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有利
(北京市蘆城體育運動技術學校,北京 102612)
我國自行車運動的短距離訓練理念一直受法國和英國先進訓練理念的影響,其運動水平較高,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了我們國家備戰奧運會及世界大賽的重點項目。但是中長距離訓練理念一直相對落后,水平較低,很難在世界大賽中名列前茅。訓練方法經常采用傳統的速度訓練,例如,在各種自然條件下以小傳動比快速踏蹬來提高踏蹬頻率;使用摩托車牽引的手。體能是通過速度、力量、耐力、協調、靈敏、柔韌等運動素質表現出來的人體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因素,體能水平的高低與人體的形態及機能特征有密切關系。形態學是構成體能的基礎,機能是構成體能的功能性基礎。不同的運動項目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有著不同的體能要求。例如,舉重主要依靠的是力量能力,長跑主要依靠的是耐力素質,柔韌性是體操運動員完成技術動作的關鍵因素等。自行車運動主要依靠的是速度和耐力素質。評價機體速度的指標主要有功率,評價有氧能力的直接指標包括最大攝氧量和無氧閾。通過利用BT-ATS功率自行車評定運動員速度能力、有氧能力、混合氧能力及專項力量,對現有的運動訓練方法和理念進行量化為訓練提供科學的量化數據。
北京自行車隊青少年6名(女),訓練年限至少6年。受試者都是自愿參加本實驗,在參加測試前要對其基本身體素質進行測試。(表1)
1.2.1 實驗設備 BT-ATS(BIYCLE TE CHNOLOGIES)功率車是澳大利亞沃爾什.查利教練經過自行車生涯中多年廣泛訓練積累的經驗和自身生物力學教師的理論知識研制出的一款訓練設備。教練員能夠通過BT-ATS功率車反饋出的數據更加有的放矢的制定訓練計劃。
1.2.2 干預方法 在進入真正的訓練之前,對運動員進行各方面的身體素質檢查,并根據受試者基本的身體素質制定不同的訓練內容,確保運動員有能力完成規定的任務。這種訓練計劃必須遵循科學原則,遵循能控制生理和心理對訓練有所應激的原則。必須把生物力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循序漸進地、靈活地運用到每名運動員身上。因此,計劃的制定對成功意義來說,比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要求更為重要。出于此主旨,本文主要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1)訓練內容個性化,根據運動員自身素質制訂符合自身需要的訓練計劃。(2)生理學原則作為指導:專項強度、負荷適中不宜過大;在恢復期,機體應與負荷相適應。對機體采用訓練負荷強度,使得身體適應此負荷后,變得更強壯,增強了他的生理功能。如果這種訓練負荷過大或過頻,機體將不適應或可能削弱其能力。充分的恢復是提高身體機能的關鍵。(3)及時發現運動員的心理變化,注重運動員潛能的挖掘,使運動員在比賽中發揮出最大的能力。(4)保證訓練連續性和循序漸進性。(5)積極與運動員溝通,保證能夠及時調整運動員的訓練內容,為教練員和運動員提供量化的訓練依據。(6)培養運動員自覺努力來增加負荷意識和努力完成任務。(7)保證每名運動員是在“輕松”和“疲勞”2種狀態下進行的,也是日常訓練必須完成的。

表1 受試者基本信息
1.2.3 訓練方法 (1)速度訓練。15s快(53×14),3s快(39×23-26),間歇 95s,重復10次。(2)耐力訓練。(3)15s快負荷功率110%,15s慢負荷功率70%(53×15=(7.57)×24次=12分(間歇300~600s,重復2~3次)。(4)有氧能力訓 練 :300s, 功 率 84%(53×15=7.57),間歇300s(自由騎行),300s功率84%(39×23-26),間歇600s(自由騎行),300s負荷功率84%(53×15=5.75)。重復2~3組。在進行BT ATS功率車訓練時主要使用輸出功率來限制強度,要求負荷時盡可能準確和穩定。
1.2.4 測試方法 (1)15s×傳動比53×14(每3-5-7-9-11-13-15s)記錄功率,15s之后傳動比調整為39×26快速騎行3s,記錄功率表的峰值,了解運動員的無氧能力。(2)300s× 傳動比 53×15(每15s記錄一次功率和心率)了解運動員的混合功能能力。最后60sw為運動員全力沖刺階段。(3)1200s× 傳動比 53×15(每120s增加2W,每30s記錄1次心率和功率,以運動員不再增加而結束。即此時運動員已達到力竭的程度(達到最大攝氧量,Vo2mnx)。運動員運動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坐姿,不得離開車座騎行。根據以上測試結果制定運動員訓練計劃,每周進行2次BT- ATS的訓練,訓練周期為4周,在訓練過程中根據訓練者的能力增加運動負荷。

