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堅
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有一座叫“圣家堂”的基督教堂,這座教堂自1882年開始施工,到2018年依然還有近30%的工程沒有完成,可謂是史上最牛的爛尾樓。按說這座爛尾136年的教堂應該備受世人的詬病,可是恰恰相反,它不僅成為了西班牙的國寶,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受到了全世界的頂禮膜拜。而這一切,都要從一個叫安東尼奧·高迪的人說起。
圣家堂于1882年3月正式開工,最初的設計師并不是安東尼奧·高迪,而是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亞爾,他拿出了一套標準的哥特復興式設計方案,并主持了地下圣壇的施工。但一年之后,由于設計理念與其他建筑師不合,比利亞爾辭職了,由高迪接任這一工程的總建筑師。
高迪接手之后,仔細研究了比利亞爾的設計方案,認為如果按照這個方案施工,只不過是在無數平凡的教堂中再增加一座罷了,而他要做的是留下一個不朽的建筑作品。于是,他決意推翻原有的設計,突破基督教堂千篇一律的傳統格局。按他的設想,建造完成后的圣家堂將有18座高塔,分別代表耶穌、圣母瑪利亞、4位福音傳道者以及耶穌的12個門徒。教堂內由長方形交叉甬道連接五個正廳,旨在追求天與地、神與人之間的交匯點……
高迪的方案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大家普遍認為,盡管他的設計氣勢恢宏,但施工周期將會拉得很長,搞不好會成為一個不可能竣工的爛尾工程。但高迪卻固執己見,認為圣家堂是全面闡述《圣經》的講壇,跟普通的教堂相比,更多了一種傳承的意味,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師傾力打造,如果草草完工反而才是對上帝的褻瀆。最終,高迪的堅持得到了認同,圣家堂冒著成為爛尾樓的風險,開始了馬拉松般的建筑過程。
在高迪的主持下,圣家堂只求完美不趕工期,每一個細節都精心打磨。為了真實再現《圣經》中的各色人物,他們用真人做模特進行雕塑;為了心愛的建筑,高迪自1914年起不再承接其他建筑工程,全身心撲在教堂建設上……就這樣,從1883年接手到1926年高迪去世,經過44年的雕琢,教堂東立面耶穌誕生階段才接近完工。但這蝸牛般的速度并沒有損害高迪在巴塞羅那市民中的形象,相反,人們都被他不朽的建筑和執著的匠心深深折服。
高迪去世后,圣家堂因為西班牙內戰停建,他留下的寶貴資料也被損毀。直到1952年,高迪的設計才被整理復原,工程得以繼續。繼任者們忠實地執行高迪的設計,一絲不茍地建造著。
如今,圣家堂依然在建造,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紛紛前來一睹“爛尾樓”的風采,頂禮膜拜它的恢宏壯美。在人們的心目中,這座爛尾136年的教堂已經不再是建筑,而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