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鵬
(合肥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安徽 合肥 230061)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剛要(2010—2020)》,加快現代教育職業體系的建設,推進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能力,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全面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近年來,各高校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涉及到高校教學和管理各個領域。在此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被廣泛運用到各門課程教學中,而翻轉課堂實踐中最初多運用于理科,后逐漸擴大至文科,在體育方面的實踐探索則微乎其微。師范院校體育學科“技能型”人才培養特點,與其他學科教學有著本質區別,學生必須師范性和技能性,這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不同的要求。進入本世紀以來,國內外學者普遍接受了美國教育家布魯納的過程性評價理論。過程性評價與翻轉課堂有機融合,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研究重點。本文以合肥師范學院羽毛球(主項提高)為例,深入探析過程性評價引入到翻轉課堂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為深化課程改革,提升過程性考核在師范類體育術科課程翻轉課堂教學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教學效果提高理論支撐。
1.1.1 評價方式多元化 教學評價方式一般分為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傳統評價方式僅僅是針對學生考勤、作業和期末考試成績進行評定。體育術科項目一般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期末成績一般以幾個技術為代表的技術評定,往往很難客觀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實際學習情況。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過程性評定,更加客觀強調真實學習情況(圖1),采用混合式考核模式能更加體現體育學科課程特點。評價具有激勵性和發展性特征,從評價方式來逆向促進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考核內容更加全面,更能體現學生學習效果(圖2)。
1.1.2 體育教學考核環境真實化 講解和示范能力是體育教師必備技能,通過設計過程性考核內容無生上課環節,有效結合翻轉課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體現了構建主義心理學原理,學生為主體,課前學生要對自己所授內容進行設計,而且要通過”超星學習通app”(圖3)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通過網絡學習平臺(超星爾雅教學平臺)后臺進行學習內容設計和對學生學習能容進行有效評價 (圖4)。學生不僅僅是傳統課堂的只有學練環節,而是通過課堂內容講解,充當教師角色,服飾師范生人才培養要求,達到不僅僅知道自己怎么學,而且會教書育人的目的。考核更加貼切實際情況,教學環境更加真實有效。
1.2.1 缺少標準的評價認定 翻轉課堂模式下要求學生自學技術動作,一般情況下都是由教師制作教學視頻把任務布置給學生,由于學生基礎能力不等,學生學習能力有差異,通過單一的教學平臺監控很難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因而很難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參與程度、努力程度、目標完成情況等定量分析必然困難,而且可能有不真實的評價結果產生。
1.2.2 評價的公平性、客觀性有待提高
在整個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之間要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展開,在這期間學生會進行自評、學生之間互評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的公平性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僅是對教師是一個挑戰,對于學生也是一種挑戰。在羽毛球(主項提高)考核過程中不難發現,學生會為取得高分相互打高分的現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成為一種形式,不能客觀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情意表現、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如何讓學生自己公正的打分,以及打分的標準如何制定都是翻轉課堂中過程性考核函待解決的問題。
國家教育政策驅動。2015年5月23日“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暨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展覽”中,國家主席習近平賀信強調因應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提出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思想。2015年初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戰略,必將推動中國教育信息化的加速發展。2016年,合肥師范學院“十三五”《規劃》指出:“要改革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實施教學模式改革計劃,加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教學改革力度;實施考核評價改革計劃,構建并推動學業考核過程化、評價標準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樣考核評價體系改革,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制定相關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創新創業實績進行合理評價并置換相關課程和實踐環節學分?!碑斚拢畔⒒n程改革以及勢在必行,如何貫徹落實國家教育策略,不僅僅是關系到教師教學質量層面,而是一所學校內涵建設高度重要體現。有政策驅動,有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有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籌謀劃策,有廣大教師工作者身體力行,翻轉課堂背景下過程性評價勢必會越來越完善,符合課程改革需要。

圖3 超星學習通app學習界面

圖1 翻轉課堂模式過程性評價框架

圖2 混合式教學模式評價體系

圖4 超星爾雅教學平臺后臺教學管理界面
1.4.1 體育專業教師信息化素養要求更高師范類體育專業術科教師具備很高的專業競技能力,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是講解和示范。信息化課程改革起步較晚,對于體育教師而言,這也是一門嶄新的課程,體育教師需要學習多媒體技術運用,對教學進行從新設計,過程性考核缺少一定理論依據作為參考,如何將自己專業能力與信息化高度融合,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完善的過程性評價體系,不僅僅是一名教師、一門課程難題,而是所有體育教師和課程的難題。
1.4.2 翻轉課堂模式下過程性考核實施任重道遠 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口傳身授、學生模仿練習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郭小莉(2016)在《學校體育不應情緒化排斥“翻轉課堂”》指出,慣性思維作祟使很多體育教師更傾向于“堅守陣地”,不想放棄現成的教學套路,加之本領恐慌更助長了體育教師的這種心態。”如何改變觀念,積極投入到教學改革中,而不僅僅是形式主義,對于體育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
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過程性考核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而結合師范生體育術科教學可參考的文獻少之又少,這對于體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戰。就目前而言,過程性評價在羽毛球翻轉課堂中還屬于探索和實踐階段,有些優勢非常明顯,有些問題已經顯現。過程性評價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生能力,養成終身學習能力,不僅僅是“學會”,而是“會學”“會教”能力,而這種能力對于體育師范生職業成長非常重要;廣大體育工作者,在機遇和挑戰面前,更應審時度勢,創新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盡快構建多元化、標準化的評價體系,不斷的對教學進行反思,完善過程性考核。總之,對學生評價是一個系統的工作,構建“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全面,評價方式多樣”體系,需要教師、學校和教育部門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