圖1 受試者訓練前后的運動功率

表2 一般素質結果對比

表3 一般素質結果對比
1.2.5 數據分析法 利用SPSS 13.0軟件對測試結果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數據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SD)表示。P>0.05表示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示2組數據間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如圖1所示,4周的訓練提高了練習者的功率。
對3名運動員(王翠、于夢英、姜秀杰)進行一年的BT-ATS訓練,然后對其一般素質的結果對比,發現立定跳遠、400m、行進間250m、原地起動250m、行進間500m、3000m成績都有非常顯著性的提高(P>0.01),100m、20000m成績有顯著性提高(P>0.05)。(表2)
如表3所示,訓練后公路20000m、場地3000m和公路1200s坐式爬坡的能力有顯著性的提高。
任何技戰術能力都要建立在體能的基礎上,自行車項目是典型的體能類項目。專項能力主要受2種體能素質的影響,即一般身體素質和一般專項身體素質。運動員成長的過程中,14歲之前主要是以鍛煉一般身體素質為主,14歲~18歲的青少年是專項身體素質發展的關鍵期。此階段運動員也處于各項身體機能生長的快速階段,因此青少年的訓練和成年人的訓練是2種完全不同的訓練方式。根據這年齡段的生長特點,青少年是以高心率、高節奏的訓練為主,負荷的增加要具有合理的理論依據來支撐。BT-ATS的訓練內容主要包括了無氧能力和耐力的訓練符合了自行車運動的體能要求。15s×傳動比53×14(每3-5-7-9-11-13-15s)記錄功率,15s之后傳動比調整為39×26快速騎行3s,記錄功率表的峰值。了解運動員的無氧能力,即速度能力。研究結果顯示,4周的BT-ATS功率自行車練習提高運動員的速度能力。對受試者進行無氧能力的訓練可以對練習者進行量化的控制,減少運動員的心理負擔,使訓練更具有規范性。300s×傳動比53×15(每15s記錄1次功率和心率)了解運動員的混合功能能力。最后60sw為運動員全力沖刺階段,可以達到對運動員無氧耐力的需要。1200s×傳動比53×15(每120s增加2W,每30s記錄一次心率和功率,以運動員不再增加而結束。即此時運動員已達到力竭的程度(達到最大攝氧量,Vo2mns)。運動員運動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坐姿,不得離車座騎行。這種訓練方式提高了練習者有氧耐力的能力。對3名運動員(王翠、于夢英、姜秀杰)進行一年的BT-ATS訓練,然后對其一般素質的結果對比,發現立定跳遠、400m、行進間250m、原地起動250m、行進間500m、3000m成績都有非常顯著性的提高(P>0.01),100m,20000m成績有顯著性提高(P>0.05)。通過BT-ATS功率車提高了運動員的速度和耐力能力,一般素質能力有了顯著性的提高。對運動員進行專項素質能力測試發現公路20000m、場地3000m和公路1200s坐式爬坡的能力有顯著性的提高。因此,BT-ATS功率車對自行車運動員的訓練提供了很好的訓練方法及為訓練的科學性提供了量化的理論依據。
4.1 4周的BT-ATS功率車訓練提高了運動員的速度能力
4.2 進行1年的BT-ATS功率自行車訓練提高了運動員的一般身體素質。立定跳遠、400m、行進間250m、原地起動250m、行進間500m和3000m成績都有非常顯著的提高(P>0.01),100m和20000m成績有顯著性提高(P>0.05)。
4.3 4周的BT-ATS功率車訓練提高了運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能力。公路20000m,場地3000m,公路1200s坐式爬坡的能力有顯著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