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軼凝
摘要知識產權是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強的經濟屬性。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有利于維護我國的市場經濟秩序,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首先對知識產權進行了簡單介紹,其次,從高技術性、特殊性、多元性以及廣泛性等方面詳細分析了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從立法、司法以及行政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知識產權規制策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知識產權 侵權行為 行為特征
在經濟、文化以及政治等的快速發展下,整個社會已經步入到知識經濟時代。這個時代中的“知識經濟”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其關鍵之處在于將知識運營作為主要的經濟增長方式。然而從現階段的社會發展情況來看,由于受到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出現一些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給群眾的人身權利、個人財產都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所以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研究我國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特征與規制策略就顯得極為重要。
一、知識產權介紹
(一)概念
知識產權指的是人們憑借自己的智力勞動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也被稱為知識所屬權。發明、文學藝術作品、商標、外觀設計、圖像等都可以被認為是某組織或者是某個人的知識產權。
從本質上來講,知識產權屬于一種無形財產權,其客體既可以是智力成果,又可以是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的精神財富。知識產權和汽車、房屋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具有一定的價值以及使用價值,并且也受國家法律的保護,甚至對于一些馳名商標、重大專利而言,其價值要比汽車、房屋等有形財產高。
(二)特點
知識產權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專有性。專有性也被稱為獨占性或者是壟斷性,除了產權所有人允許或者是法律規定之外,其他任何人不能夠對該項權利進行享有或使用。這也說明人們的知識產權不受他人侵犯。如果要想對產權所有人的專有權進行變更,就必須進行相應的法律程序。另外,知識產權屬于一項完整的權利,并且內容也極為復雜,具有一定的經濟性和非經濟性。
第二,地域性。地域性指的是知識產權只在所確認及保護的地域內有效,也就是說除了簽有雙邊互惠協定或者是國際公約之外,被一國法律所保護的某項知識產權只在該國范圍之內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時間性。時間性指的是在規定期限內進行保護,也就是說法律對各種權利的保護都規定了相應的有效期,不同國家的法律保護期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只有進行國際申請或者是參加國際協定時,才對某項權利的保護期限進行統一。
第四,法律限制。知識產權雖然屬于一種私權,并且法律也承認其具有獨占性,但是由于智力成果具有極強的公共性,和社會產業以及文化等的發展具有緊密聯系,所以不適合被人長期獨占,因此法律也對其進行了相應限制,比如在專利權進行發生時,必須經過一系列的申請、審查、批準;對某些事項沒有授予相應的專利權;權利人具有一定的實施或者是使用義務。另外,對于權利存續期而言,在法律上也有特別的規定。
(三)類型
知識產權的類型主要包括兩大類,分別是著作權和工業產權。其中對于著作權而言,又被稱為版權或者是文學產權,指的是法人、自然人或者是其他組織對科學作品、藝術以及文學作品等依法享有的精神權利及財產權利的總稱。在我國,著作權包括著作鄰接權以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而從狹義的角度來看,著作權又可以分為署名權、發表權、使用權、修改權等。對于工業產權而言,指的是商業、林業、工業、農業以及其他產業中具有一定經濟意義的無形財產權,主要包括商標權、專利權、商號權等。
(四)知識產權保護范圍
第一,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的規定,知識產權保護范圍包括以下幾點:文藝、藝術等的作品;藝術家的廣播、錄音、表演;人類活動領域中的發明;科學發現;工業品的外觀設計;廠商名稱、各種商標和標記;制止不當競爭;在藝術、文學、科學以及工業等方面由于智力成果而產生的其他權利。
第二,根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中的規定,知識產權的范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版權與鄰接權;商標權;地理標志權;工業品的外觀設計權;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的設計權;為披露過的信息專有權等。由于該協議和國際貿易制裁具有緊密的聯系,所以具有一定的強制力,在客體權利方面的規定,也已經被世界各國所認同和遵守0。
二、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特征
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指的是沒有經過產權人的許可就自行利用或者是使用該產權所有人專利的行為,該行為是一種非法事實行為,所以其法律后果也比較嚴重。具體而言,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高技術性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出現了很多新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侵犯知識產權的方式及手段,涌現出了一些新型侵權行為,產生了極強的危害性。同時,隨著先進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進一步提高了侵權行為的技術性,給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防范、責任認定等工作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增加了維權工作的難度。另外,從網絡侵權行為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能夠知道現階段的法律還無法對群眾的知識產權進行有效維護,很難對網絡侵權責任人的責任進行追究,對于權利人而言,也很難利用有效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大量高科技術的使用,嚴重影響了對侵權行為的認定。
(二)特殊性
一般而言,侵權行為包括違法侵占、損毀或者是妨害行為,它們的發生和事物之間的聯系比較緊密。對于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到了原產權的模仿、篡改以及剽竊等,這些侵權行為的出現會直接影響產權人的思想內容,但是和其物化載體之間的關系不大。也就是說,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沒有涉及物體本身,和財產權侵犯行為具有一定的差別。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并不會影響產權人的使用權利,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它與知識作品的“專有性”相違背,也不利于對知識產權的排他性、絕對性等進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