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順江
史樹青是我國著名的文物鑒定專家,他的“眼學”功夫一直令眾人刮目相看。有一年,史樹青第一次帶研究生,有一名男生的考試成績達到了錄取線。在面試時,史樹青問那名男生:“我問你兩個問題,第一,你能記住多少個人名?第二,你讀過多少本書?”男生一聽愣在了那里,思考片刻后,如實回答說:“生活和學習中我所記住的人名加在一塊兒也就不足2000個吧,至于讀過的書已經記不清了。”
史樹青一聽笑道:“太少了,你要想在這方面做研究,至少要記住5000個人名,否則很難吃鑒定這碗飯。另外要多看書,多看書才能讓你在面對金、玉、書畫或者陶瓷等鑒定對象時,心中明白該查找什么樣的工具書……”最終,那名男生在面試中被淘汰了。
當有人問起史樹青招生為什么如此嚴苛時,史樹青很嚴肅地說:“很多人都只看重了我‘眼學功夫的考證水平,卻忽略了鑒定考證本身的使命與責任。鑒定只是研究的開始,如果鑒定只止于辨出個真假,只會淪為古董鋪伙計或者拍賣行老板,那才是鑒定界的悲哀。”
史樹青一生秉持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因為他明白,一個人選擇了一門傳統技藝,掌握和繼承的就不僅是技藝本身,還有它背后承載的文化以及文化傳承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