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市礦山企業綜合治理辦公室 張少杰
6月27日至28日,2018中國礦業循環經濟暨綠色礦業發展論壇在湖州市召開。自然資源部國土生態修復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熊自力出席并講話,湖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施根寶和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省地質勘查局局長林天寧分別致辭。本屆論壇以“為經濟發展助力 · 為綠水青山增彩”為主題,這一主題旨在體現礦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產業特色。與會代表集中觀看了習總書記在安吉余村關于“兩山”理念的講話視頻。論壇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鮮明的特色,充分展示了我國礦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成就、礦業重塑形象的路徑和新時代礦業發展的美好前景。政府主管部門、有關專家、企業代表分別圍繞綠色礦業發展技術與模式創新、廢棄礦山治理、綠色勘察、礦山可持續利用等內容,交流綠色礦業發展經驗,探討未來發展方向。
會上,國務院參事張洪濤、中國礦業聯合會會長彭齊鳴、中央黨校教授李宏偉作主題演講,湖州市礦治辦主任、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龔西征代表湖州市在會上作了《兩山引領 政府主導 全域推進 礦地融合——湖州綠色礦業發展的實踐與展望》的發言。
湖州境內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湖州礦業起步早、范圍廣,是長三角重要的建材基地,一度是湖州重要產業,為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但是礦業過度開采,造成山體破壞,對生態環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礦山“小、散、亂、污”現象嚴重。近年來,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礦山治理工作,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措施、鐵的手段開展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頓,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綠色礦山并全域推進。經過多年的努力,“小、散、亂、污”問題得到了整治,礦山從整治開始的612家削減到49家;建筑石料開采量從高峰時的1.64億噸下降到4822萬噸;單個礦山規模由不足10萬噸提高到150萬噸。建成綠色礦山47家,建成率達到96%,國家級綠色礦山8家,國家級、省級綠色礦山占全市礦山總數的57%。
湖州堅持用制度、標準引領綠色礦業發展,堅持從緊從嚴、依法依規的原則不動搖,通過制定規劃、出臺政策性文件、標準和建立嚴格管理機制等舉措,逐漸形成了綠色礦山建設一整套規范的制度標準體系。出臺了《湖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創建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湖州市鼓勵綠色礦山創建實施辦法》《湖州市市級綠色礦山管理辦法》《關于從緊從嚴依法規范管理礦產資源十條規定》《關于印發深入開展礦山復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關于扎實推進礦山復綠工作的若干意見》等規范性文件。2017年3月,湖州發布了全國首個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綠色礦山建設規范(DB3305)》,制度、標準體系不斷健全、管理手段不斷趨優、管理秩序不斷向好,有力地推動了礦山綜合治理,綠色礦業發展。
湖州以原國土資源部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為契機和抓手,在全國最早有系統有組織全面地治理廢棄礦山,最早提出“礦山復綠”三年行動計劃,今年以來重點推進“兩路兩側”廢棄礦山治理,構建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新機制。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景則景、宜建則建”的原則,累計完成廢棄礦山治理336個,其中省級示范工程43個,累計治理復綠1.9萬余畝,復墾耕地2.8萬畝,建設用地近3萬畝。
湖州作為“兩山”理念的誕生地,也是浙江省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在全國各行各業都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今天,湖州礦業正走出一條“兩山引領、政府主導,生態集聚、科學布局,標準先行、全域推進,礦地融合、產業銜接”特色鮮明的礦產開發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新路子。湖州將堅持以“兩山”理念為引領,按照率先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要求,全面開展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力爭在2020年以前成為礦業轉型升級、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礦地綜合利用、礦山和諧誠信和礦山科技進步示范。
自然資源部相關司局(單位)、國土資源系統、地質勘查單位、科研院所、礦業協會(聯合會)、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礦山企業的領導代表1000多人參加論壇。與會代表還分別到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康誠石礦(湖州)有限公司、湖州南太湖長興分區綠色智能制造產業園廢棄礦地綜合治理項目、湖州南方礦業有限公司大煤山石灰石礦、長興“金釘子”地質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兩山”理念誕生地——安吉余村等地,實地觀摩學習廢棄礦山復綠治理、綠色礦山建設、礦地關閉后再利用等成功經驗。