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盛霞
摘要“59歲現象”在我國已查處的省部級高官腐敗案件中表現突出,是我國公職人員腐敗的典型特征。本文以1986年至2015年期間查處的省部級以上官員腐敗案件中表現出的“59歲現象”為例,從ERG理論的視角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基于此,本文認為,要正視并滿足公職人員合理的生存需要和關系需要。同時,要積極探索并構建多元化的公職人員成長渠道,開拓公職人員的成長空間,提高滿足其成長需要的可能性。
關鍵詞腐敗 省部級 “59歲現象” ERG理論
一、ERG理論概述
ERG理論由克萊頓·奧爾德弗教授(ClaytonAlderfer)提出,該理論主張人們存在生存需要(Existence Needs)、相互關系需要(Relatedness Needs)和成長需要(Growth Needs)等三種核心需要。其中,生存需要近似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基本的物質生存需要;相互關系需要是一種人文精神需要,主要是人與人相互關系、相互聯系的需要;成長需要是一種要求個人得到提高和發展的內在欲望。該理論認為,人的需要并不是按從低到高的順序逐級發展的,低層次的需要未滿足時,人們可能會為高級需要而工作;多種需要可以同時并存,同時起作用;存在高級需要向低級需要倒退的現象,即當高級需要受挫時,對低層次需要會更強烈;某種需要得到滿足后,其需要強度不一定會減弱。
二、“59歲現象”內涵
(一)“59歲現象”的含義
“59歲現象”也就是所謂的“最后撈一把”現象,在政治、經濟等諸多領域均有所體現。本文所指的"59歲現象”主要是指政治行政領域的領導干部在臨近離退休時,基于“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等不當心理,貪污腐化,從事權錢交易等非法失職活動的現象。
(二)省部級貪腐案中的“59歲現象”
“59歲現象”在己查處的各類官員腐敗案件中均有體現,但學界目前關于這一問題的專門性研究是不足的。本文以中紀委、中組部等相關部門和人民網、新華網等權威媒體公開通報接受調查和雙開的消息為落馬標準,聚焦于省部級官員腐敗案件,對我國1986-2015年30年間查處的此類案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表明:自1986年時任安徽省副省長洪清源因受賄和濫用職權被查處至2015年3月份福建省副省長徐鋼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落馬的近30年間,我國因腐敗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達204人。其中,臨近退休落馬的人數占比較大,呈現出明顯的“59歲現象”。
具體而言(見表1),統計期內落馬的省部級高官平均年齡58.8歲,年齡區間在為48-83歲,且集中分布在51-65歲之間,56-60年齡區間內尤多。我國官員退休年齡通常為60或65歲,而落馬官員落馬時年齡明顯集中地分布在60歲左右,57-62歲之間人數達91人,“59歲”現象突出。十八大后查處的“大老虎”平均年齡下降,有年輕化傾向,但總體呈現類似的年齡分布規律,56-60年齡區間內的占比極為突出,“59歲現象”依然突出。
三、“59歲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物質壓力刺激腐敗
結合ERG理論看,生存需要的滿足程度是影響官員廉政表現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人民的總體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公務員的收入穩定,但在社會各行業中處于偏低水平,社會購買力較低。省部級官員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在公務員序列中處于高水平,但與其他行業的同級別人員相比無疑是偏低的。此外,從工資收入的內部結構看,中國高低級公務員的收入差距與歐美和香港等地相比較小,并呈現縮小的趨勢(如從2006年的12.4倍縮小到2015年10.4倍)。著眼于此,可以推出:在公務員的整個政治生涯中,收入增長并不顯著。然而,與之對應的是,子女撫育和老人贍養的壓力會隨年齡增長。特別地,50歲以上的公職人員或處于子女求學和父母贍養支出高壓期,或處于子女婚育或職業起步期,對于物質資源和社會資源的需求大。實現生存需要帶來的壓力客觀上會增大其腐敗的動機,如:原遼寧省副省長劉克田為了讓女兒出國留學收受巨額賄賂。
(二)關系文化的牽絆
受傳統的關系文化影響,我國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情社會”。在人情社會中,情感、經濟和權力關系混雜交織,這客觀上強化了腐敗的動因。以省部級腐敗案件為例,其往往涉及親緣關系、情感關系、上下級關系、官商互益,表現出家族性腐敗、色情腐敗和權錢交易、官官勾結等形式。從ERG理論的角度看,一方面,固化彼此關系的需求(固化幕僚關系、鞏固親情、鞏固利益聯盟關系等)會刺激腐敗,對舊屬、幕僚和家庭的補償心理;另一方面,關系文化的另一面是:隨著權力喪失帶來關系網的崩解,表現為“人走茶涼”的官場生態。官員離退休后不再擁有實權,舊日一呼百應的“尊重”關系不復,相互關系的需要在離退休之后的滿足程度降低。這客觀上會促使官員在其他方面(如生存需要)尋求更大的滿足,尋求離退休之后的保障,刺激“59歲現象”衍生,加劇腐敗。
(三)成長空間受限導致需求倒退
