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洪英
【摘 要】大學生要在4年時間里,創建思維方式,我要過怎樣的生活,高校圖書館要引導大學生利用圖書館。
【關鍵詞】大學生;大學圖書館;閱讀推廣
中圖分類號: G641;G25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11-0177-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1.078
【Abstract】In four years,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create a way of thinking, what kind of life I want to live, and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guid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use the librar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University library;Reading promotion
大學階段是人生經歷中舉足輕重的時期,高校圖書館為這一時期的大學生提供了人才成長的豐富土壤,圖書館通過提供良好的服務,系統的文獻資源,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積極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陶冶了道德情操。[1]
1 大學生與大學圖書館
1.1 大學生要學會思考,大學幾年重要創建思維方式
進入大學,要從頭開始,要學會思考“我要什么”、“該做些什么”、“如何融入社會”。
大學是個小社會,大學生不僅僅是單純的為了求學,還要有為人處世的本領,生活在這個環境中,最重要的是適應這環境,你才能更好地駕馭它。
要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我是誰”、“要到哪去”。大學階段不同于初中生,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如目標不清,那就是一味地“混”生活,主動還是被動的求學,其最終文憑的含金量是截然不同的。大學的選擇不是人生前途的最終選擇,它僅僅是成長中無數次選擇中的第一次。選擇要怎樣的生活的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過程是曲折的,不能確定的,但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知行合一,“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比為不成。”是永恒的道理。事不論大小,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說不做。
1.2 大學生要去圖書館
圖書館被稱為“沒有圍墻的大學”,許多有學問的名人都是通過在圖書館自學苦讀,而成為博學識廣的專家、學者或偉人的。大學生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在社會文化體系中位于承上啟下的位置,如果大學幾年很少去圖書館,就等于自己浪費了一筆人生財富。
進入大學,如何實現由中學生向大學生的轉變,全面加強自身素質,努力是自己具有一技之長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將明確的擺在每一個大學生的面前。
大學圖書館不能只是收集、整理、保管圖書,要讓書活起來。在幫助同學可能多地了解圖書館的整體情況和具體運作,學會利用圖書館的必要知識和技能,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
大學圖書館擁有各領域,各學科的文獻,大學生可以廣泛的涉獵,通過閱讀,加強基礎知識、增長閱歷、增長思想、增長能力、拓寬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有利于大學生形成精深,廣博的知識體系,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2 大學圖書館對學生閱讀的引導[2]
2.1 不愛閱讀的狀況原因的多方面的
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人們學習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著重于方便、快捷、享樂,受眾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傳統閱讀方式減少的趨勢不可阻擋,大學生有限的閱讀也集中于消遣的內容。
網絡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如那天段了網,人們就像是丟失了什么,沒著沒落的,失去了方向,大人都方可如此,無疑也嚴重影響大學生的不良習慣。
過于功利。中學生閱讀為了升學,讀大學就為了文憑,在職人員閱讀是為了升職、當官。看書有用嗎,能賺到錢嘛?從某個側面說是能的,人活著除了能做出貢獻不論為國為己,不就是開心、快樂嗎,開心了、快樂了身體自然棒棒的,身體好不就是賺到最大的一筆嗎?從《詩詞大會》走出來的白茹云大姐患有淋巴癌,家境貧困,為打發時間在街邊買了一本詩詞集,從不懂到愛上詩詞,她在用詩詞慰藉心靈的傷,戰勝病魔。
沒目標也就沒動力。過去人們的生活簡單,目標明確,易持久。現在人生活方式復雜,即便有人生規劃,由于社會因素的影響,中國有句俗話叫“計劃趕不上變化”,現實與大學生的遠期目標會脫離,行動不能堅定而持久,導致缺少學習和閱讀的動力,更缺少利用圖書館的能力。
2.2 閱讀推廣引導大學生閱讀,愛上閱讀,愛上圖書館
閱讀是人類獨有的活動,采用相應的途徑和方式,擴展閱讀的作用范圍,增強閱讀的影響力,使人們更有意愿,更有條件參與閱讀的文化活動和事業[3],即閱讀推廣。閱讀推廣的目的就是幫助大學生學會學習。
《中華詩詞大會》如此的火爆,原因有:詩詞背后的故事、國人的參與互動、舞美設計,以‘會詩的形式與選手對話,與前人對話,與歷史對話,與生活對話。從而激起了國人對唐詩、宋詞喜好。
本館每學期2-3次的閱讀分享會活動、每月2-3部電影的播放、插花培訓、攝影講座等活動,通過現場交流讀書經歷的故事,讀書過程中的心得,讀書與學習生活工作的聯系,讀書的方法與時間的安排,自己對讀書的個性化理解……通過閱讀交流談談獲得感,暢談自己積累和創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現場相互推薦好的書目。
活動是給學生搭建信息平臺,營造閱讀氛圍,弘揚經典,促進、提升大學生的閱讀質量、閱讀能力、閱讀效果,吸引大學生的參與,使之產生閱讀欲望,近而培育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分享會不可能是短期效能,是長期不間斷的,規范而持續的機制,由少級多擴大影響力,有助于大學生形成閱讀習慣,使之上升為培養層面,對全校學生閱讀學習和人格養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圖書館提供了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意識、能力及實踐的機會,更要體現“為人找書,為數找人”的圖書館存在價值和服務理念。
【參考文獻】
[1]肖鳳玲.大學圖書館利用基礎教程.科學出版社[D].2010.
[2]孫瑞雪.d大學圖書館對大學生閱讀的引導[J].課程教育研究,2017(37)83-84.
[3]王波.閱讀推廣、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定義——兼論如何認識和學習圖書館時尚閱讀推廣案例[J].圖書館論壇,2015(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