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甜
1
今天在看手機的時候,屏幕上猛然跳出的一條消息,讓我再一次被胡歌的善良和教養所感動。因為這件事情,如果不是博主披露,有可能永遠都不為人所知。
事情是這樣的:
微博博主“吾名瓔瓔”,于2017年5月查出自己患了白血病。剛開始,男朋友一直陪伴著她。兩個月之后,男友離開了。在治療過程中,她曾一度瀕臨死亡。
她在自己的微博里寫道:
之前死了40多秒的我,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我一個人在黑暗無邊的地方,腳下不知道是湖是海。我坐在木桶里,沒有聲音,沒有方向,我只看得到我自己,我就這么蕩呀蕩,蕩呀蕩……
那種無助的悲傷,躍然紙上。
吾名瓔瓔和其他女孩一樣,心中也有一個最愛的偶像。在最艱難、最難熬的日子里,她再次看了一遍偶像胡歌主演的《瑯琊榜》,她特別想胡歌能對她說一句話,或者寫一段話,讓自己有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于是她便在微博里@了胡歌,后來又覺得這樣不好,有可能會對自己的偶像造成騷擾,形成道德綁架,于是她在微博里表示了歉意。正在這時,眼尖的網友們卻突然發現,胡歌的微博上很久沒有動靜的微博關注,竟然多了一個人。點進去一看,居然就是吾名瓔瓔。
沒有任何的宣傳,也沒有任何大張旗鼓的動靜,胡歌與吾名瓔瓔聯系上了。征得胡歌的同意后,吾名瓔瓔將她與胡歌私信的內容發在了網上。私信中的每一句發言,都體現了胡歌深入骨子里的善良和教養。
在私信中,胡歌全程都從吾名瓔瓔的角度考慮,為她留足了余地。而且從胡歌的語氣上看,其實他并不希望把這件事情曝光,但是只要博主開心,胡歌就愿意。
真正的教養,都藏在了細節里,不張揚,卻悄悄浸潤。
2
還記得前幾天,胡歌無意中的一個舉動又把他自己送上了熱搜榜。
在《如夢之夢》發布會的現場,胡歌一個帥氣的箭步躍上了舞臺。他這樣做并不是為了表演,而是因為聽到了一個普通粉絲的喊聲。這位粉絲是個媽媽粉,是一名大學退休教師,因為年事已高,無法跨上高高的舞臺,所以胡歌索性直接跳上去,半跪在舞臺上聆聽媽媽粉說話。
原來這位媽媽粉是在為自己89歲的老母親索要胡歌的簽名。她的母親身患癌癥,非常喜歡胡歌,她希望胡歌能寫一句話鼓勵她母親一下。胡歌馬上跪伏在舞臺上,為媽媽粉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人生是一場難得的修行,不要輕易交白卷。
當天在場的還有著名演員前輩盧燕女士,當盧女士在助手的攙扶下緩緩前行的時候,胡歌彎腰撿走了掉在她前方路上的紙杯,完全沒有一個當紅大明星的做派,那時的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晚輩。
教養這種東西,是藏也藏不住的,它深深地刻進了人的骨髓當中,隨時隨地悄然綻放。
3
人生是一場難得的修行,不要輕易交白卷。這其實也是胡歌自己人生的寫照。
23歲前的胡歌是演藝圈最明亮的少年,他年少成名,飛揚燦爛。直到2006年,那一場車禍,讓他痛失好友的同時,還承受了身體縫合120針的痛楚和幾近毀容的惶恐。
有那么一段時間,他不再自信。臉上明顯的傷疤,讓他有意無意地去遮掩,心門也半開半閉。
他曾在一篇名為《照鏡子》的文章里這樣寫道:
車禍重創了我的容貌,也沖擊了我的內心。每次當我戰戰兢兢拿起鏡子的時候,我都渴望能在鏡子里尋找到勇氣和力量。鏡子的語言簡潔而充滿了智能,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能夠讓我真正重新站立。如果皮囊難以恢復,那就用思想去填滿它。
從那以后,胡歌開始蛻變。他曾對黃磊說:“最近每日養病療傷正是讀書的好機會。萬一演不了戲就轉幕后,多讀些書是好的。”
胡歌讓黃磊開列了很多的書單,開始了他的自我修養之旅。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胡歌還寫下了一本書《幸福的拾荒者》,字里行間透露出他曾經的痛楚和迷茫,猶豫和頹喪。蛻變的過程有多艱難,胡歌在書中并沒有大寫特寫,只是最后讓我們看到了鳳凰涅槃的結局。
2015年,那個長發束起、長袍寬袖的梅長蘇,從屏幕上緩步走來,真實,沉穩,成熟。胡歌已經徹底與磨難握手言和。
真正的教養不會輕言苦難,而是直面苦難卻風輕云淡。
4
2016年,他一舉拿下了金鷹獎最具人氣男演員獎。
那篇高情商的獲獎感言,感動了很多人,也是胡歌人品、修養的最好寫照。
“我覺得今天能拿到這個獎不是因為我的演技有多么好,而是因為我很幸運,我可能比更多的人更早地知道演員應該是怎么樣的。我的第一部戲是跟鄭佩佩老師合作的,她讓我知道演員在現場應該是怎么樣的。我很幸運的是,我可能比更多人更早地知道了什么樣的演員才是真正的演員。
……
這是一條創新之路,也是一條傳承之路,藝術是需要創新的,但是追求藝術敬業的精神是需要傳承的。”
在領獎前,他快步走到李雪健面前,雙手合十,微微鞠躬,并在李雪健身邊輕輕說了一聲:“受之有愧!”
真正的教養是一種自我約束的力量,一種寬以待人的體諒。
5
胡歌是演藝圈一個獨特的存在,靠著零緋聞、零黑史,低調不浮躁,俘獲了一眾胡椒。
他的謙遜禮貌是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真正的修養。他會和現場每一位工作人員打招呼,收工后會謝謝人家,這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他會很尊重地叫別人老師。
真的希望像胡歌這樣“只想專心做一個演員,別無其他”的演員越來越多。
就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那樣:“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