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念珠
小街有個不起眼的西瓜攤兒,攤兒上卻有個神奇的人物—一位挑瓜高手。這位高手是一位白胡子的老大爺,長得仙風道骨。每每有顧客前來買瓜,大爺就開始忙活。他拿起一個瓜,拍一拍,湊近耳朵聽聲響,然后用手指彈一彈,再聽聲響。如此往復三四次之后,大爺交給顧客一個瓜。多數顧客心滿意足,交了錢拿著瓜就走了。有個別顧客不太放心,讓大爺現場在西瓜上開個小口子看看。大爺照做了,一開口,他都不用看,因為西瓜準是紅彤彤的。
挑瓜大爺為顧客挑的每一個瓜都是又紅又甜的,正因如此,西瓜攤兒才支了幾天,就搶占了小街西瓜銷售額的三分之二。頭兩天,大家都喊挑瓜大爺“老板”,大爺答道:“我就一挑瓜的,瓜攤兒的老板在那兒呢。”說完順手一指。大家看到,西瓜攤兒邊上站著一個細皮嫩肉的、看起來瘦瘦弱弱的小伙子,他干的活兒簡單,就是收錢、數錢。
夏季結束的時候,小伙子和挑瓜大爺要收攤兒走人了,他們收獲頗豐。臨走前,小街最大水果店的老板拉住挑瓜大爺走到一旁,悄悄問道:“您能不能把挑瓜技術教給我?”
大爺把手一擺,說:“我沒技術!”
水果店老板急了:“您不是天天在這兒挑瓜嗎?個個又紅又甜,咋能沒技術?”
“那是因為我長得就像有挑瓜技術的人。”大爺說,“實際上,瓜攤兒老板,那個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小伙子才是挑瓜高手。”
原來,小伙子專門培育、種植西瓜有好些年頭了,他在種瓜過程中學得一手好的挑瓜技術。西瓜種出來之后,小伙子只挑瓜地里已經成熟的西瓜去賣,孰料,不管到哪里支攤兒,他的瓜都賣不出去。后來他琢磨,瓜賣不出全賴顧客不信任自己那張稚嫩的臉,于是就花錢雇來上了年紀、長相斯文、一臉誠實的大爺,請他專門為顧客挑瓜。
攤兒上的瓜個個都又紅又甜,所以無論大爺挑哪一個,顧客都會滿意。雖然大爺只是挑瓜的“門臉”,但絕非沒有技巧。他挑瓜拍瓜,第一個瓜一定不會給顧客。拍第二個時,也一定不會給顧客。直到拍第三個、第四個,他才會煞有介事地托起,道一句“這個不錯”,再遞給顧客。至于那瓜什么聲兒、怎么回事,他根本不用管。
這個技巧也是小伙子傳授給大爺的。小伙子說:“您記住,永遠只拿第三個以后的瓜給顧客,顧客就會高興。您如果拍拍第一個瓜就遞過去,他肯定要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怪您怎么不認真幫他挑選。”
聽挑瓜大爺這么一說,水果店老板心服口服。他在心里暗嘆:難怪小伙子的瓜賣得那么好。他選來又大又紅的西瓜,保證產品品質,這是其一;他請來給人信任感的大爺,打入消費者心理層面,這是其二。這二者一結合,消費者想不買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