機會去培養公證員,更多的去吸收高素質人才,提高公證員隊伍的人才力,為未來開拓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公證業務打下基礎。隨著公證員收入得到保障,公證員社會地位的提高,可以更加保障公證書的質量和公信力,同時讓公證的理念更加的深入人心。隨著更多人才的涌入,公證業務的創新性發展,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奠定基礎;隨著公證在民事領域的深入開展,普通的社會大眾更多的從中受益,讓法治的觀念可以深入人心。
但是,對于合作制公證機構,我們在積極希望的同時,也應該去思考可能產生的問題,提前預防。
首先,大多數人擔憂的是公證質量的問題。作為公證專業人員,我認為公證質量是關系到公證機構存亡和公證改革是否成功的關鍵性的環節,我們一定不能放松警惕,嚴格公證審批制度,建立健全公證質量責任制、錯證追究制和公證質量檢查保障機制,對公證機構和公證員的不良執業信息實行常態化通報。
其次,防止公證處之間因利益而不正當競爭的問題。合作制公證處財務自收自支,公證員收入與辦證收入直接掛鉤,一方面提高了公證員的積極性,同時,也直接考驗這每一個公證員的道德理念。難免會出現一些害群之馬,為了爭奪一時的利益,損壞整個行業的改革成果。在這個方面,我們不能夠單純的寄希望于每一個辦證人員的高尚品質,更應該合理的設置管理懲處制度的創新和嚴格執行。
再次,如何解決公證處財務和人事關系正常運營的問題。合作制公證機構的設立,其財務制度不再是收支兩條線,公證處自己管理收到的公證收入,嚴格的公證收入管理規定,以及財務的監督機制如何發揮作用,直接影響到一個公證機構是否可以持續向好的方面運營,既關系到每一個公證人員的切身利益,同時又關系到整個公證機構是否可以長期有效的發展成長。人事關系制度的建立,即是公證處人員的進出機制、晉升機制的建立,對于公證處是否可以持續長久發展至關重要。人才的進出機制,關系到公證處可以吸收到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人才的晉升機制,關系到公證處可以留住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接著,值得我們關注的,在公證機構合作制改革之后,如何發揮國家對于公證機構的監管的問題。合作制改革,直接的后果就是公證處的財產由公有財產變成了發起人出資的私有財產。加強管理,是保障公證機構明確正確發展方向的指導力量。公證機構的公益性質、服務性質不能因為合作制的原因而有絲毫的變化。這既是改革的初衷,也是我國公證發展的必然之路。
最后,在這個公證危機的時候,我認為最需要思考的是未來前進方向的問題,合作制公證處也將主要的面對的是這個問題。未來公證走向何方,司法輔助試點的開展、互聯網加公證保全工作的開展、公證加房產辦證服務進行,公證的未來在哪里?在這個中國公證事業最困難的關頭,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過去的傳統公證業務的萎縮,新的公證創新方向又不太明確的情況之下,公證人的迷茫。我們改革的目的,就是打破公證的困境,找出公證未來的前進道路。當我們的改革真正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再僅依靠傳統業務的時候,我們的改革才算是成功了。
全國范圍的合作制試點的進行。本人淺見,我們應該堅持以下幾點原則:
第一,堅持效力至上、服務至上的原則。一項工作是否可以取得人們的信任,關鍵在于是否可以讓人實實在在的感覺到它的好處。當前的很多公證業務雖然繼續開展著,但是對于很多當事人而言更像是逼著他們辦證,因為某些機構需要公證書,所以被逼著來辦理公證。當然,這一方面是法治觀念還沒有深入到每一個老百姓的觀念之中,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我們辦理的這個公證確實沒有讓老百姓感覺到他確實是實實在在的享受到了法律服務、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第二,堅持質量至上、實用有力的原則。當前我們一些辦證人員,奉行關門辦證的原則,自己把公證書辦出去了,也不管當事人能夠用的上。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公證書使用過程中發現瑕疵,或者公證書涉及內容與對方的需要完全不相符,最后導致公證書無法使用。公證機構與當事人沖突不斷、與其他機構沖突不斷。加強公證機構與其他機構的交流,提高公證人員的責任心,這個方面關乎公證形象,至關重要。
第三,堅持黨的領導、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們改革是否可以成功的關鍵所在,黨的領導在思想上為我們指明的為人民服務的方向、為我們確定了依法辦事、依規辦事的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在每一個公證員的心里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是合作制公證機構堅持正確方向必然選擇。合作制公證機構內部,也要發揚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合作人之間既要講民主,讓每一個合作人都可以融合這個機構,為機構出謀劃策;又要講集中,堅持合作制公證黨委的指導作用,可以讓公證機構高效有力的運轉。
第四,堅持任人唯賢、人才至上的原則。知識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知識創造的力量。人才的多少和是否可以有效的任用,關系到機構的發展前進。特別是公證機構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隊伍、同時又是公益性很強的行業,隨著越來越深入高端的公證業務的開拓,跨行業吸收人才的方式將越來越困難。加強自我人才的培養、重點向高校招攬人才,建立起公證機構內部晉升通道。
第五,堅持創新性思維,互聯網思維。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技術不斷創新的世紀,互聯網加成為了各個行業的口頭禪。如何把互聯網、大數據思維運用到公正上來,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這個運用,肯定不能是簡單的辦公電子化、電子數據互聯互通。是否可以有互聯網與公證具體過程的融入,值得研究。
前行之路,披荊斬棘。作為在這次公證改革中的邁步者。于我而言,關系的是我的一生前進道路;于國家而言,關系的是法治國家建設的前進方向;于國民而言,關系的是國家法律服務的提高、法治觀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