據ERG理論,成長需要是一種要求得到提高和發展的需要,對公職人員而言這主要可具化為職位晉升等形式。我國公務員系統內公務員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而領導職務由高到低依次包括:國家正副職、省部級正副職、廳局級正副職、縣處級正副職、鄉科級正副職。客觀而言,公職人員的晉升空間有限,金字塔形的職務結構意味著晉升難度逐級加大,對省部級以上的官員而言尤其如此。省部級及以上職級的官員的晉升空間基本上是趨于零的,在同一級別的崗位上任職數十年為普遍現象,如原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在省部級職位上任職長達十五年(1988-2003);原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高嚴在正省部級職位上任職長達十年(1992-2002)。根據ERG理論的觀點,當高級需要受到挫折時,對低層次需要可能會更強烈。省部級以上官員處于權力金字塔的頂端,成長需要很難得到更大的滿足。因此,省部級以上官員可能會對生存和相互關系的需要有更多的關注,客觀上增加腐敗的動機。
四、“59歲現象”防治建議
(一)正視經濟理性,保障生存需要
要治理包括“59歲現象”在內的各種腐敗問題必須正視人的經濟理性,保障其生存需要。提高工資和福利水平客觀上會增大腐敗的機會成本,高薪不僅對受賄者是一種制約,還可以淘汰一些潛在的行賄者,從而達到減少腐敗的作用。
結合上文,本文認為須改革當前的公務員的工資制度,改變目前公務員收入偏低的現狀,建立浮動工資制度,使工資與社會消費水平同步提高,使公務員有合理、合法的途徑實現其收支的相對平衡。針對高級公務員尤其是臨近退休的高級公務員要結合其貢獻、職位和服務年限適當提高其工資水平,使其能夠保障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甚至能維持較高的消費水平;同時要拉開與其他公務員的薪資差別,從而增加工資的激勵性、保障性和防御性。具體可以借鑒新加坡政府1994年向國會提交的《以具競爭性薪金建立賢能廉潔政府——部長與高級公務員薪金標準白皮書》中提出的基本思路,將高級公務員的薪金與企業界的薪金標準掛鉤,旨在通過較大幅度地提高高級公務員的薪金標準,穩住政府人員的優質結構,保證政府總體行為的廉潔高效。
(二)尊重合理的關系需要,適應并反抗人情社會
公職人員的相互關系需求是多樣的,包括家庭關系需求、干群關系需求、與上下級關系需求、同級關系需求等。腐敗防治工作要立足實際,尊重人性對關系的需求,滿足合理的人之常情,但要反對絕對人情,對人情社會既適應又反抗。具體地,在家庭關系方面,要完善高級公務員的休假制度,保障高級公務員正常的休息權,增進其與家人的溝通,保障其家庭關系的正常化,減少現實中因虧欠心理而引致的為家人“最后撈一把”的現象。當然,與此同時要加強對家屬的廉政道德教育,減少家屬以親情挾持在位者謀私的現象。在干群關系方面,擴大信息公開程度,支持媒體對省部級官員的作為進行更全面的報道,降低省部級官員的神秘性,減少僥幸心理,利用國人普遍的“面子心理”促使省部級高官謹言慎行以免被世人唾罵;再者要適當擴大省部級官員的基層實踐,增加其與普通群眾面對面的機會,培養與群眾的感情,使其有更強的廉政動力以維護在人民群眾、社會中的形象。關于上下級關系,實際上也涉及到權力關系,要限制上級對下級職位晉升的決定力,限制上下級之間的利益聯系,防止上下級關系“幕僚化”,使上下級關系“單純化”。此外,權我關系也需要進行規范,權我的分界不夠明確且自身或對自身決策有影響力的人有強烈的畸形關系需求的情況下,陷入腐敗的泥潭的可能性會急劇上升。為此,除了上文提及的措施之外,要通過培訓等手段糾正錯誤的權力觀念,形成正確的權我關系。如果公職人員能樹立正確的權我觀念,這客觀上將減少因離退休帶來的關系體驗落差,從而減少“59歲現象”。
(三)拓寬事業成長空間,提高職業榮譽體驗
在難以增加省部級以上官員行政成長空間時,可以考慮從其他維度拓寬成長需要的滿足空間。本文認為,可以研究形成更符合實際的更科學的公務員轉崗和退出再就業機制,為公務員提供更多的成長方向選擇,讓其有機會在其他領域獲得成長需要的延續。具體地,可以鼓勵高級公職人員在臨近退休且有余力時發展與本職工作沒有直接利益沖突的事業;對省部級官員的表現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與再就業機會掛鉤。對表現優秀清廉的省部級官員適當放寬限制,允許和鼓勵其退休后進入再就業市場,特別可以鼓勵其進入非營利組織發揮余熱。特別地,高級官員往往在公共事務處理上極具經驗,可以有序地吸收有意愿的離退休官員參與政策咨詢,發揮其余熱同時減少其社會角色落差感。除此之外,人的成長需要并不一定局限于職位的晉升,還可以表現為榮譽感的提高。因此,在客觀職級無法得到更大的提升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提高職業榮譽感的方式增強其廉政動力。具體地,可以對在任職地表現優秀的官員授予當地“榮譽市民”榮譽等方式提高其成長滿足體驗。
五、結語
省部級及以上級別的官員一旦腐敗,其危害輻射范圍往往很大,將對行政秩序和政府威信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這類人員的腐敗行為不僅會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還可能會在公務員序列中產生“上行下效”腐敗效應,更可能影響公民對國家的信任度和國家在國際上的廉政形象。因此,防治省部級以上官員腐敗意義重大,勢在必行。結合ERG理論,要從人性的不同需求角度出發,對癥下藥。此外,考慮到人的某種需要不會因為滿足之后而降低,防治措施必須是持續的;考慮到人的多種需要是同時并存的,防治措施必須是多管齊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